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腹直肌皮瓣 带蒂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家庭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试验组患者接受同伴支持教育。干预时间为入院到出院后6个月。术后6个月时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评估患者生命质量,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估患者的家庭功能,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2组生命质量功能和症状维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43 ± 1.54)、(5.83 ± 1.47)分,对照组为(6.02 ± 1.59)、(6.39 ± 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5.01,P<0.05);2组家庭关怀度指数评分比较,试验组为(8.78 ± 2.04)分;对照组为(8.43 ± 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P<0.05);2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2.24 ± 14.81)分,对照组为(55.74 ± 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6,P<0.05)。结论同伴支持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乳房重建手术 生活质量 家庭功能 家庭关怀度 同伴支持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双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测量。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标记穿支位置,根据口腔内缺损组织的面积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口腔,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具新鲜尸体完成双侧解剖,共获得20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数据。旋髂浅动脉直径为(1.94±0.30) mm,浅支直径为(0.94±0.25) mm,深支直径为(1.25±0.27) mm。至少有2条来自深支的肌皮穿支穿过缝匠肌[(2.15±0.37)条],肌皮穿支直径为(0.75±0.15) mm。旋髂浅静脉直径为(1.72±0.14) mm。浅支动脉蒂长度为(6.5±1.2) cm,深支动脉蒂长度为(8.5±1.9) cm,静脉蒂长度为(9.2±2.1) cm。共选择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8.8岁。切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6 cm×4 cm~12 cm×6 cm,血管蒂动脉平均长度约6.8 cm,静脉平均长度约7.6 cm。1例术后出现皮瓣静脉危象,皮瓣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2例出现供区淋巴瘘,拔管延迟。16例术后随访6~30个月,1例9个月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供区未见并发症,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厚薄适中,质地柔软,血管蒂直径及长度恒定,血供稳定,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解剖学 口腔癌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受区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游离DIEP皮瓣移植即刻或延期再造乳房的病例资料。所有皮瓣都只携带一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4区远端全部去除,全部单纯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根据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选择相应的吻合方式,包括:(1)两端法;(2)近端1支法;(3)近端2支法;(4)近端主干及属支法;(5)远端1支法;(6)近端端侧吻合法。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进行随访。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8.7±3.5)岁,范围27~65岁,其中即刻乳房再造有109例,二期乳房再造99例,切取DIEP皮瓣质量为295~640 g,平均410 g,皮瓣长(23.9±0.8) cm、宽(12.2±0.5) cm、厚(4.3±0.4) cm,血管蒂长度为(10.9±0.3) cm,其中194例DIEP皮瓣血管蒂有2支伴行静脉,14例血管蒂有1支伴行静脉。173例有1支胸廓内静脉,35例有2支胸廓内静脉。血管吻合方法:采用两端法89例,近端1支法49例,近端2支法35例,近端主干及属支法25例,远端1支法7例,近端端侧吻合法3例。208例中有2例皮瓣术后坏死,包括1例两端法和1例近端1支法,原因分别为血管蒂扭转和静脉回流障碍,都予以直接去除坏死的皮瓣,1例采用假体置入再造乳房,另外1例受区直接闭合,其余206例皮瓣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2.6个月,1例发生脑转移,进一步接受内科治疗,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根据DIEP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灵活选择血管吻合方法,可以确保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的安全性,并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胸廓内血管 动静脉吻合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远端吻合,见皮瓣通血良好,将腹部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闭合。手术历时9 h。术后第1个48 h皮瓣显示轻度灌大于流,未见明显水肿或水疱,皮瓣温度与周围皮肤一致,引流管引流量仅40 mL。术后3 d皮瓣血运完全恢复正常,皮瓣存活良好,供区切口无明显张力,愈合顺利。随访2个月,腹部供区切口完全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重建乳房外形自然,患者计划进一步行乳头重建和对侧乳房悬吊术。该病例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选用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自体乳房再造,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 显微外科手术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修井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周边的环境产生破坏,一旦我们不够重视,就会造成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得越来越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环保修井技术的概念,对绿色环保修井工具在现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绿色环保 修井技术 修井工具 现场施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挽救扩张器置入失败并再造乳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DIEP皮瓣移植再造乳房补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失败的患者资料。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和腹壁功能。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既往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术,需再造乳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3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取出,4例发生扩张器包膜挛缩移位,6例自感不适需要取出假体。13例患者共切取移植13块游离DIEP皮瓣,皮瓣长(25.5±0.6) cm、宽(12.6±0.4) cm、厚(5.9±0.7) cm,血管蒂长度为(11.3±0.4) cm。皮瓣平均重量为435 g(390~510 g)。平均手术时间为440 min (390~560 min)。