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初中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重视初中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尹义霞

黑龙江省 伊春市友好区第二中学

内容提要:青春期是人一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心理因素不稳定。面对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其心理辅导。

关键词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活范围和活动内容逐渐复杂化,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不同的特点。他们逐渐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他们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他们还没有成为完全责任能力人,他们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初中学生正值人生的青春期,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要重视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培养良好品德,让学生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助其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一、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有哪些心理障碍呢?

1.逆反心理。

  即对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致使出现反对情绪或举动。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和社会,也有来自于学校。从教师角度来说,可能由于班级事务处理不当,如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或者在处理班级问题时得不到一些学生的认可等。

2.孤独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非常容易受到挫折,也容易产生不安全感。由于青少年时期自尊心增强,个人隐私范围逐渐扩大,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形成封闭孤独心理,不愿对家长和老师敞开心扉。

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青少年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常遇到的不易克服的障碍。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成绩的不理想,某些活动中表现得不尽人意,或由于先天或后天生理上的缺陷,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4.嫉妒心理。

嫉妒表现为面对别人的进步,心怀不满,并逐渐发展为怨恨恼怒,甚至做出一些破坏性的事情。在这种心理下,主要是嫉忌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班级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的学生,也有的是嫉妒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一些的同学。

  5.焦虑心理。

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式威胁,而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和内疚感增强、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二、教师应该如何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呢?

  1.面对青春期逆反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和尊重学生人格。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表现出逆反心理的时候首先学会换位思考,审视是不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2.解除学生孤独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心理闭锁开放自我,主动亲近别人,关心别人,尽量缩小与同伴的差异,教师应主动和家长沟通,和学生做朋友,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使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帮助。

  3.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对此保持平常之心;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树立“我能行”观念。

4.学生的嫉妒心理多为隐蔽性,需要教师仔细观察。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开拓自我潜能。要让学生明白竞争的嫉妒的区别,敢于竞争,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5.学生存在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建立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防止学生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以增强学习自信心。考试的频率不能太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

  三、面对处于青春期的这一特定群体,学校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教育引导。

1.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对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与发展起着暗示熏陶的作用。把一些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标语挂在教学楼,宿舍楼和餐厅,比如“了解自我、正视自我、欣赏自我、完善自我”、“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敞开心扉,让阳光洒遍心房”等。学生随时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用健康有益的东西占领校园空间,感染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风气催人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并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雅,减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驾起了沟通的桥梁,学习就有了兴趣,学业成绩也就随之有了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些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活动,让学生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得以放松,心情变得轻松,心胸变得豁达也是非常必要的。

2.开设心理辅导课

  学校根据专项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并保证每班每个月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内容的选取建立在对本校学生心理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在确定心理辅导课内容时强调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心理辅导课有定期跟踪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

3.设立心理辅导室

  学校结合现时期青少年良好心理缺乏的需要,开设心理辅导室,设立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室个别辅导是采取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对青春期的孩子,当我们看到他们飞扬的青春,靓丽的身姿,矫健的身影,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理去教育孩子,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下,携手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成长为一名身心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青少年。

(尹义霞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上甘岭镇第二中学 130896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