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入世后,在有限政府、市场导向、共同治理的价值取向下,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方式正在由权力化向非权力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在行政行为中,广泛运用协商、讨论、妥协的柔性化的方式,突出以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利益和意志的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

  • 标签: 有限政府 回应型 非权力化
  • 简介:在“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诸多行政行为,与传统的高权性行政行为存在巨大差异。这些新型行政行为冲击了传统行政法理论,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分析既有新型行政行为,可将其分为行政给付类、公私合作类、行政服务类和行政指导类四类行为。这四种行为的划分是对当下实践中行政主体纷繁复杂的多种行为的总结,也为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新型行政行为的进一步类型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

  • 标签: 服务型政府 新型行政行为 类型化
  • 简介:“取缔”行政行为的法律属性之争至今尚未定论,一直影响着对“无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查处效果。本文认为,卫生行政执法中,无须考虑其最终“归属”。“取缔”不论属于行政处罚,还是界定为行政强制措施,均不应影响该行政行为的具体操作和效果。

  • 标签: 取缔 法律属性 操作
  • 简介:在我国,政治强人通常会备受关注,这是因为其做事风格的强硬作派、特立独行个性和一定的个人魅力。在我国民主法制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政治强人有其存在的土壤及合理性。政治强人的公共行为因融入了更多个性化的因素,往往更容易突破或侵犯到合法性的限度。因此,有必要对政治强人的公共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其囿于合法性限度。

  • 标签: 政治强人 公共行政行为 合法性 限度
  • 简介: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与行政行为先定力,都是法理学中法律推定理论在部门法学中的具体适用。从实际情况看,两者在部门法中适用的状况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有法律传统观念、审判权不能独立行使、传统考核机制有弊病等方面。为了使无罪推定能更有效地在刑事诉讼中适用以符合法学理论和立法原意,需要强化法治理念宣传、推进审判权独立行使、改革考核机制等来完善。

  • 标签: 无罪推定 先定力 法律推定 部门法
  • 简介:摘要:基于教义自身内涵的复杂性,使得学界目前仍未对其完整的内涵形成共识。通过总结学者对其含义的诠释,可以得出学界目前对法教义之定义的几点共识:首先教义旨在维护现行实在秩序的安定性,其次体系化与法律解释也被认为是教义的核心工作最后教义本身并非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通过经验考察可知,教义并不受现行秩序的完全约束,且其自身是具备生产性的,因此其能够对立法产生影响。而为新法有序融入现有法律体系提供支持、构造科学的立法体系结构、拘束立法过程中恣意的价值判断及揭示立法中所存在的漏洞便是教义对立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标签: 法教义学 立法 实在法
  • 简介:本文试图系统回答刑法学之核心命题,即"犯罪该如何可能"之问题。对该问题之思索,首先,指出了"形式的犯罪定义"容易陷入"制定法主义"的泥潭,其次,道明了"实质的犯罪定义"容易滑向"社会危害性"的深渊,从而形成犯罪定义的历史性难题。最后,笔者试图倡导,我们既需要整合"形式和实质"的思维路径,又需要跨越教义和社科法学的思维进路,进而从整体和系统之思维视角来构建科学的犯罪定义,即犯罪本体论及认识论。故此,本文认为,犯罪行为乃是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罪责性等三个要素的刑事不法,经由刑事立法赋予刑罚之行为

  • 标签: 犯罪的定义 构成要件该当性 违法性 罪责性
  • 简介:我国晚近预约实务发展对通说主张的“强制缔结本约实际履行本约一履行利益赔偿”说提出挑战,而与德国和瑞士批判说所见略同,均认为预约救济原则上仅为信赖利益赔偿,但该等主张均仍沿袭概念论构造模式。之发现迷失在继续僵化和论题学陷阱之间,应在方法上转向类型论。在的外在体系,辨明预约与最终合同、其他先合同协议、缔约过失及基础性的缔约自由之间的递进式序列关系,并在要件和效果方面一一解构。在内在体系中,沿法律构造和意思自治相角力的主线铺展论题、确定论题之间的关系、提炼案型序列。预约的认定将可依托多维度的类型序列,融贯之双重体系,预约认定后的救济也将在信赖利益、履行利益乃至实际履行之间获得更大弹性。

