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LS术前可应用脾动脉栓塞,John〔5〕游离脾脏的顺序为脾下极、脾门血管、上极血管,脾切除后ITP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中遗留副脾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的微创治疗始于腰椎间盘的经皮穿刺技术[1],内窥镜被引入脊柱手术后出现了椎间盘下椎间盘切除(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和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下行咽扁桃体切除的护理。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4-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咽扁桃体肥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全麻下咽扁桃体切除治疗及围期护理干预。结果64例患儿均全部治愈。其中2例发生创口渗血,经护理后成功止血。术后住院时间3-7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2±0.4)天。结论咽扁桃体肥大患儿行全麻下咽扁桃体切除治疗,并配合围期护理干预,预后良好。

  • 标签: 全麻 内镜 咽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痛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围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 6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0月 -2019年 8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一组为实施围期综合护理措施的综合组,每组各 3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行无痛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患者实施围期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息肉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间质瘤患者应用胃全层切除(EFTR)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018年间应用切除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黏膜下剥离)与观察组(胃全层切除)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以及EFTR手术优越性。结果手术治疗中所需平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传统拟定用外科手段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应用下胃黏膜全层切除,具备微创、手术时间短、康复时间短以及预后质量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 胃全层切除术 胃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黏膜下黏膜切除治疗肠胃道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300例病人,进行正规的胃肠检查,锁定息肉的位置后在底部注入0.9%的氯化钠溶液或者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让病体凸起,再用专业器械圈住息肉,然后进行切除手术。结果300位病人中290位都为一次手术就成功,10位病人要进行多次治疗,没有出现大出血或者穿孔的现象发生。结论下黏膜去除技术医治胃肠道息肉安全系数高,并且效果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下黏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胃肠息肉患者1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3例,分别采用无痛消化下黏膜切除治疗与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6.77%,与对照组的83.87%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黏膜切除应用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切除术 胃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下黏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9年 3月我院胃肠息肉患者 1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 93例,分别采用无痛消化下黏膜切除治疗与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 96.77%,与对照组的 83.87%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下黏膜切除应用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切除术 胃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胃息肉切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内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接受下胃息肉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实验组n=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下胃息肉切除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胃息肉切除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LA组与OA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略),作者将本院普外科腹腔阑尾切除(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有文献认为LA组较OA组存在较高的腹腔脓肿发生率[5]

  • 标签: 切除术 切除术分析 开腹阑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胸腔下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方法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胸腔下肺段切除,对照组使用胸腔下肺叶切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情况以及治疗之后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用力呼气量以及用力肺活量的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下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针对肺癌治疗都有疗效,但肺段切除的治疗优于肺叶切除,并可以降低手术的患者的伤害,可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下肿瘤切除,其中8例术后采用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鼻及影像学检查证实18例肿瘤全部切除。术后随访1~6年,14例无复发,1例发生全身转移,3例局部复发。结论鼻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切实可行,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肿瘤 鼻窦肿瘤
  • 简介:LA手术操作时间一般均长于开腹阑尾切除,  32例LA患者,腹腔阑尾切除(Laparoscopicappendectomy

  • 标签: 例分析 切除术例 腹腔镜阑尾
  • 作者: 夏森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7-02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加,门诊住院患者完善肠镜检查的人次明显的增多,而肠道息肉检查出量也明显的增多,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肠道息肉的相关知识。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高。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腺瘤到癌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1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一般步骤: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尽可能将息肉暴露于视野正中。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2不同的息肉要采取不同的切除方法:2.1单发性息肉:息肉直径<0.5cm:可以采用活检钳钳夹摘除,也可用电凝凝除或APC治疗。息肉直径>0.5cm的,且有蒂者:可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如果蒂部较粗:可预先用尼龙绳或金属夹夹闭蒂部远端,再行电切术。2.2广基大息肉:直径<2cm的:可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即先在病变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起病变,再用圈套器电切除息肉。对于直径>2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腔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腔组 (n=46)和开放组 (n=46),开放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放甲状腺切除,腔组患者给予腔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 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70%,明显低于开放组的 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比较,腔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疾病 开放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下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炎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今在本院登记入院治疗阑尾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和参照组(37例),研究组采取腹腔下阑尾炎切除,参照组选择传统阑尾炎切除,然后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中出血量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腹腔下行阑尾切除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炎切除相比,通过腹腔下行切除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现象明显较少,有效控制了中出血量,减少患者机体损伤,促进了患者机体更好更快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炎 传统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腔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腔组(n=46)和开放组(n=46),开放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放甲状腺切除,腔组患者给予腔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开放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腔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疾病 开放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腔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腔组(n=46)和开放组(n=46),开放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放甲状腺切除,腔组患者给予腔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开放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腔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疾病 开放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