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建设——微电影制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3

校园文明建设——微电影制作

王睿怡 贾风 ( 指导教师)

大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省 大连 市 1160 00

摘要:微电影、短视频的创作形式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如何用微电影记录校园生活中的点滴,借助微电影展现现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状态,同时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更有归属感,体现学校的“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精神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微电影;校园生活;素质教育

一、研究内容:

拍摄校园生活点滴,让学生通过微电影更深刻体会学校的“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精神品格,弘扬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更有归属感。对校园文明建设发展全方位统筹规划,以微电影形式展现出校园精神文明中的德智体美劳,立足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修养,把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强调在深化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视并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微电影项目制作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1. 根据当今微电影的流行趋势,将校园微电影加入到学校的德育体制教育当中,渗透校园文化,校园生活,将校园的学习与素质教育融入到微电影的制作。文明是一种力量、一种品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环保意识等,发扬校园精神文明,通过进行记录、宣传,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展现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2.大学校园生活拥有实践课程,将校园微电影制作融入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当中,将发生在学校师生身边的点滴事迹、互助精神、积极阳光的一面,以校园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记录校园正能量,体现青春风貌。在校园中征集故事,招募演员,带动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创作、拍摄、观看、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学生的交流,记录大家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对未来的畅想,展现绚烂多彩的活力,引导广大师生传播正能量,展现新时代高校师生的责任与担当。

3.通过录制形式展示校园生活,制作宣传片。如校园安全教育,针对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常用急救知识等进行宣传,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通过校园网贷诈骗与学生心理辅导等事件,进行学习、预防的微视频录制,用来预防此种现象的发生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在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等通过校园微电影宣传,以此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共同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为未来搭建一座桥梁。

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个展示舞台,为现代校园增添学习种类,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此项目的进行,可使许多热爱影视制作与表演的青年学生借助微电影这一平台得到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好机会,同时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精神文明也得到了弘扬,青年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可得到提高,通过拍摄中的感染力,使大家更有荣誉感和使命感,感受到学校的一种文化精神力量。

当前社会竞争为人才的竞争,学校的教学大多为应试教育,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近些年来逐渐成为学校逐渐重视的部分,校园影视可以很好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让学生在拍摄中学习,通过自我创新,发现问题并逐渐解决问题。因为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接融合,一部好的校园微电影在给大学生带来情感共鸣的同时,将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小镜头看大世界、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是校园微电影发展的创作基础,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学生通过拍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自己对校园精神与社会的理解,通过影像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唤起大众的关注,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具体目标:

1.根据当今文化发展与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背景,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微电影拍摄,更加直观的展示校园生活,记录校园文化,在校园微电影的平台内展示自己对社会,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并带动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2.提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途径,拓宽范围,通过微电影的制作,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实践,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实现微电影拍摄的愿望,用自己的一个小作品来讲述大道理。

3.将校园内的德智体美劳建设融入视频,加强教育实践,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自身艺术修养。

行业现状分析与评价:

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在校园文明建设的模式上存在的很大的差异,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各具特色。文明建设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早期研究校园文化的约翰·亨利·纽曼指出“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是一个推动社会探索,使各种发现得到不断完善和证实的地方”,他认为大学文明建设要从知识的传播抓起。国外学者对校园文明建设的研究不仅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更多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呈现不断深化的趋势。

二、设计思路与具体方法

1.设计思路

学校在多次会议中强调了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统筹推进落实落细“三全育人”各项工作任务,多个方面布置了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同时对遴选培育“三全育人”重点项目进行动员并提出要求。我们深感校园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故借此时机,以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为主导,利用一部创新微电影来阐释大连交通大学的校园文明建设。

德,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树立良好形象与风范。着重于学生互助,正能量的传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全校师生认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充分展现校园中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即使在疫情期间各个岗位井然有序的进行,通过微电影形式展现背后默默付出的各个岗位的人们,食堂师傅们天还没亮就开始忙碌着装配运送材料、制作早餐,清洗、烹饪,值班的安保人员二十四小时守护着大家的安全,线上课堂中兢兢业业的老师、奋笔疾书的学生,校领导、辅导员的陪伴,丰富的课外活动,志愿者们为大家提供帮助、运动场上奔放的热情、图书馆中静谧的时光等等绘制出一幅幅有活力的画面。从各个角度画面展现校园文化、带给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向上。智,着重于学习、发明创造、社团活动、竞赛的参与。体,着重于运动场上青春的洋溢。美,着重于审美的塑造,对于校园的美化、校园规划、标志性设计、书画的绘制与展示等等,激发学生打造书香校园、美丽校园的意识。劳,着重于实践的参与,比如参与创作与拍摄微电影。

2.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

参考文献《大连交通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战略研究》---代冰 杨鹰

②实地调研法

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的方法,得到同学们对校园文明建设的看法与建议。采访校内工作人员、学生、老师等,询问他们对校园文明建设的期望。

③经验总结法

对我们初步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制表,得出大家对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初步看法,对微电影的情节、主题进行改善,使之能表达出最好的效果。秉承校歌中“孕育英才的摇篮,传承文明的殿堂”的思想,打造文明校园。

3.宣传平台

大连交通大学有着得力的文明建设宣传策略。学校通过公众号、交大新闻网、交大校报、交大广播台、橱窗等媒介进行对内宣传;通过在《光明日报》、《大连日报》等多次刊发学校特色化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外宣传,树立了良好的校园形象,对学校文明建设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连交通大学师生一心,始终与中国铁路事业同呼吸、共命运,铸就了“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精神,这也是学校的校园精神。“大铁精神”彰显了学校独特的铁路情怀和服务轨道交通的使命传承,体现了大连交大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密联系,用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书写时代篇章的精神风貌,有着良好的文明建设基础。

三、对项目的参与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或实践基础

校园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微电影表达的主题是校园文明建设,以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形式更加新颖,情感流露更加真实,投资相对小,内容精炼。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方式播发,使观众在休闲状态下随时观看,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几位组员对于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有经验,参与创作过一些以自然为主题的微电影,在剧本创作方面上,我们有更新颖的想法。组员掌握现场拍摄所要应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平摄、仰摄、俯摄和物视角拍摄),以及拍摄完成后进行后期制作,包括粗剪、配音、特效、精剪等。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

通过互联网搜索,图书馆查阅以及老师口述等方式,进行有关校园文明方面的文献查询,主要涉及古籍有《诫子书》《劝学》《神童诗》。阅读当代优秀校园精神方面的演讲稿、优质标语以及媒体对校园文明的投票调查问卷表等,整理通过文献查询,社会调查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表格,并以此进行方案设计。

收集到校视察领导对于我校校园文明情况的评价,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采访在校同学和老师的亲身体验,采访校内各类工作人员,收集他们对我校学生校园文化的客观认识,走访校园周边住户、商户,收集他们对于我校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举止的印象,以及他们对我们大连交通大学学子的文明素质的客观评价,并依此进行社会调查。

设计微电影布局方式并共同讨论得出剧本,确定演员及其角色、场地,购买或租赁所需道具等,进行微电影拍摄、制作、以及后期视频剪辑,得出初步短片,请老师、同学等观看初步短片,收集公众对短片的客观评价以及建议,最终得出成片。

总结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用新的传播形式展现校园文化,记录校园生活,营造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家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传播正能量。

参考文献

代冰、杨鹰,大连交通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战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0

作者简介:

王睿怡(2001.04),女,辽宁省锦州市 大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动画

贾风(1978.02),女,河北省邢台市 大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