6例患者选用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4例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2例选用胸背血管作为受区吻合血管,1例选用胸背血管和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所有DIEP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6.5个月(12~39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DIEP皮瓣用于扩张器置入失败后的乳房再造,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软组织扩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 (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同期乳房再造术,皮瓣携带的肋间神经感觉支与受区肋间神经吻合,腹壁下血管与受区胸廓内血管或者胸背血管吻合。记录皮瓣长度、宽度、厚度及血管蒂情况,携带感觉神经长度及选择的受区血管和神经。随访再造乳房的感觉恢复情况,将乳房分为5个区,包括4个象限和中央区,对每区的压力觉和温度觉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完成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外形恢复、感觉恢复和满意度。结果皮瓣长(32.3±0.4)cm、宽(12.7±1.6)cm、厚(3.8±0.4)cm,腹壁下血管蒂长度为(12.5±0.4)cm,动脉管径为(1.7±0.4)mm,伴行静脉管径为(2.2±0.7)mm,携带肋间神经感觉支长度为(2.3±0.4)cm。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7例)和胸背血管(5例)。所有受区神经为同侧第3肋间神经。所有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供区发生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圆润,弹性质地可,未见皮瓣发生溃疡;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未见影响。1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9.6个月,未见乳腺癌复发情况。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感觉恢复效果,12例(100%)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病例中,所有再造乳房至少有1区恢复了温度觉。患者对再造乳房外形及感觉恢复均满意。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受区胸壁第3肋间神经吻合有助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房再造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感觉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的股内侧皮瓣形式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 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股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股薄肌前缘前方的大收肌穿支皮瓣,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皮瓣血运后所有皮瓣仅通过一支大收肌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和8例大收肌穿支皮瓣,皮瓣长(27.5±0.4) cm、宽(7.1±0.5) cm、厚(3.8±0.4) cm,股薄肌皮瓣血管蒂长度(7.4±0.3) cm,大收肌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10.8±0.5) cm。皮瓣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皮瓣缺血时间55 ~ 90 min,平均75 min 。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肌穿支血管就可保证皮瓣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皮瓣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股内侧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肌穿支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股内侧穿支皮瓣,无需额外制备股薄肌血管蒂。

  • 标签: 乳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皮瓣 大收肌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家庭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试验组患者接受同伴支持教育。干预时间为入院到出院后6个月。术后6个月时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评估患者生命质量,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估患者的家庭功能,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2组生命质量功能和症状维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43 ± 1.54)、(5.83 ± 1.47)分,对照组为(6.02 ± 1.59)、(6.39 ± 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5.01,P<0.05);2组家庭关怀度指数评分比较,试验组为(8.78 ± 2.04)分;对照组为(8.43 ± 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P<0.05);2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2.24 ± 14.81)分,对照组为(55.74 ± 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6,P<0.05)。结论同伴支持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乳房重建手术 生活质量 家庭功能 家庭关怀度 同伴支持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肌的肌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肌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肌支全部走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12块股薄肌肌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肌肌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肌肌皮瓣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肌肌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乳房再造满意度问卷(BRECON-31)及乳腺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进行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5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1.8±8.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共发放问卷157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满意度较高,其总分为(74.44±6.29)分。乳房再造患者亲密关系与身体形象(r=-0.183、P=0.043)、性功能(r=0.201、P=0.026)、性乐趣(r=0.204、P=0.029)、乳房症状(r=-0.247、P=0.006)及手臂症状(r=-0.246、P=0.006)存在着相关关系,患者的自我意识受到身体形象(r=-0.228、P=0.006)、性功能(r=-0.293、P<0.001)、性乐趣(r=-0.258、P=0.003)、乳房症状(r=-0.183、P=0.029)、脱发烦恼(r=-0.187、P=0.027)等因素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7)、肿瘤分期(P=0.004)、再造方式(P<0.001)、是否放化疗(P=0.043)是满意度总分的影响因子。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再造方式(P<0.001)是满意度总分的独立影响因子,单纯自体组织再造的满意度总分为(75.99±5.94)分,要优于自体组织联合假体的(71.08±4.99)分和单纯假体置入的(70.81±8.54)分。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相互影响。