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学习困难概念研究的起源、发展历程为钱索,在重点阐述美国关于学习困难概念演变的基础上,对其它典型国家有关学习困难概念的界定作了系统介绍。明确了把握学习困难概念的几个核心问题。

  • 标签: 学习障碍 神经生理 发展历程 界定标准 精神发育 智力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研究趋势和问题。方法文献法。结果学业自我概念相关因素最主要的有性别,学校环境,学生对学校态度,教师期望,父亲社会经济地位,学习困难,智力分数等。结论通过改变学业自我概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学业自我概念也影响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对学业自我概念问题应加强横向或纵向的动态和比较研究。

  • 标签: 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学生 学习能力
  • 简介:80%的卒中为缺血性的,缺血性事件中有20%累及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组织(图1)。椎基动脉卒中引起的瘫痪可能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有许多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

  • 标签: 动脉 疾病 概念 破坏性 病死率 瘫痪
  • 简介:阿司匹林抵抗涉及临床抵抗和生化抵抗两种定义.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尽管服用阿司匹林,仍然发生了心脑血管病事件.但是这一概念忽略了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而将各种已知或未知致病因素的临床后果都归因于阿司匹林抵抗;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使一种或几种血小板功能试验达到预期的抑制效果.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试验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试验结果缺乏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缺乏与体内实际血小板功能状态以及临床事件相关性的研究.因此,目前有关阿司匹林抵抗这一概念缺乏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聚集 血栓素A2
  • 简介:现在,我们在检索国外医学文献时已经极少能看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cllcy,VBI)这个概念,更多的是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一词来代替,这种概念的更新体现了人们对这种疾病认识和了解和不断深入。

  • 标签: 概念 动脉 医学文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成像不同,宝石能谱CT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图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它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量评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工具,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了解和熟悉能谱CT的概念和成像原理,对于影像科医生乃至临床医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能谱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自1964年Gastaut[1]开始尝试对癫痫进行国际化的分类以来,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ILAE)任命的每一届分类和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都会顺应时代的要求,对癫痫的国际分类和术语进行修订,力求使新修订的分类和术语能完全反映癫痫领域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ILAE1981年癫痫发作临床和脑电图的分类[2]、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3]以及2001年癫痫发作和癫痫诊断方案的建议[4]等,这些文件都已由国内的学者翻译并介绍给了大家.

  • 标签: 国际抗癫痫联盟 学术委员会 国际分类 癫痫发作 修订 解读
  • 简介: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中都会遇到失眠患者这样的疑问:"医生,我不想吃药,有没有别的方法能治疗失眠?"在第四课中,张斌教授就解答了这个疑问,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另外一种被欧美、亚洲广泛认可并推荐的一线治疗失眠的方法: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 标签: 睡眠医学 失眠患者 认知治疗 认知行为 认知成分 睡眠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的56名实习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分组依据,常规组(n=28)采用传统教学法,PBL组(n=28)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PBL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能力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的考核结果,且PBL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92.86%,常规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60.71%,PBL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的能力,还能提升实习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临床教学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以问题为中心式学习 神经内科 实施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建设基础护理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并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提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法: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慕课式课程设计为支点,通过申请开课、创建课程门户、建设教学资源库、完善移动学习终端建设等步骤完成课程建设,并通过发布视频任务、发起网上讨论、布置课后测验、计算机随机组卷考试等方式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结果: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完成教师发布的单元测验和视频任务点43个,平台访问次数达39528人次,师生共参与讨论话题672个。结论: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仅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学习的瓶颈,实现了网络大数据监督下学生的自主课外学习管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但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引导学生诚信学习,实现课堂和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是慕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慕课 网络教学 基础护理
  • 简介:英语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日趋普遍。本文主要介绍双语教学模式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的实践现状,探讨如何提高脑血管病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医学的进步和当前的国际医疗环境。

  • 标签: 教育 双语 脑血管病
  • 简介: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神经护理学作为神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此课程具有专科性强,内容复杂、抽象等特点,课时学习周期短,

  • 标签: 神经科学 四步教学法 护理教学 应用 必修课程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翻转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思考及成功翻转所需的必要条件.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而实现药理学课堂翻转的关键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和坚实的环境支持.结论药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 标签: 药理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 简介: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抛锚式教学法在本科生《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名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研究》部分章节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法,选取1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学生反映抛锚式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扎实掌握科研知识,开拓思维形成科研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实施中也存在小组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习交流不够充分,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抛锚式教学法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优化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改善其应用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
  • 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的教学法,在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计、布置、汇报和评价来达到知识点传授的目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项目教学 解剖 教学
  • 简介: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要求。北京天坛医院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换,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 简介: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病案导学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CBS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等步骤。通过病例的引导和深入,学生巩固了理论课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CBS是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 标签: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血管神经病学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教学中显微手术基础培训的实际情况,探讨差异教学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多年来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难题,强调了在教学中立足于学员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结果满足了学员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员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结论差异教学是显微手术培训有价值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差异教学 实践教学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人员的现状,为提高神经介入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2017年在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学员,对相关介入操作"零"基础的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单位级别及学习后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等。结果在112例介入操作"零"基础学员中,男性学员108例(96%),中高级专业职称101例(90%);经过6个月的学习,熟练或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92例(83%),熟练或较熟练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ractionangiography,DSA)81例(72%)。理论与实践均取得较好成绩的年龄集中在26-35岁之间。结论神经介入技术与理论的最佳学习年龄在26-35岁之间。针对"零"基础的神经介入学员,应根据学员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教育基础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

  • 标签: 神经介入 教学 进修医生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