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营养风险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12例TBM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组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差别,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营养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2例TBM患儿中男55例、女57例。营养风险组62例,非营养风险组50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4%(62/112)。营养风险组居住农村的患儿、出现脑神经受损、抽搐、消痩、纳差的症状、确诊时间≥21 d的患儿、脑脊液蛋白量均高于非营养风险组[50例(80.6%)比32例(64.0%)、20例(32.3%)比8例(16.0%)、33例(53.2%)比15例(30.0%)、30例(48.4%)比2例(4.0%)、59例(95.2%)比1例(2.0%),41例(66.1%)比18例(36.0%)、1 406(1 079,2 068)比929(683,1 208)mg/L,χ2=3.91、3.90、6.10、26.72、98.58、10.08,Z=4.35,均P<0.05],营养风险组的血清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糖含量均低于非营养风险组[(36±5)比(41±4)g/L、(110±17)比(122±14)g/L、1.4(1.0,2.0)×109比2.3(1.6,3.8)×109/L、7.8(6.3.10.0)×109 比10.0(8.3,12.8)×109/L、1.0(0.8,1.6)比2.1(1.3,2.5)mmol/L,t=-6.15、-4.22,Z=-4.86、-3.92、-4.16,均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OR=0.812,95%CI:0.705~0.935,P=0.004)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OR=0.609,95%CI:0.383~0.970,P=0.037)可能降低TBM患儿营养风险;抽搐症状(OR=3.853,95%CI:1.116~13.308,P=0.033)、脑脊液蛋白量增加(OR=1.001,95%CI:1.000~1.002,P=0.015)可能增加TBM患儿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较非营养风险组的并发症、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儿均更多[47例(75.8%)比15例(30.0%)、31例(50.0%)比8例(16.0%),χ2=23.50、14.10,均P<0.05],住院时间更长[(27±13)比(18±7)d,t=4.38,P<0.05]。结论TBM患儿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抽搐症状、血清白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量可能影响TBM患儿的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济负担重,有必要对TBM患儿进行尽早进行营养筛查及营养支持。

  • 标签: 结核,脑膜 儿童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家医院血流和脑脊液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98例住院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感染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根据感染可能的来源,分为医院感染组和社区感染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侵袭性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儿中男56例、女42例,发病年龄8(2,24)月龄,62例(63%)来自农村。87例(89%)为血液感染,12例(12%)为脑膜炎(1例同时合并血流感染)。66例(67%)接受了侵袭性操作或手术,54 例(55%)接受了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CRAB组24例、CSAB组74例。CRAB组患儿起病年龄低于CSAB组[4(1,9)比10(4,24)月龄,Z=-2.16,P=0.031],CRAB组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接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合并肺炎及发生不良预后的比例均高于CSAB组[6例(25%)比 4例(5%)、18例(75%)比36例(49%)、17例(71%)比 17例(23%)、6例(25%)比4例(5%),χ2=5.61、5.09、18.32、5.61,均P<0.05]。医院感染组77例、社区感染组21例。医院感染组患儿在院内感染高危病房住院的比例、住院时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种类、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地区居住(OR=8.42,95%CI 1.45~48.88)、先前机械通气(OR=12.62,95%CI 1.31~121.76)、先前的抗菌药物治疗(OR=4.90,95%CI 1.35~17.72)是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SAB菌株庆大霉素耐药率为20%(13/6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而CRAB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20/20)、头孢吡肟(23/23)、派拉西林(17/17)、美罗培南(23/23)和亚胺培南(24/24)耐药率均为100%,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高达42%~96%。结论我国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数为医院感染。侵袭性CRAB感染患儿预后更差,分离到的CRAB菌株耐药率高。农村地区居住、先前机械通气和先前抗菌药物治疗是侵袭性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院感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侵袭性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 儿童
  • 简介:摘要解热镇痛药是目前儿童处方量较大的药品,我国儿童解热镇痛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儿童用药安全造成隐患。本文从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解热镇痛药的适应证、剂型/给药途径、用药剂量适宜性、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广大药师开展处方审核时参考。

  • 标签: 解热镇痛药 发热 处方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探讨其对食物过敏/不耐受的调节作用。方法挪威大鼠(BN)幼鼠给予母乳(母乳组)、牛乳(牛乳组)、添加SST的牛乳(SST组)、添加MTL的牛乳(MTL组)、添加SST+MTL的牛乳(SST+MTL组)5种方式喂养4周,并配合皮肤致敏。每周量化评定临床损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 (IgE)及粪钙卫蛋白(FC)水平。葡聚糖蓝法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母乳组、牛乳组、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总IgE水平分别为(45.75±5.05) μg/L、(580.42±45.24) μg/L、(290.38±22.88) μg/L、(424.26±22.17) μg/L、(209.49±17.59) μg/L;FC水平分别为(149.07±24.78) μg/g、(458.85±33.81) μg/g、(343.63±34.97) μg/g、(407.79±29.62) μg/g、(296.83±28.77) μg/g;第4周临床损害总评分分别为:(0.50±0.61)分、(9.37±1.04)分、(6.83±1.49)分、(7.00±1.14)分、(5.37±1.19)分。与牛乳组比较,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IgE、FC水平及临床损害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牛乳组临床损害最重,SST+MTL组临床损害最轻,SST+MTL组最接近母乳喂养天然状态。MTL组的胃排空比率最接近母乳组[(92.52±6.27)%比(100.00±9.70) %,P<0.05]。牛乳组有明显腹泻及小肠推进比过快,小肠推进比母乳组为(39.32±2.61)%,牛乳组为(71.96±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T+MTL组的肠动力有所下降,但这刚好对抗了牛乳过敏产生的腹泻,SST+MTL组小肠推进比为(38.90±2.65)%,母乳组为(39.32±2.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乳中添加母乳剂量的SST及MTL使牛乳的致敏性及胃肠耐受性更接近母乳,SST有利于抑制过敏免疫损伤,MTL有利于改善牛乳的胃肠耐受性,且SST与MTL有拮抗平衡调节作用,二者同时添加,可协同提高牛乳的胃肠耐受性。

  • 标签: 生长抑素 胃动素 食物过敏 食物不耐受 钙卫蛋白 大鼠
  • 简介:摘要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日咳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又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给现有疫苗及接种策略提出了挑战。现就百日咳再现原因、疫苗接种变迁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提高对百日咳的重视及为百日咳的防控提供解决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儿童结核病仍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抗结核治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儿童抗结核治疗的疗程一般较长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明显升高,因此儿科医师掌握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对于儿童结核病的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抗结核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皮肤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药物热、球后神经炎。对于不良反应轻、可耐受的患儿,应对症处理并继续抗结核治疗;如不良反应严重或者不能耐受,应及时停药。如不良反应复杂、严重或者罕见,应进行多学科讨论,做出最优的临床决策。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