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中学音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黄靓   

1.上海市莘城学校    (邮编201199)2.MU美国中西部大学国际艺术与音乐学院(Midwest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 Music)

摘要: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健康和全面自主发展。中学音乐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科学设计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能基于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呈现联动结构、科学延伸与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时空维度、动态诊断与优化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音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现代教育语境下,中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不应局限在既定的教学观念,需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传输教学信息,在线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中学音乐教师要科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技术手段扩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以及学习方法和资料选择空间。

一、中学音乐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较为先进和科学的学习理念和教学创新的依据,是在深入研究学习者成长过程中认知发展水平而逐渐形成的先进理论,强调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与活学活用。而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自觉构建意义,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能积极的探索与应用理论知识,高质量的完成的意义构建,继而达到加深记忆与理解的效果。

(二)人本主义理论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中学音乐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能将线上和线下等不同的教学途径进行零距离对接,引领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学习与运用。教育工作者在传授音乐知识与制作技巧的过程中,能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音乐课堂必须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并利用多样化和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自我效能感。教师既要注重系统讲解音乐知识,还要深度挖掘对象的价值潜能,对具有音乐潜能与天赋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与指导。

二、中学音乐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一)教学前端分析

中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要能做好教学前端的分析,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认知架构与个性化需求。学生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主体,需保证他们对音乐学习与知识运用产生极强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要对学习者和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层次分析,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知识呈现方式。微观层面科学处理教育对象间的个体差异性,宏观层面要引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中学音乐教学活动,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动机、兴趣、偏好等,创新设计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线上教学模块设计

教师要对这个审美类型学科的教学形式进行科学创新,设计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线上教学课程模块。教师要在网络中获取教学素材,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认知架构的精品网络课程。教师应精准提炼音乐教材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与网络中学生感兴趣的文娱活动或话题进行巧妙对接,继而设计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网络课程。教师应基于海量的网络视听资源生成资源共享模块,依托虚拟的空中课堂进行课前的知识脉络归纳与整理,在课中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在课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与巩固。教师应将网络中的精品课程与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依托丰富和有趣的教学资源,在线上和线下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三)线下实践课程设计

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音乐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时,教师可将动感音乐与拍皮球进行巧妙结合,进而打造一个节奏型的音乐课堂。教师可积极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利用开放型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掌握必要和关键的知识与技能时,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教师要设计多种开放性题目,继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多元和开放的教学情境中灵活和正确的使用音乐理论。

三、中学音乐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呈现联动结构

教师要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性,科学的呈现三维一体联动结构。依托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信息在多维空间流动,并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反馈机制。师生需以分享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容的内化吸收与能力拓展。依托资源云平台,教师可构建资源环绕化的音乐课堂,在趣味十足的教学场域下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而无论是知识学习和问题探讨,还是在学习质量和效果评价上,都可依托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施教者、受教者、虚拟空间三维一体的联动结构。

(二)科学延伸与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时空维度

中学音乐教师可依托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信息的可视化传输和即时性共享,由此科学延伸与深化音乐教学时空维度。教师应形成新型教学时空概念,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场域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给予更多发挥和才能表现的机会。教师应以网络为媒介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由此突破传统的时空维度,进一拓宽教育对象的思维广度。教师可利用在线公共教育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分析与共享,并能及时和高效的处理学生学习问题。

(三)动态诊断与优化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

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在任何环境与时期展现高度的适应性与时效性,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动态诊断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借助多元与科学的教学成效评价体系进行模式转型与优化。音乐教师既要注重以评价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还要能理性的反思自身在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模式的升级与优化。音乐教师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诊断,并综合自评与他评的意见和结果,客观和科学的进行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结语:

引领学生自觉的建构知识体系和意义,是基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根本价值。教师需在开放和愉悦的空间下讲解音乐理论,确保学生扎实掌握音乐知识和相关技能时,逐渐形成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动态眼光审视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继而增强这一先进教学工具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晶.高师西方音乐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1(03):46-50.

[2]范尚明.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0):1-3.

[3]王晓静,武秀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角色新定位[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0,28(03):57-61.

作者简介:黄靓(198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学历:美国中西部大学硕士在读研究生,单位:上海市莘城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