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疫情期间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探究

卢婵梅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实验小学 511483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外部学习生活环境的急速转变并感知家长以及社会对疫情的恐惧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时难以适应,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面对非常时期学生在居家期间的特殊心理状态,学校无法使用常态的心理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

1月27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随后2月12日又发出通知要求“停课不停学”,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两不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与心理教育。疫情期间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仅对于调节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帮助,对于之后学生学会“如何独处”、“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

  1. 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的状态分析

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主要的面对的就是同家人的相处与线上学习方式转变的适应。小学生的居家学习使得其完全失去了与伙伴的户外娱乐、见面游玩的机会,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禁令。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得小学生容易产生孤闷、烦躁等情绪。调查表明,居家隔离打破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秩序,容易出现作息不规律、胃口不好或暴饮暴食、失眠甚至噩梦、不停刷手机等问题。此外,长期与家长相处,低年级的小学生会增进与家长的感情。而高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常常会因为家长过度的约束与之产生矛盾。调查表明男生与家长发生冲突的概率要高于女生。线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会使得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伴随学习自觉性下降、思考迟缓与语言表达能力减弱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疫情的严重性带来的恐慌是人体的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而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感知到恐慌的紧张情绪,他们更容易将这种负面的危机情绪扩大化。在居家隔离期间,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疏导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 疫情期间家校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 调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居家隔离时期是纠正小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大好时机。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家长可直观的看到孩子的学习上课状态,在课后可以给与孩子更多合理的听课建议,纠正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不良的听课习惯。线上学习给家长提供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机会,增加了孩子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更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长期的居家隔离为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家长在知道孩子做家务、料理自己事物的同时培养了孩子注重健康与独立自主的意识。家长与教师的及时沟通使得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在得到纠正的同时能够得到学校及时的表扬,有利于学生形成因难而上、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

  1. 培养学生新的兴趣爱好

“非常时期”长时间封闭在家,外出等活动受到限制、娱乐活动减少,一些学生会感到不适,容易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烦闷、焦躁、压抑;还会伴有一些退化性行为,如哭泣、过度依赖父母、破坏物品,等等。对此,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孩子掌握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绘画、运动锻炼、放松练习、正念冥想等方法加以缓解,提高情绪的“免疫力[1]。”疫情期间学校与家长可以积极交流,组织学生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例如学习一门简易的乐器、画画 、跳舞、唱歌、做创意手工等等。学生在家学习新的技能后,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直播或录制小视频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云端才艺展示比拼,丰富学生的隔离生活。家长也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与学生进行亲子间的游戏互动。在游戏互动中既丰富了单一乏味的居家生活,使孩子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增进了亲子关系,营造了温馨、欢乐的家庭氛围。学校与家长的积极鼓励为学生无聊的居家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同时促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与追求学习之外的新事物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

  1. 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完全失去了与伙伴们见面玩耍的机会。长此以往,焦虑、孤独、不安等情绪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封闭的生活更要使学生与伙伴保持良好的交际与沟通,是学生更好的获得同伴的支持与认同以缓解封闭生活带来的压力与焦虑。在交际能力加强过程中可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1)家长构建起平等交流平台,家长不要高高在上,要成为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并创造交流机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教师需合理引导,利用互联网开展引导工作,并通过远程教育,实现互联网下的人际交往,在“云交流”下,学生依然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1.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疫情期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最美逆行者”,教师与家长应该积极向小学生宣传抗疫战争的英雄事迹,是学生意识到疫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前方正有一群勇士在保护着他。同时也要小学生意识到他们现在能够安全的在家中生活学习是前线的医护人员与基层干部放弃了自身的安全与家人的团聚换来的。在宣传讲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社会的大爱意识,用爱国心、责任心、同理心和感恩至今慢慢抹去小学生心中对疫情的恐惧和对居家隔离的抵触心理,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代替恐惧与不安,用英雄事迹让他们看到恐怖疫情之下英雄的、伟大的一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小学生对疫情的了解较为模糊,最重要的是学校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家长与教师对待疫情的情绪是小学生了解疫情的直接途径,甚至家长与学校的处理方式直接决定了小学生对待封闭居家的态度。所以家校共育、同心协力的为促进小学恒形成健康的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家校共育的教育机制在疫情后也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有利于学生心理、生活、学习的全面健康成长,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瞻予. “非常时期”中小学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J].辽宁教育, 2020(8):5-11.

[2 ]李毅,何莎薇,姜文茜.重大疫情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作用发挥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0(3) .

[3]孙婷婷.南京市在线启动中小学生“疫情教育必修课”[ E B / O L ] . h t t p : / / n j . w e n m i n g . c n / w c n r / 2 0 2 0 0 2 / t 2 0 2 0 0 2 1 4 _ 6 2 8 9 0 7 0 . s h t m l .

[4]夏风. 告诉孩子,眼前发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N ].中国教育报,2020,02-09.

[5]国务院.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EB/ OL]. (2020 - 02 - 23) [2020 - 03 - 01]. http: / / www. gov. cn / xin- wen / 2020 - 02 / 24 / content_5482502.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