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探究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燕啟亮

云南省怒江州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 云南 怒江  673199

一、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授课人

燕啟亮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22.11.2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研究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对函数的探究,进一步掌握研究函数图像性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

目标

1、以函数为载体,通过探求性质、直观想象、数形结合、形成结论、初步应用等过程,再次体会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思路。

2、养成对数学问题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提高自身能力。

3、通过探究,落实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

引入环节:欣赏心形函数

体会函数的美与浪漫

回顾旧知:以函数广播体操的形式引入,解决以下问题:

思考一:视频中涉及到函数有哪些?

思考二:我们研究过这些函数的哪些性质和有关知识?

思考三:回想经典的指数函数是怎么研究的?

函数广播体操体会函数的有趣性和可玩性;

回顾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回顾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背景-概念-图像和性质-应用”

解决问题如图:

已知墙长 ,面积为0.5的矩形用地一面靠墙,其他三面用栅栏围成,设边长

(1)写出栅栏周长y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该函数的定义域

(2)请你设置x为何值时,用料最省?

学生可能直接说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解决完后发现当x=1时取最优解,发现思考有误,忽略了定义域。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解决问题(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观察函数,可考虑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结合定义域发现,思考有误(数据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函数才能解决。

探究函数

探究函数,并做出函数的图像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要对做出的函数有说明,怎么做出来的?

思考一:结合函数解析式考虑函数定义域、奇偶性等性质。(作图只做y轴右侧即可)

作图思路一:描点作图法

(描点作图有局限性,不能将函数图象的所有点都描出来)

作图思路二:结合图象的变化趋势说明函数的变化趋势

(当x趋于无穷大时,会很小,函数的图象靠近于,当x趋于无穷小,很接近于0时,会很大,函数的图象靠近于y轴)

思考二:通过基本不等式可以知道当x=1时会有最小值

大胆猜测该函数在上先减再增,并且在x=1时会取到最小值2

思考三:怎么证明你的猜测

定义法证明

小组合作,协同学习

探求性质,数形结合

大胆猜想,小心验证

直观想象,形成结果

整个过程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图思路二需要直观想想

通过描点,直观想象,结合基本不等式大胆猜测函数图象,并用定义法证明(逻辑推理)

总结归纳:

得到函数的图像后,

归纳出函数的性质。

解决问题:

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刚刚的用料最省问题

函数应用

小结:学生小结,自由发言,总结

老师再总结

巩固本节所学,再强化学习函数的流程。

延伸:

探究一:探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探究二:探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自主检测

迁移应用

课题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略)

单调性证明(略)

电子屏幕

PPT展示

解决具体函数模型的基本思路(略)

引例讲解过程(略)

二、教学反思

我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2025届高一数学备课组的燕啟亮老师。今天我课赛上讲课的内容来自高中数学必修一课本92页的探究与发现,探究函数       的图像与性质。本节课是在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具体函数模型的思路模式进行探究,从函数的背景中抽象出函数,然后进一步研究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最值、奇偶性、转折点等等,再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初定的教学设计,由心形函数引入,目的是体会函数的美和浪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欲望。再由函数广播体操,让学生体会函数的有趣性和可玩性,并从视频中思考三个问题,回顾所学,思考一:涉及到函数有哪些?(基本初等函数)。思考二:我们研究过这些函数的哪些性质和有关知识?(函数性质及函数图象变化)。思考三:回想经典的指数函数是怎么研究的?(从课本103页开始接触到指数运算,到111页有函数背景抽象出具体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再到116页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最后118页函数运用),得出研究函数模型的基本思路:“背景-概念-图象和性质-应用”。再由引例数学抽象出函数,符合基本不等式的特征,解决完发现由于未考虑定义域,最优解不一定取到,从而需研究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研究该函数从描点法(描点法实际上有缺陷,不足以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直观想象(利用函数的图象的变化趋势,说明该函数的图象变化趋势),基本不等式入手(当时有最小值2),大胆想象该函数在时会有最小值,而且在(0,1)上单调递减,(1,+∞)上单调递增,再结合定义法给出证明,最后做出函数的图象,汇总得出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自我评价

①、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备课时预计按照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解决完函数,再做一道练习,结合该函数研究的思路得出函数

的图象就完成教学情况,实际上除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还解决了函数的分类问题。究其原因,330班学生的双基非常扎实,导致进度快一点,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接受的非常好,超出我的意料。

②、教法情况:作为一位教书十多年的老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准备,为本节课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及顺畅度方面做了大量思考,尤其是在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做了很多考虑,如数学抽象(由具体函数背景抽象出函数模型,即从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述)、直观想象(由两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变化趋势得出的变化情况,即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函数的形态与变化)、逻辑推理(看出函数的奇偶性,从而研究y轴一侧即可等等)、数学建模(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即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整体教法感觉良好,得益于自己研究教材和教法,从实际为学生思考。

③、学法指导情况:在上本节课前做过学生工作,强调本节课要对函数做深度探索研究,要从数学的严谨性出发,重新认识和学习函数,让学生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在学生预习方面做的不够好,应该指导学生总结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即指数函数怎么研究出来的,而不是给学生总结好,告知学生,这一点做的不够好,若是这个让学生做好了,可以提升对函数的整体框架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学好函数的愿望。

2、问题反思

①、教学中的不足: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有点少,没有给够时间,主要是自己担心教学任务时间不够;学生自己阐述想法和结果的机会差不多,如利用描点法时顾虑有点多,没有让学生上台展示。

②、突发情况的处理:本节课未发生异常情况,学生没有出现小动作,打瞌睡的情况,但是有两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错把认为是复合函数的情况,也给这两位学生做了解释,该函数不是复合函数,下来单独解释,我当时是这样处理的,个人感觉当堂解释也行,但是不知还有多少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不做追究了。

   ③、课堂上的问题学生的反应情况:上课时设计的问题很多,大体上感知到学生的双基很好,接受能力和掌握的也很好,总结能力方面很强,如在学生的小结环节,学生很踊跃,不仅仅是从知识层面,而是从高层次,高维度方面对所学知识有总结,很好的,说明学生对本节课吸收很有效,个人估计,学生的体验很好。

3、教学重建

①、给自己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讲解,深切感受到330班学生的可塑性,整体素养很好,让我想到毛主席对学生说过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群高素质的学生时,要做好他们的引路人,让他们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有大收获。毛主席还说过“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本节课出于课本,但是能力高于课本,要求学生要谦虚谨慎,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②、对不足之处的考虑:不足之处是研究函数的图象时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处理,而是老师在黑板上统一代为处理。面对不足,我想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加以弥补。

    ③、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本节课研究了很久,站在学生的角度也有过思考,个人认为本节课在环节改进方面不需要,倒是平时的函数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平时上课中对函数要求低,急于处理完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认真的为学生的高层次高维度的见识和能力考虑。

4、总结

本节课花了很多心思,又是一次成长,感谢备课组的前辈,感恩330班的优秀同学,让自己重新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