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识谱兴趣,创设良好识谱教学环境--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激发学生识谱兴趣,创设良好识谱教学环境--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曾令凡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实验中学   514300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初中生不仅要掌握关键考试科目的知识,还要通过音乐学习,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但是,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识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不了解乐谱,更无法创作乐谱,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并提出有效性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乐理的理解,使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其识谱学习兴趣,旨在提高初中音乐识谱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识谱教学  策略

音乐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才能更好地表演和创作音乐,充分体现出识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识谱教学融入到演奏、演唱和鉴赏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符号的美妙,从内心真正喜爱音乐,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

识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音乐识谱教学依然是一个难题。教师过度强调识谱,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以通过有效方法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音乐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另外,部分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未考虑识谱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看不懂简谱,唱不出节奏,音准不足等相关问题。当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应用通过示范演唱,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中难以熟练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更无法做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不能独立演奏音乐作品,不利于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和新课改要求不相符合,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

1、学习演奏音乐、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更多注重识谱内容,明确音准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音准,为识谱教学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器乐创新教学活动,并且利用相关器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认真地进行识谱学习,解决音准难题,避免人声演唱出现音准问题,提高教学水平[1]

例如:某初中音乐教师在教授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泉映月”时,正确认识这首经典的二胡曲,以二胡曲切入识谱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准备二胡乐器,并且结合教材中的这首二胡曲,预先做好练习,在课堂上亲自向学生进行演奏,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趣味性教学环境,为学生带来独特的音乐学习感受,体会到更多类型的音乐世界。教师在实践演奏过程中,向学生讲授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二胡乐器,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逐渐跟随乐谱掌握节奏、节拍,并且鼓励学生尝试演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表扬和赞赏,增强学生自信心。另外,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正确理解乐谱内容,引入《田园春色》这首简单的二胡曲,便于初学者学习,向学生展示简谱,分析旋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更好地演奏该首二胡曲。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不断掌握识谱技巧,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识谱教学环境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识谱教学环境。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合理开展识谱教学活动,在课堂正式开展之前,做好相关教学材料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识谱技巧和方法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基础的识谱知识。教师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精心制作识谱教学课件,增强识谱教学课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优质课件的教学价值,高效开展识谱教学活动。例如,教师讲授花城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我爱你,塞北的雪”的乐谱知识时,可以采集歌曲中呈现出的画面,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等,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识谱的机会,激发学生音乐情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认识到识谱能力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和掌握识谱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水平[2]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模式,高效开展识谱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有意识的增强小组交流和探讨,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和分享音乐识谱学习方法,增强课堂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创编旋律,为学生创设相适应的旋律创编环境,合理开展即兴活动,指导学生应用多种方式重新组合曲谱中的元素,便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水平,更加深层次理解识谱知识,提高学生音乐识谱能力,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乐谱的节奏、韵律性,从而正确理解乐谱的整体结构和形式。

3、配合肢体动作、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加大音乐节奏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而主动聆听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节奏之后,从易到难,循循渐进开展音乐旋律、节拍的各项知识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质效,充分发挥手势等动作的教学优势,借助多种手势动作,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掌握歌曲节奏变化,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还能提升识谱教学成效。

如:以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青春舞曲”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节奏教学活动,不断深入到词谱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青春舞曲”,帮助学生对该歌曲具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聆听音乐节奏的各个音律的同时利用手势动作进行展示、配合音乐内容,从而在教学中融入柯尔文手势,发挥其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观察教师的动作,并尝试跟随教师配合肢体语言,更加熟练掌握该歌曲的旋律、节奏。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指导学生针对部分词谱合理划分节奏,并且结合词谱学习音乐,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乐谱中具有连音符、拍子号等装饰符时,设计更加动感的动作,为学生带来起伏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教师借助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过渡到识谱学习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更多关注肢体动作的难度,避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识谱教学过程中的手势运用,主要是柯尔文手势,注重身体和大脑的协同,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通过多种途径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能够解决传统音乐识谱教学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识谱教学能够让学生以更加专业的角度学习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等综合能力,并且学会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初中音乐识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识谱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识谱教学环境,全面提高音乐识谱教学质效。

参考文献:

[1]胡柯妍.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有效策略[J]. 读与写:下旬, 2021(5):0142-0142.

[2]刘岩鸥. 识谱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21, 028(002):1508-1508.

[3]唐萌. 如何在识谱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 陕西教育, 2021, 000(001):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