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论小学语文教材

成琳

成琳内蒙古多伦县第四小学027300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普通话教育,不仅应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课堂用语,还应将普通话的教学与推广体现在语文课本中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等方面,使小学生以用语规范的课文为范文,通过阅读与摹写,掌握普通话的书面表达形式,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发展儿童语言能力,这也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

目前,有关小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修改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不赞成修改的专家认为:对名家名篇的随意修改是一种“削足适履”,是把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是思想方法强加给作者,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把文章修改得“惨不忍睹”又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不利。认为名家的原著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其内涵与作家特有的语言风格、作家所处时代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和作品的整体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对原著进行修改都会或多或少地破坏它的整体语言风格和历史文化脉络。因此,他们主张让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作品,而且强调语文教育本身就具有教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文学原著魅力、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赞同修改的认为:完全适合小学生的作品很少,多数都要进行某些修改。因为从适龄儿童的理解力和感受出发,对立意较深、不利于理解的部分进行一些修改,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再说有些表达方式今天已经不常用或不用,不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这方面专家总的看法是:把握好修改的“度”,尽量少改,力求保持原貌。他们还强调无论是用于教材还是考试,都应对删改部分加以标注,以利于学生日后选取原著阅读。

比较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反对修改教材的专家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但从语文教育的需要来看,赞同修改的专家意见显得更为中肯、有效。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①对选篇是否适宜的认识;②对名家名篇入选教材后是否需要修改的认识;③对语文教学任务的认识。

对于名家名篇入选教材后是否需要修改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思考。所谓可能性是指名家名篇是否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名家名篇也并非绝对完美,名家的作品在文字表达方面不完全符合普通话表达形式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郭沫若先生曾听取编辑的意见将他的诗《天上的市街》中的“市街”改为“街市”,叶圣陶先生则将他的童话《蚕儿和蚂蚁》中的“蚕儿”改为“蚕”。因此,笔者认为名家名篇入选教材后,为了帮助正在学习语言并发展语文能力的小学生排除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作品和学习写作,在尊重作家或其家属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修改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要的。

比较原文与人教版的改文,不难看出,后者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改动:一、将过去使用而今天已不使用的表达方式加以改动,其中包括带文言色彩的词语、“五四”时期白话文中使用而今天已不使用的词语和词语搭配。二、将一些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或今天看来语意不够明确的口语表达方式改为明白通俗、便于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口语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普通话教育,不仅应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课堂用语,还应将普通话的教学与推广体现在语文课本中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等方面,使小学生以用语规范的课文为范文,通过阅读与摹写,掌握普通话的书面表达形式,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发展儿童语言能力,这也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点。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落花生》虽然改写之处较多,但并非“惨不忍睹”,编辑是在保持原文原貌的基础上,根据特定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的需要而进行的合理改写。笔者认为,可以让这类改写过的名家名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导读作用,而原著则可等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