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贡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党的二十大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贡献

木合塔尔·托乎尼牙孜

中共温宿县委党校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  843100

摘 要:党的二十大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民心民意的深刻认识和把握,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就和经验,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原则要求,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

民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心看成是最大的政治,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上,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一、通过对民心民意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要求全党“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理论产生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新时代党带领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它必然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回顾和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把民心民意作为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前提,将其有机融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之中,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蓝图的各个组成部分,既从总体上明确了为什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具体阐明了党在新时 代新征程中如何依靠人民的问题,从而在新的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二、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阐明了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既是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也是基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反思和借鉴。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和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给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的生存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以至于西方政治学家弗兰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断然宣告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在本质上脱离了人民,抛弃了人民,结果失去了民心,反过来被广大人民所抛弃。

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人民”二字,如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教育方面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 内容,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文化建设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 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民生方面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 “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通过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就和经验, 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原则和新要求

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延安整风基础上通过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对党内曾经出现的一系列左右倾错误进行了彻底纠正和清理,从而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实现了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在拨乱反正基础上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了科学的总结和评价,从而澄清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混乱,极大地统一和解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开辟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并从分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等四个方面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阐述和新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践行初心使命的明确宣示,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理念的集中表达,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坚强决心和信念。

四、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述,明确了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式现代化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一些发达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为少数人或少数政治集团所享有的现代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从人的层面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广大人民群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而中国式现代 化必须以全面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

第二、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共富裕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三,从国际层面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而实现的现代化,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