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六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2

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六大策略

叶炳芝

浙江省丽水龙泉市南秦教育集团

摘要:融合教育理念在当前的教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理念内容上,融合教育理念主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内在素养的教育。国内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部分学校还未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感需求,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与问题。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结合教育背景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展开的优化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完善与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融合背景;教育

一、引言

根据国内心理素质教育专家肖汉壮的说法,心理教育工作包含两大内容,即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教育人员根据心理学理论知识,并运用相关方法,使教育对象能够在内心活动上获得引导教育,从而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与健康的维护,确保受教育对象能够在性格品质、适应能力以及承受能力等方面能够获得一定提升。

二、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部分学校导师与教育管理人员存在认知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刻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较为落后等情况,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开导与观念上的灌输等,却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真正形成的原因。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该年龄段还不存在较大的影响,因而疏忽学生心理上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观念上进行转变,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道德以及潜能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校园内的心理健康宣教工作上,可加强校内板块的宣传作用,对内以及对外,使学校与社会、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能够形成学生心理教育上的新型联系,以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比如在《我会与人相处》以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在个体交往期间没有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外加上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处事风格较为自我,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其人际交往。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上,该方面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指导模式,学生在心理层面的体验与理解上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或者通过教育模式的优化,使人际交往中强势的一方体会弱势的一方,通过课堂上的心理实验模拟,确保学生能够建立替他人着想、思考的心里观念。[1]

三、合理制定课程评价标准

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一部分来自于学业上,由于外部压力的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完成任务的心理,而不是享受学习的整个过程,长此以往,心理上容易不断积累压力,进而引发心理上的某些问题。教师在该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上,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根据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行积极引导。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教材资源上增加心理健康读本,通过地方性文化、趣味性内容讲解形式以及心里调解方法等,使学生能够以阅读、亲身经历以及发挥想象力的形式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教学评价工作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以及评价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面向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其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并指出相应的不足,避免以成绩衡量一切,,容易造成学生就基于成绩形成攀比的不良风气,同时部分付出努力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容易在心理上受到打击,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上合理制定内容。[2]

四、建设心理健康教室

部分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上,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且在相关设备上也缺乏相应的配置,整体投入力度较小。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学校需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师资力量的引进、机构的建立以及设备优化等方面,使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具有全面性。单纯依靠配套设施进行心里健康教室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教师资源与硬件配置等方面提升其专业化,如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室的环境优化、心里诊疗设施的引进以及应用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等,使学生能够在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咨询体验、心里体验。

比如在《我会管理零用钱》的心理健康指导上,由于现阶段学生生活水平提高,在经济问题上缺乏较为科学的认知,也缺乏计划性的资金存储观念。商业社会鼓励人们进行消费,其中也包含了学生群体,在不良攀比风气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对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室的建设上,需要结合心理教育的课程内容添加相应的教学设施,如添加模拟的零花钱存储工具,学生通过每天存储一枚固定道具,到达一定时期后,教室结合学生的积累成果进行心理健康上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储蓄观念与消费观念。

五、加强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准备工作

在该方面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向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范围,将学生范围拓展至家庭、社会,以此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防线。其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上,一方面需要加大教室的学生心理课程教育培训,鼓励其积极开展创新性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与内容创新等方面,如合作交流形式、角色扮演形式以及社会体验活动形式等,使其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体会健康生活态度的意义。最后,在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上,也可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渗透,从不同科目学习的视角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竞争观念。

比如在《我会与人合作》的课程中,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合作观念与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学校在该章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上,可结合学科学习,使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单位,在学科理论研究与和实践活动等方面,通过切身体会逐步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拓展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方面需要拓展家校合作的途径,使家长参与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学生心理状态的共享与教育合作研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能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基础上增加家长与学生这一层相处关系,如《换位思考矛盾少》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处理的与人相处关系还包括与家长方面的“对话”。部分属于独生子女的学生由于在成长环境上受到过分的溺爱,心理上容易出现“唯我独尊”的情况,处事风格雷厉风行,较少思考与他人相处合适方式。在该单元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可借用互联网媒介进行家校联合,如微信、教育平台等方式,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能够实现较好的家校共享,教师也能够与家长商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方法。

结语:单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目上看,现阶段对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要求普遍为内在潜力的激发、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智力开发等方面,教师与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教育模式优化与内容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慧玲.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7

[2]金万龙.新时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