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下剥离(ESD)与下黏膜切除(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治疗效果优于EMD,前一种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高频电切除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515例结肠息肉患者,患者均采用下高频电切除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患者结肠息肉完全切除,未出现残留组织。手术时间为(29.74±3.42)min,中出血量为(14.53±1.46)ml,卧床时间为(2.25±0.39)d,住院时间为(3.72±1.04)d;患者治疗后1周、2周时的ADL评分、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对比,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中有5例肠穿孔、7例腹胀者、8例术后综合征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随访,复发率为0.58%。结论下高频电切除切除结肠息肉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复发性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切除术 结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相关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59例无痛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中、术后的护理。结果151例(95%)均无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4%)存在出血现象,2例(1%)引起穿孔。结论对无痛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完善术前准备、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无痛 电子内镜 结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高频电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选出180例结肠息肉病人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下氩气灼除,观察组病人使用辅助高频电切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病人中出现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病人中发生1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确诊结肠息肉后及早采取下高频电切进行医治,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结肠癌发生,临床可应用。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切除术 结肠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鼻实施垂体瘤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方法。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选取我院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对垂体腺瘤时病人,通过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分析,对病人手术实施之前以及手术结束之后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护理。结果病人全部没有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了;肿瘤全切的病人有8例,大部分切除的病人有6例,部分切除的病人有2例。结论通过鼻实施垂体瘤切除手术过程中使用围手术期方法,效果显著。

  • 标签: 经鼻蝶入路 围手术期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下粘膜切除行大肠息肉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大肠息肉切除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量为1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下粘膜切除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116例患者共切除118枚息肉,均行内下粘膜切除,1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并无穿孔等并发症状。结论下粘膜切除行大肠息肉切除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切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让传统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胆囊切除做比较。方法将120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腹腔组。前者采用传统开腹的方法进行胆囊手术,后者采用腹腔的方法进行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排气时间、切口长度、伤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腹腔切除组别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其他情况都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传统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8.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比起传统开腹手术来说具有多重优势,值得在临床进行大肆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传统开腹 胆囊切除术 临床效果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阑尾切除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手术治疗的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阑尾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2.50%,与对照组10.0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腹腔阑尾切除的临床优势显著,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疗法,较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围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息肉,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将其作为结肠息肉的首选手术方案。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凝切除术 结肠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黏膜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经检查发现结直肠腺瘤病变303例,并明确病变源于黏度层或黏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下黏膜切除(EMR)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所有303例结直肠腺瘤病变被完全切除,下黏膜切除耗时为23~85(37.6±4.5)min。标本病理结果为管状腺瘤172例,混合型腺瘤86例,绒毛状腺瘤45例。术后急性出血3例,延迟出血4例,予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临床对结直肠腺瘤病例展开治疗时,选取下黏膜切除治疗方法,可在改善临床疗效的基础上,确保并发症发生率得以进一步降低,建议推荐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高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但以观察组97.43%更高于对照组84.6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P<0.05。结论对胃息肉患者采用下黏膜切除治疗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保胆取石与腹腔胆囊切除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在科室3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A组和B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15例,A组采用腹腔胆囊切除治疗,B组采用保胆取石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相对于A组,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较好,P<0.05。结论采用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内镜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腔甲状腺切除与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强劲组和小切口组,每组46例,分别采用腔甲状腺切除以及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颈部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颈部皮肤紧张度、颈部感觉减退以及美容满意程度等颈部满意度均明显优于腔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 疗效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肝癌切除与开放式肝癌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筛选2013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腹腔组和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统计生存率。结果腹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88.33%,较比开放组患者85.45%的总有效率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8.33%,较比开放组术后并发症的20%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83.33%,较比开放组的72.73%的1年生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肝癌切除与开放式肝癌切除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开放式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腹腔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开放式治疗组,所以腹腔肝癌切除的远期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 开放式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外科在临床应用率逐渐提高。由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等特点,广泛受到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腹腔胆囊切除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临床表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从腹腔胆囊切除术前、术后护理措施,以及出院指导方面入手,并检索相关文献,有助于全面提高腹腔胆囊切除护理服务质量,优化预后。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腹腔下脾切除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总结本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本院行腹腔切除治疗的12例患者的手术过程,主要做好术前准备、中手术配合以及术后护理全过程的护理配合。结果12例病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临床行腹腔切除过程,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同时手术过程中护士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以及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腔下行甲状腺瘤切除的护理方法。方法200例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患者行腔甲状腺切除,均对其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饮食指导,创口通畅引流及观察,结果术后2~3天拔引流管,住院3到6天,1例出现皮下少量积血,术后平均住院5天。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