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突破全面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分层突破全面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张浩庆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同时,需要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起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及时交流和沟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分层突破全面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引言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思维与认知上的差异,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来调整教学手法,确保每名学生都可以得到符合自身能力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贯彻落实当前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健康学习和成长。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潜能,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同一层次的小组,并用不同的学习标准对待,这些小组在相应的分层策略下得到发展,通过和教师互动完善自身,弥补不足。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根据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以这些小组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学习互助小组

互助讨论小组是很多学校都会在教学中应用的形式,但很多教师对讨论的质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反而导致一些学生独立解题能力减弱,助长了一些学生懒散的态度。教师应在小组讨论中,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又要保证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各自发挥长处。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避免解题上的失误,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对知识点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加深,反思自身的不足。例如,在学习到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时候,这部分的知识点实际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难点,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很多数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些吃力,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学习讨论会,主题就是二次函数的学习。在这个讨论会上,大家尽情表达对二次函数学习的看法,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方法,而基础一般或者是略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二次函数这部分的知识点涉及二次函数还有一次函数等内容,在讨论中可以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减少学生在学习成果上的差异。

(二)对辅导进行分层

分层的教学辅导,主要是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当数学教师对数学学习较为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首先需要从基础数学知识的讲解开始,主要目的是为了这些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在进行辅导的时候,重点需要培养这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引导这些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辅导的时候,需要将重点放在讲解难度较高的数学题目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数学解题质量的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教学分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性,考验的是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能使每一层次的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则是起点低、坡度较缓以及立体化、多层次这一弹性教学,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a层次学生进行回答,而对于c层的学生则是给予优待,回答简单问题,而适中的问题则是让b层次学生给予回答,提供回答机会。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整个课堂也富有活力与生机。当学生回答中出现一定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对于b层次以及c层次学生所存在的困惑,要及时答疑解惑,激发这两个层次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其兴趣得以持久并且能保持较强的求知欲。而对于a层次学生来说,要注意启发与引导,使其在对基本知识与方法领悟以及深化之后,学会归纳一般的数学规律与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变更进行变式探求答案,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对a层次的学生是以放手为主,而在放手中也要帮扶,突出教师的引导,指导学生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其创新精神。

(四)课后作业分层

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仅仅依靠课堂上将课程知识内容掌握牢固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初中数学教师往往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有效利用好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复习。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时,初中数学教师往往采用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统一标准的课后作业。这种课后作业布置的方式,使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感觉很吃力,不仅违背了“双减”教育方针,还损害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那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他们通过统一标准的课后作业很难更进一步地提升,在课后进行作业反而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采用隐性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也能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确保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莲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2):70.

[2]董永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8):99-100.

[3]杭茜.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