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理论内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探析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理论内涵

杜玲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 212

摘要: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大学教育具有新的定义,并且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需要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要建设出属于中国特色的教育格局,并且保证能够面向未来,立足于时代的一流大学。通过对于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理论内涵的探析,能够了解到新时期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必要性,并且阐述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内涵。

关键词:大学教育;新格局;教育理念

引言: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细化到教育当中需要正视教育的本质、性质、功能与目的,并次依此为导向,同时协调大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的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进行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理论分析当中,需要理清的是,教育不可逆脱离于社会的存在而独立发展,需要主动适应于社会政治的发展需要。

一、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必要性

(一)大学教育发展环境具有变化

大学教育为我国的人才供给提供良好的生命力,换言之,社会的需求是推动大学发展前进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并且帮助我国主动地参与到国内外大循环当中,从而更好的应对与世界整体的震荡环境,让现阶段的教育体系能够满足大学的发展需要,这是我国向着民族伟大复兴迈步的重要环节。在国际的发展来看,现阶段的经济环境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状态,但是由于整体局势出现较大的动荡,教育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大学教育需要对于格局进行更新,主动的获得新的发展方向,建设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精神的大学,不断地为我国的各个行业提供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二)大学教育发展具有新要求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现状当中,各个行业、领域都在进行着革新,从而更好的面对现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国的教育体系也需要具有新要求,这是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息息相关的环节。其要求在于需要打造出特色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各个国家的国情与发展成果也不相同,我国的大学教育需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这就直接的决定了我国的教育需要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并且在提升大学教育的综合水平与质量当中,需要能够解决前言问题,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在“内”与“外”两个方面进行大学教育,努力打造出世界一流的高校[1]

二、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内涵

(一)实现“扩大再生产”

想要实际分析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内涵,就需要保障大学的发展能够不断地上升,实现扩大再生产。主要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大学教育维持着自身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也就是保证高校的教育能够符合党与国家的需要,从而满足于我国正向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要求。这不光是大学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是保证自身能够不断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这样地变化当中也是大学教育的驱动力。大学教育需要保证能够与我国社会发展相匹配,一味地自说自话也只能够导致大学的发展形成封闭的场所,只会是失去竞争力与生存的环境。另外,大学还需要保证能够不断地突破,在已有的发展水平当中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要清楚地是,所有的高质量标准也只是瞬时的,并非是能够长期维持的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需要避免大学的教育出现同质化,保证在教育体系中的多样化,了解到我国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并且可以结合大学的自身优势,进行合理的定位,选择与自身发展向吻合的方向发展,并且尽可能的消除掉人才培养当中的功利性与盲目性,切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出现。在教育当中需要抓住重点,将自身本就强势有较长发展时间的学科进行精细化教育,尽可能的做精国家的发展战略,并且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做实新兴交叉学科,构建出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保证能够不断地自我发展,使之我国的大学教育能够上升到新的层次。

(二)是多方面有机结合的体现

我国的大学教育与其他的国家具有一定数量上的差距,大学教育的质量需要在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在的需要也就是大学数量与器材设施等硬性的指标当中,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世界级一流大学的重要条件,而数量又是能够保证质量与效益的生成,在大学的建设当中,需要对于数量与规模进行定量的控制,要清楚地是,大学的建设并非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进行调控,对于外在的数量以及内在的规模都要具有严格的限制。并且也需要能够理清办学的目的,增办大学的目的在于能够扩大办学的规模,使得大学的教育能够在更加优质的条件当中进行内在的发展,使之具有更加优质的办学质量出现。而对于大学的内在方面进行分析,内在的质量主要的方向在于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力等多个方面,想要精准的落实这些内容,就需要紧抓发展质量,保证能够用更加专业的教育水平进行学生的培训;重点抓牢质量,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满足大众上学需要的同时也要保证学习的质量[2]

(三)对自身发展有更高的质量要求

虽然我国的教育在近些年具有一定发展上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起步比较的晚,在质量方面与其他的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将这样地创新严格的落实于科研、管理、规模等多个方面,所谓的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放在“高”这个字上,是需要比高更高的发展理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质量的发展并非是停滞的,而应该是能够向上发展的,在改革当中不应该具有完成时,而需要一直保证处在完成时的状态当中,在大学的教育中一味的追求“及格”,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完成教育的使命,所以需要对于大学教育进行深化发展,消除过往的僵化机制,在重点与难点上进行克服,努力的突破改革的瓶颈,使之更符合新时代要求。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需要在大学教育发展环境中具有变化,在大学教育发展当中具有新要求。在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的内涵当中,需要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是多方面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是对自身发展有更高的质量要求。认识到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新格局形成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优势。

参考文献:

[1]汪祥松,孟婧莹,钟宇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57+63.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2

 
作者简介:姓名:杜玲(1994.0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武汉,学历:本科毕业;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