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思考

王敏

乐清市实验小学 3256700

摘要:在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用以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关注到家校合作平台的搭建,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和平台的扩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以推进。在当前家校合作之下,也存在传统观念、参与意识以及专业指导等方面的障碍。通过教师素质提升、沟通平台搭建等形式,实现家校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家校合作;方式;

引言

小学时期是性格、行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很容易造成孩子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很多,自身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等[1]。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需要学校的引导,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合作才能顺利地进行小学生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厌学、逃学、校园暴力、甚至有些小学生抽烟、打架等。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重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学生在物质条件上几乎没有受到过挫折,当今“以孩子为中心”家庭格局,“二孩”引发“大孩子”心理问题、家长的宠溺、骄纵或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等造成孩子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冲动,情绪波动较大,正确地引导才能使小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内心,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偏激、任性、敏感、自暴自弃、叛逆等问题。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家校合作是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校园生活中和同学之间的相处等,仅限于学校范围内。而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是学生在学校之外度过时间最久的地方,也是影响学生最深远的地方,家长更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生物角度来说,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先天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氛围与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及人格素养,一个有问题行为的学生通常是问题家庭的症状显现。学校并不能直接改变这部分,老师所能做的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及时和学生交流,及时疏导。密切家校关系,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家校合力才能使小学生健康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长方面,应试教育导致有些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是三句话不离成绩,在孩子想和家长交流时,却被“作业做完了吗?”“张阿姨家的孩子考试第一名,你也要好好学习。”“某某学习那么差,离他远一点。”等话语逼退。错误的教育观念使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了距离感。而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和老师,认为学生的发展只是老师的任务,自己只需要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好了。学校并不是工厂,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要想做到全面发展,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在教师方面,很多老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知识的场所,其他方面与己无关,只管给学生灌输知识就好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学校方面,在只关注学生升学率的社会环境下,学习成绩成了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分追求升学率,只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能力,导致学校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压力倍增。学校缺乏家校共育意识,家校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局限、针对性不够强,导致效果甚微。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方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双方共同努力,首先,要先从意识上做出改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是家校合作的主要矛盾。要想改变当前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家长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知,并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4]。其次,要从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满足家长需求来调整理家校合作的方式;

1.建立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家校合力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转变观念,将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家长学校为建设为重要抓手,建立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是提高全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开展全校师生心理普查,结合测查情况,召开学校心理健康研讨会,全面分析师生的心理状态,让全校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了解每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突出问题,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置学生与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架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加强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家长家教困惑与需求,合理设置家长学校课程,提高实效性。

2.通过线上互动加强家校沟通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家庭教育知识传播,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微课掌上通、校园网站、班级微信群定期发布心理知识、家教知识信息、微课家教专题等;通过现代媒体进行家教互动服务,开展家教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讲座;通过微信群、电访、视频等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共同配合。同时学校还开通心理热线为学生与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心理咨询。

3.以家长学校为重要的家校合作载体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不和谐、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以及家长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家长学校是家校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外借市、镇的心理专家的力量,设置家长学校课程。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交流会、家长系统课程等。教育专题讲座针对普遍问题,为满足不同的家长需求,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家教、心理健康专题知识宣传,引起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重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解决家长教育、学生心理的一些共性问题。

4.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孩子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内心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的一种感受;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家校良好的互动将可营造安全、相互支持的心理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安全、被接纳、被认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家校共同的目标,家校将彼此当孩子成长的合作伙伴,共同营造良好校内、家校、家庭心理氛围。

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校合作不仅需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还需要老师和学校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品格。家校合作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是让亲子关系和谐,让学生获得心理支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习惯,给孩子营造和谐有爱、积极向上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红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7,(18):77.

[2]任云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33):29.

[3]盘龙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研,2015,(53):23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