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王,芳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秀峰路学校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小学数学运算问题、应用问题等数学问题蕴藏较为丰富的核心素养培养资源。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综合问题教学要求、学生个人发展诉求等多方面因素,完善问题教学细节,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析数学原理,抽象解题技巧,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增强学生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解决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作为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不容忽略。有的教师教育经验比较有限,教育能力有待提升,还未形成共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可以主动结合数学应用领域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从微观视角上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数学基本能力、数学思维以及数学人格和数学思想。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为学生的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做好铺垫和准备,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和囫囵吞枣。其中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是重点,构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主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视角自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简单传授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逐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层层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数学本质,主动了解数学题目背后的数学原理。

(二)问题解决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问题解决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打造动态课堂和直观课堂,将数学学习和教学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确保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创新问题解决的教学对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对策,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进而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尝试利用自己所学数学知识以及积累的生活经验,主动对比多种问题解决对策,达成共识。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确保学生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对策

(一)情境驱动 激发问题解决兴趣

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部分学生受畏难心理影响,不能主动去发现、探索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形成被动思考的惯性思维,不利于解题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生成。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减轻学生的负面学习心理,使学生产生数学研究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兴趣。

以“数学广角——推理”一课的问题解决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产生数学观察、数学分析、数学推理、数学表达的兴趣,教师可以在问题教学前创设情境,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对双胞胎姐妹的照片,同时提出问题:隔壁班来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哲哲,妹妹叫涵涵,你能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吗?学生自然分辨不出姐妹二人。这时,教师可以完善情境:右边的小姑娘说“我不是姐姐”,这样你能分清谁是姐姐了吗?由此引出“推理”这一教学主题,同时渗透排除法,以增强学生的推理意识。之后,教师再提出相关问题:书桌上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与《一千零一夜》三本书,小文、小乐与小欢各拿一本书。小文说:“我拿的是《格林童话》”。小乐说:“我拿的不是《一千零一夜》”。那么小欢拿的是什么书?基于情境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应用排除法进行逻辑推理,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

(二)师生对话 探究解题原理

为学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让学生记忆问题解法,难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内容,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对话教学代替关注教学,通过师生对话、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解决问题的原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数学推理,抽象问题模型,应用数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以“数学广角——优化”一课的问题解决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中午到了,妈妈烙饼招待李阿姨。用平底锅烙饼,同时可烙3张饼,已知烙一面需要2分钟,一张饼的两面都要烙,那么烙4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围绕这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几种烙饼的安排?哪种安排最节省时间?由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不同方案,如用平底锅一张一张烙饼,共需要16分钟;用平底锅先烙两张,后烙两张,共需要8分钟;用平底锅先烙三张,2分钟后将其中一张盛出来,剩下2张翻面,再放入一张饼,2分钟后将先前留在锅中的取出,再将先前盛出去的反面继续烙,同时将后放入的饼翻面,这样最短需要6分钟。这时,学生推理出解题方案,即最少需要6分钟。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归纳解题思路:这一问题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烙饼问题”的模型,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同时确定该问题的解题模型:“总张数×2=总面数,总面数÷一次最多烙几面=需要烙几次……几面”,有余数要算一次,没有则不算,最后用次数乘烙一个面所需的时间,得到的结果为最少需要的时间。

(三)综合练习 总结问题解决技巧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问题解决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应用、数学创新等核心素养。归纳教学往往建立在多个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上。为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问题。在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比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从中抽象出数学规律、解题技巧,同时锻炼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 培养模型解题习惯

要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联想数学模型、建构数学模型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实际问题与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的关联。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融入实际案例组织学生推理探究,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及模型观念。

结语

核心素养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对课程改革有着引领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主,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与诀窍。

参考文献

[1] 秦春蓉.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探究[J]. 读与写,2019,16(2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