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20047529例纵隔肿瘤X线误诊分析/崔允峰…//山东医药.-1991.31(11).-51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积液6例,肺内病变10例;确定病变于纵隔.但定性错误13例.误诊原因:①X线表现为一侧胸部不透光。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积液.②X线表现为肺内病变误诊为肺良恶性肿瘤.③常见纵隔肿瘸位于不常见部位致定性错误.④非畸胎类肿瘤的钙化而误诊.⑤合并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积液 良恶性肿瘤 肺内病变 侧胸部 分叶征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脊柱术后镇痛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本文就竖脊平面阻滞(ESPB)和腰筋膜间平面阻滞(TLIP)的解剖、操作方法、局麻药剂量、阻滞范围以及在脊柱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术后镇痛 脊柱手术 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间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针对椎旁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观察与功能锻炼。结果19例椎旁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的康复。

  • 标签: 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骨折术中采取后正中入路与椎旁间隙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后正中入路;后者实施椎旁间隙入路。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功能障碍与疼痛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椎旁间隙入路应用在腰椎骨折术中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不仅能增强手术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讨论椎旁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腰段骨折患者95例,应用椎旁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进行评估,另外对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的VAS评分、JOA评分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间不断下降,且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不断下降,且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腰段骨折患者,可缓解其腰背疼痛,术后脊柱矫形效果明显,短期预后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技术 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椎旁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情况、腰背痛状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生理盐水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减轻腰背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承气汤增加胃张力作用与小承气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承气汤增加胃底平滑张力作用,结论承气汤、小承气汤有促进胃底平滑的运动作用

  • 标签: 兔胃 平滑肌运动 底平滑肌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损伤纤维环大鼠腰被动拉伸张力变化及机理.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前入路腹膜手术法针刺损伤L4~5,L5~6两节段纤维环造模;假手术组仅切开腹部皮肤,肌肉暴露椎间盘后缝合.术后分别于第2周、第5周观察2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于术后5周取双侧腰进行被动拉伸测试,并取L4~5,L5~6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5周鼠垂直方向运动红外线计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椎间盘形态学改变明显,纤维环排列轻度改变,髓核组织稀疏,分布不均,髓核中有大量不定形物质;假手术组椎间盘可见纤维环层次分明,与髓核界线明显,髓核组织呈中央密集分布,周围呈均匀分布,细胞数目较多.右侧腰弹性模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损伤腰椎间盘后可引发腰被动拉伸张力降低,提示静力平衡结构损伤可能造成动力平衡结构变化.

  • 标签: 腰大肌 肌张力 拉伸力学 行为学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因鉴定可提供新的诊断方法,并指导基础和治疗的研究方向;同一基因的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明显不相关的基因突变可有相同的表现。

  • 标签: 肌病 诊断方法 基因鉴定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糜采用右入路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乳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右入路的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左手术入路进行导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患者采用右入路胸腔镜下辅助行导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在医师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糜胸 胸腔镜 右胸入路 胸导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脊柱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脊柱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患者共24例,选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4例患者一般资料,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手术中,针对胸外科处理情况可知包括气管切开8例(33.3%),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41.7%),腹腔闭式引流21例(87.5%),开探查膈修补4例(16.7%);24例患者共治愈95.8%,l例(4.2%)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顽固性休克);结论针对脊拄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应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于腰段骨折急诊处理,需要注意患者伤后的各种情况,不能急于矫正。在搬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过伸、扭转以及屈曲等情况,从而解决截瘫、骨折脱位问题,提升稳定性,最大程度保证疗效。

  • 标签: 截瘫 胸腰段骨折 分析 脊柱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外悬吊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漏斗患儿,均为男性,年龄7-28d的8例,40-90d的12例。根据Nuss手术原理,设计外悬吊固定术矫治漏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进行了胸廓外固定矫形术,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8-10d去除外固定架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3-24个月,胸廓外形完美。结论外悬吊固定术是治疗新生儿及3个月之内小婴儿漏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外悬吊 漏斗胸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