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十分有限,寻求一种有效的脑血管病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在西方国家已开展了50多年,其疗效已为循证医学所证实。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在国内尚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且手术实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医疗机构能开展此项手术。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使人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均发生了改变。

  • 标签: 脑血管病 血管介入技术 内科医生 血管介入治疗 视神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伤性的肝脾破裂中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展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在2012—2016年8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患者展开肝、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经过DSA检测,肝破裂、脾破裂及肝挫伤分别有19例、17例及1例。对36例肝脾破裂的患者展开超选择肝脾动脉栓塞止血,所有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结论对外伤性的肝脾破裂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技术展开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 肝脾破裂 介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措施在脑血管病诊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对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中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3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3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我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病患样本案例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58例,根据其所接受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探索组,传统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传统护理措施,探索组病患在诊治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为针对性护理服务,完成两组病患临床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患诊治结果均为成功,本次研究未见死亡案例,探索组病患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传统组病患,探索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传统组病患。结果:在病患脑血管疾病病患接受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的过程中,根据病患的病情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措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以及介入诊治效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建议在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诊治 护理效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探讨,同时分析临床护理对该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纳入100例患有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将认同临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50例患者分作研究组,另外50例同意实施基本治疗护理措设为参照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各组脑血管病患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后予以对比,同时对比各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小,而参照组较高,同时统计学分析组间术后出血、血栓、血管痉挛对比有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对本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较高,对比参照组显高,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本文通过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提升,促使患者对干预措施给出较高评价,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血管病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原小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病区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    要】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采用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影响。方法:2017年3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介入患者中随机抽取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常规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缩短脑血管介入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介入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介入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94.87%、7.69%,二组分别为82.05%、20.51%,(x2=6.210,p=0.000),两组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对照中,一组分别为39.17±4.91(分)、91.43±3.18(分),二组分别为56.73±4.64(分)、82.49±3.66(分),(t=11.801,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介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脑血管 介入治疗 介入护理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呼吸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形成了呼吸介入诊疗综合体系。传统危重症救治方法联合介入诊疗技术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其中,呼吸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肺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在呼吸危重症尤其是大咯血、重症感染和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方面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希望通过对肺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在大咯血、重症感染和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帮助呼吸学界提高对介入呼吸病学的认知。

  • 标签: 危重病 血管内操作 咯血 肺肿瘤 呼吸内镜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病患介入治疗当中的相关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2017.4月到2018.3年我院所收治的脑血管病病患当中按照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根据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对于常规组中的研究对象则采用介入护理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手术成功的概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成功的概率要低于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术成功的概率;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高于观察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P小于0.05)。结论使用介入护理对脑血管病病患的介入治疗中进行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病病患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106例脑血管介入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 53例的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排尿困难、腰背疼痛、失眠)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53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 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脑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 目的 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 2014 年以来所收治的动脉瘤的患者 60 例 , 采用随机原则均分成两组 ,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 就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而言 ,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 此结果经统计方法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动脉瘤实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 , 为其实施围术期护理措施 , 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法在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围术期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8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和介入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介入护理组给予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介入护理组护理治疗和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介入护理组手术成功率(97.1%)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79.4%),且介入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更低。结论:在脑血管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时,实施介入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从而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