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物性因素、医务人员因素、患者行为因素,针对各种潜在因素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传染病区 医院感染 潜在因素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区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临床心理科﹚病区2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客体,运用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中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详细分析住院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相关的数据指标情况。结果进行层级管理后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护理不良事件,不良率为0%。层级管理实施前有2起不良事件发生,不良时间发生率为0.13%;进行层级管理后,患者对病区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显著高于之前的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区护理工作中的良好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心,另外还能够使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减少病区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提高病区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提升病区总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层级管理模式 精神科病区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病区药品管理是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抢救车、急救箱内药品过期,口服药未用原包装瓶,未注明药品有效期,注射针剂混放等问题。我们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目标到人、明确职责,只有做到按护理规程操作,按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把法律意识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护理安全,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 标签: 病区药品 问题 解决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药品质量管理,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针对过期药物和药品未按要求储藏的现象,建立三级监控加强药物管理;增强医护人员药品管理意识,组织学习药品管理制度和药品分类保管知识;严格按储藏条件低温冷藏药品;严格要求储存的药品处于有效期内。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药品过期失效、储存放置混乱、药品基数不齐的现象较改进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的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病区 药品管理
  • 作者: 喻丽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20
  • 机构:远安县人民医院  4442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耳鼻喉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挑选240名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的患者,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进行常规护理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1月间进行五常法护理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设备仪器完好数量高于对照组、无菌物品过期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五常法应用于耳鼻喉病区护理管理中可提高设备仪器完好情况,提高物品管理规范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五常法 耳鼻喉病区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索在收治新冠肺炎( COVID-19)患儿 的隔离病区实施可视化管理措施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 COVID-19隔离病区 28例确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 进入隔离区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4 例,对照组病房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病房实施可视化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措施下两组患儿 家属 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 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85.7%) 显著高于对照组 (71.4%)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 COVID-19隔离病区实施可视化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改善患儿家属 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视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OVID-19,隔离病区,可视化管理,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风险评估在内科病区的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1年8月接诊收治的100例内科病区诊疗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随双盲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平均分配至各组中,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进行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内科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开展的护理方式则为风险评估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结果: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认可程度明显提升,对风险事件预防与处理上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效果优异,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风险评估 内科病区 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母婴同室病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安全管理策略。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母婴同室病区收治的10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安全管理。探讨两组产妇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安全管理能显著降低产妇风险事件发生率,并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同室病区 "新冠肺炎"疫情 安全管理 风险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Omicron(奥密克戎)上海高发期间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查阅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及以往关于流行病护理管理相关文献资料, 回顾自3月份以来借鉴各科室及本科室执行隔离管控方面的护理管理经验,从区域划分、感控培训、工作流程、人员管理四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护理方案。结果:疫情期间,未发生人员感染(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卫生员)。结论:通过成立科室疫情督导小组,及时调整管控方案,科学调配医护人员,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并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疫情知识健康宣教,在疫情防控方面颇有成效,为日后临床出现传染性疾病防控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

  • 标签: Omicron(奥密克戎)高发 疫情防控 护理管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师参与病区药事管理质量考核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病区用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进行药师参与病区药事质量考核管理,对比管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师参与病区药事管理质量考核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药师参与病区药事管理 质量考核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诊的200例心内病区住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另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vs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vs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8%vs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病区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在儿科病区护理病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2月我院儿科病区接收的50例患儿,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质控和环节管理,每组25例。对两组患儿病历缺陷、护理病理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病历缺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历终末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病区护理病理质控中采取环节管理能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提高病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清晰记录各项护理措施,预防护理纠纷,有诸多应用意义。

  • 标签: 儿科 环节管理 护理病历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人民医院ICU病区与非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性的差异,为合理选择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我院2012年1月-12日鲍曼不动杆菌ICU病区与非ICU病区的分离率与耐药率。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为42.77%,其次是呼吸科,为11.09%;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除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敏感外。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特别是ICU病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治疗时要根据细菌药敏报告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以便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同时更要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AB) 感染特征 耐药性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烧伤病区药品的使用情况,探讨药品费用比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烧伤病区住院的179例患者出院资料,统计药品使用情况(尤其是抗菌药)、费用及其所占医疗费用的比例,并统计不同程度烧伤患者治疗平均费用及患者的治愈率。结果本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药品总费用的52.71%、是治疗总费用的7.01%,药品总费用占治疗总费用的13.30%;患者人均治疗总费用为18660.10元,治愈率达96.65%。结论我院烧伤病区的药品(尤其是抗菌药)使用及医疗总费用控制基本合理,且治愈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用药现象,还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烧伤 药物 费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株洲市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区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5月病区医嘱单4402份(Ⅰ类切口手术除外),逐一进行审核,对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302份,占抽查总医嘱数的6.86%。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用法及用量不合理、配伍或联用不合理、预防性用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病区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高质量的医嘱点评可以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病区 不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