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用“延时评价“打造高效”“学讲方式”新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恰用“延时评价“打造高效”“学讲方式”新课堂

王莉莉

■王莉莉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中心中学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方式。其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而评价是教学的重要评价手段。好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将成为在讲方式新课堂中,调节能力和教学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延时评价”是相对于“及时评价”的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它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进行评价,做出是非对错的结论,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有个性的见解,然后教师或学生们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作出分析和指导。它比“一锤定音”的“及时评价”更能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早在1957年,西方心理学家奥斯本(A.Osbom)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思潮冲击法(Brainstorming)。其根本内容也就是通过“延时评价”,让人们头脑中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答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恰用“延时评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回答的问题,特别是教师的一些OpenQuestions(开放式问题)。对这一类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的回答,教师宜采用“延时评价”,否则就可能会扼杀学生群体的创新思维火花。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Unit3OnlineToursReadingAroundtheworldineighthours中,我先想到的是“以学定教”,针对我班学生的学情,在“自主先说”环节中,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Haveyoueverdreamtoftravellingaroundtheworldineighthours?在学生们做足了充分的预习作业后,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异常激烈,有些学生说可以看电视环游世界,有的说可以看书,有的说可以网上旅行,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做梦环游世界……后来在交流展示环节,在每组同学的汇报时,每当学生说出一种办法,我都没有做任何合适或不合适的表态,而是或微微点点头,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因为我相信,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见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果然这一堂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高潮迭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延时评价”的恰当运用,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充裕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面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教师一方面应宽容大度,允许存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做理性选择,使自己的观点具有可行性和逻辑性。在新授阶段,学生们自主先学,许多学生已经能掌握本篇文章的重点,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展示时连不太爱说的小组成员也都想站起来说几句,让大部分学生能“学进去,讲出来”。“延时评价”的成功运用激活了更多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也因而水到渠成地得以顺利推进。

二、恰用“延时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中,当学生提出非常古怪、非常幼稚甚或是近乎荒诞的看法时,如果教师委婉地告诉他,你的观点毫无道理,没有意义,那么创新活动难以进行下去,甚至还会损伤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积极性。在这个时候运用“延时评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能够单独完成的,通过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潜在发展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问题解决所能完成的发展之间”(维果茨基),得到一些启发或提示,迈向触手可及的“最新发展区”。

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BUnit3TaskIntroducingacountry中,介绍英语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时,我采用了“学讲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我请学生在课前先让从Aboutthecountry,placestovisit,othersabouttheUK几个方面请学生对英国有所了解,再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对英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让同学们能“学进去,讲出来”达到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我借助“延时评价”为学生设立了宽松、和谐,活跃思维的民主氛围。这种氛围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剂,能让学生静心观察、分析和概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使思维品质得以提升,闪现理性的光彩!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愉悦地认识问题,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自己跳起来“摘苹果”。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将会永久储存并日渐滋长。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延时评价”就是这样一种富有“激励、唤醒和鼓舞”能量的极好的学习纠错策略。

三、恰用“延时评价”打造高效“学讲”新课堂

尽管教师在课前设置问题时做了非常充分的考虑以避免征询信息过程中的失败,课堂上出乎预料的情形仍时有发生。比如,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普遍缺乏解决问题所需的特定知识,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反馈,甚至教师启发或暗示都无济于事,这样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顺利完成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选择自己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然而,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只能是下下策,答案是有了,但显然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扼杀了他们自主求知的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的。

其实问题难以解决之时,正是学生缺乏足够信息和个性思考空间导致的智慧缺乏阶段,也是教师采用“延时评价”的有利时机。信息是思维的促发剂,有些信息还是思维难以推进的基本养料。为了化解困境,我们不妨灵活调整预设的教学步骤,采用“延时评价”,对学生卖个关子——“Wow,you’vegivenmesomanydifferentanswers!Whoseanswerisright?“Whatisthebestanswer?Iamnotgoingtotellyounow!”“ButIamsureyouwillfindityourselfafterclass.Andwewilldiscussitagainnexttime.”这样的处理,就把思维之“球”巧妙地扔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将进行个性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自然地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激发起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学生在课后主动地搜索信息、收集信息并进行理性思考,对自己或同学的反馈重新做出审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相应的调节。信息环境扩展了,思维养料丰富了,个性思考空间充裕了,学生成竹在胸,信心百倍,从知识到能力的思维通道就自然顺畅了。

“延时评价”的采用,使教师化尴尬为提供思维空间给学生的契机,并为学生汲取正确知识创造条件,为培养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提供可能。教学相长,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教师也给自己保留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学习动力,何乐而不为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改之风正呼唤我们教师加快前进的步伐,也许前面的路会很艰难,但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有信心、用心,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