  • 标签: 预约 民法双重体系 类型序列 法学方法论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学者们对准行政行为的研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至今未能从理论上对准行政行为的性质进行界定。为此,笔者通过陈述我国法律关于准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阐述法律规定的缺陷和准行政行为应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原因,希望能够借以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 标签: 准行政行为 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
  • 简介:《公共行政行为规范》一书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有全面的、系统的、通俗的介绍,十分适合网络学院学生的学习,同时也适合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广大读者阅读。

  • 标签: 《公共行政行为规范》 理念 特色 规范运作
  • 简介:<正>我国《行政诉讼》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的诉讼。根据这一规定,一般认为法院无权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笔者以为,《行政诉讼》第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只表明法院不能直接受理不服抽象行政行为的案件,而并

  • 标签: 抽象行政行为 法律冲突 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 通知 《行政诉讼法》
  • 简介:<正>《行政诉讼》第12条第3项规定,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属于不可诉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决定"。上述规定不仅将"对行政机关人员的奖惩、任免"归类于不可诉行为,并且"这里的‘等’字意味着不穷尽列举,从《行政诉讼》的立法精神来看,

  • 标签: 内部行政行为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司法监督 可诉性 行政诉讼法 公务员
  • 简介: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作出时间为申请人知道的时间;受送达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代签收人、收发室等)签收具体行政行为的送达法律文书的时间,为申请人知道的时间;受送达人拒绝签收送达法律文书的,送达人、见证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的时间为申请人知道的时间;邮寄送达的,签收邮件的时间为申请人知道的时间;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申请人 时间 邮寄送达 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文书
  • 简介:某印刷厂是某市(县级市,下同)轻工业局下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始建于1972年,最初只有10余人租用4间旧房从事生产活动,20多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工厂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积累公益金和公积金24万多元.1993年向银行贷款16万多元(已偿还了部分),修建了一栋生产车间,现拥有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工业局 集体企业 印刷厂 承包经营 集体经济组织
  • 简介:由一个真实案件所反映出的不完全作为行政行为,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行政行为、是合法的行政行为还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原告所主张的行政不作为为什么不被法院支持等问题引起理论与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均未涉及案例中的不完全作为的行政行为。这是作为和不作为的灰色地带。这种不完全作为的行为的归属不外乎有三种:依法作为、违法作为、行政不作为。经对比分析,在目前情况下,这种不完全作为的行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比例原则来评判更能站得住脚,但是,它的表象特征——“不作为”对一般人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对行政不作为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丰富它的内涵和外延,待理论更成熟时,把它划为行政不作为领域。

  • 标签: 行政不作为 不完全作为的行政行为 违法作为 灰色地带
  • 简介:“唐慧案”引发了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究竟属于违法行政行为还是不当行政行为的疑问。以此为起点,从正反两面对明显不当的定位问题展开讨论。正面论述从学理梳理和案例分析两个层面展开,明显不当属于学理上的合法性审查范畴,同时法院在实践中也将明显不当作为审查标准予以适用;反面论述从行为效力和法律责任展开,若将明显不当视为合法而不当将导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因此,将明显不当归为违法更符合现有法律框架。

  • 标签: 明显不当 合法性 合理性 国家赔偿
  • 简介:行政行为执行力在行政法学上是一个最为基础但也最颇具争议的概念,本文从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该概念的使用入手进行剖析,提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只能为下命行政行为所具有。

  • 标签: 行政行为 执行力 强制执行力
  • 简介:摘要: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机构的行政行为,例如火灾扑救、火灾事故调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引发的复议、诉讼、信访案件越来越多,暴露了许多行政行为不规范、程序不合法等问题。如何规范消防行政执法已经成为当前消防救援机构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本文主要分析如何规范消防行政执法提出一些意见。

  • 标签: 规范 消防行政 法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