年龄、肿瘤分期、再造方式、是否放化疗是满意度总分的影响因子,其中再造方式是独立影响因子,单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患者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瓣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皮瓣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瓣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肌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乳腺癌 联体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中小管径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头颈外科接受TOETVA、并使用高负压下小管径引流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完成手术并随访满6个月。小管径引流使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外径1.7 mm,内径1.0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颈部瘢痕情况。分时段记录术后引流量:前12 h每2小时记录一次,12~24 h每4小时记录一次,24~48 h每8小时记录一次,48 h后至拔管前记录一次。计算术后各分时段的引流量、累积引流量、累积引流量占总体引流量的百分比,并计算24、32、40 h后的剩余引流量(总体引流量减去该时段的累积引流量),应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剩余引流量的单侧上限95%界值(P95)。结果男性12例,女性91例,年龄(36.6±9.7)岁(范围:18~58岁)。术中留置引流管的操作时间为(10.1±2.6)min(范围:6~18 min),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7±1.1)分(范围:1~5分),术后拔管时间为(2.7±0.5)d(范围:2~4 d)。引流管置管处瘢痕评分:术后1个月为(2.9±1.3)分(范围:0~7分),术后6个月为0(2)分[M(QR)]。术后6个月瘢痕最大径为0(2.5)mm,其中64例患者无肉眼可见瘢痕。共5例发生引流相关并发症,积极处理后均好转。98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总体引流量为(80.1±12.2)ml(范围:58~131 ml)。术后8 h累积引流量分别占总体引流量的(53.8±4.2)%(范围:41.0%~62.9%)。术后32 h估计剩余未引流出的积液体积为(5.8±2.7)ml(范围:0~12 ml,P95=10.0 ml)。结论小管径引流用于TOETVA术后引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创面主要渗出期在术后8 h内,术后32 h拔管是安全的。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内窥镜检查 甲状腺切除术,经口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40例行保乳术的内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整形组和常规组,整形组20例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修复局部缺损,常规组20例采用切缘周围筋膜组织瓣移位修复局部缺损。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扩切率、皮瓣缺血坏死率、皮下脂肪液化率及乳房美学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保乳手术,整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常规组增加,但二次手术扩切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及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美容效果显示整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44)。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局部缺损是可行的,手术操作性强、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 乳房缺损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癌术后患者的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症状群的种类和数量。方法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345例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并结合聚类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最终确定口腔癌术后患者症状群。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后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饮食消化症状群、肠胃与情绪相关症状群、休息活动相关症状群。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手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的多个症状群,医护人员应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式,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症状群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颈) 症状管理
  • 简介:摘要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技术、器械、观念等因素,各中心报道的TOETVA适应证及禁忌证有所异同。故本文从客观因素如腺体大小、恶性肿瘤清扫彻底性、颈部因素、特殊类型甲状腺炎、口腔颌面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及主观因素即患者意愿,对TOETVA的适应证、相对适应证、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行TOETVA,并作出最优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1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6岁女性患者。接受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患者入院后计划行右侧胸壁瘢痕整复+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左侧乳房上提术。右侧胸壁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8 cm×10 cm,术中误伤DIEP血管蒂,转而设计左侧大腿内侧股深动脉穿支(PAP)皮瓣,皮瓣面积为20 cm×11 cm、厚4.5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6 cm,皮瓣质量为360 g。转移皮瓣修复右侧乳房缺损并填塞深部腔隙,PAP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术中见皮瓣血运良好,同期完成左侧乳房上提术,大腿及腹部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闭合。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7个月,大腿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重建乳房较对侧小。本病例提示PAP皮瓣在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中可作为DIEP皮瓣切取失败的有效替代。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探讨症状群种类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癌术后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华盛顿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89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口腔癌术后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症状,较严重的症状有吞咽咀嚼和发声讲话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困倦-消化道症状群、疲劳-呼吸症状群。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3个症状群总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的多个症状群,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把握这一特点,及时评估症状,积极管理症状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口腔肿瘤 生活质量 症状群 症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