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肾衰竭患者重症监护。方法对患者进行重症监护。结论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重症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时辅以重症监护护理模式的干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2019.01-2021.01来院就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2组。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者纳入常规组,将接受重症监护护理干预者纳入实验组,观察并统计2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分别为4.3%、19.1%,x2=5.045(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以重症监护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适宜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急性重症脑卒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症监护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2例(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随机分为重症监护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重症脑卒中 重症监护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VA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PICU病房机械通气时间≥48h发生VAP的63例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机械通气419例患儿,发生VAP63例,发生率为15.04%;VAP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4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97%)、鲍曼不动杆菌(10.81%)、肺炎克雷伯菌(8.1l%),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8%);革兰阳性茵占32.43%,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6.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16%),其对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67%);真菌占8.11%,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4.05%)和光滑球拟酵母菌(2.70%),对抗真菌药物较敏感。结论PICU内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根据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选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

  • 标签: 耐药性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行传统气管切开术及经皮扩张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经皮扩张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切口及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行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经皮扩张切开术治疗的安全性高,损伤小,可降低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 经皮扩张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们收集了80例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据。使用对比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标准化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病率较高。具体数据显示,在80例患者中,焦虑发病率为50%,抑郁发病率为40%。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年龄、性别、患者教育水平、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些结果提醒我们,在治疗和关注这类患者的同时,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年龄、性别、患者教育水平和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在制定治疗方案和提供支持时予以综合考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肠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分离到1785株革兰阴性菌。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26株,占29.5%,肺炎克雷伯杆菌484株,占27.1%,鲍曼不动杆菌245株,占13.7%,大肠埃希菌205株,占11.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5株,占5.3%。10年中,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活性最高的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病原菌检出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8.7%,62%,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但其它抗生素的活性根据临床情况有升有降。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减缓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肠杆菌及非发酵菌抗药性微生物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对该院ICU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使用机械通气时间>48h的住院患者VAP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早发VAP(E-VAP,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VAP(L-VAP,机械通气时间>4d)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76例,VAP发生率为44.32%(78例);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延长,VAP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52.561,P<0.001)。L-VAP发生率为58.33%(70/120),显著高于E-VAP的14.29%(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P<0.001)。分离病原体178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04株(58.43%),革兰阳性(G+)菌46株(25.84%)、真菌28株(15.73%);分离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97株(54.49%)。L-VAP患者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分离率(58.86%,93株)显著高于E-VAP患者(20.00%,4株),L-VAP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耐药率显著高于E-VAP患者(均P<0.05))。真菌感染仅发生在L-VAP患者,其总体耐药率为12.14%。结论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延长,可增加VAP的发生率;L-VAP患者感染的病原体耐药率高。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体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方法对CCU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论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及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应用抗凝剂,溶栓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抢救,做好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10-2017.10期间收治的11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历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对比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的一般资料差异情况,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迟发型败血症的原因。结果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18例患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占16.36%。在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及机械通气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与未发生迟发型败血症对象对比有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诉情况均是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会受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及机械通气影响,增加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应针对性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减少该类患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迟发型败血症 重症监护病房 发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进行重症病房的患者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重症病房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90)与使用全程人性化护理护理干预实验组(n=9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病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护理在急性重症脑出血病患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本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例,选取64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探究组行重症监护护理,对比组行基础护理。结果:对比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脑神经功能评分(65.66±4.35)、意识情况评分(60.42±5.45)、肢体运动能力评分(41.65±4.76)相较于对比组的(55.24±4.57)、(46.51±5.72)、(32.97±3.35)都更高,表示探究组病患的康复情况更好;对比两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可发现探究组的满意度(90.63%)相较于对比组(81.25%)也更高。结论:在急性重症脑出血病患中采用重症监护护理效果更好,有效提升病患的脑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且病患更加满意。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急性重症脑出血 脑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