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肠息肉切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78例行内下肠息肉切除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7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 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干预,而研究组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行内下肠息肉切除患者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

  • 标签: 优质护理 肠息肉切除术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无痛下肠息肉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自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5月无痛麻醉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切 429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其中住院患者 216例,发生肠穿孔 1例,经再次肠结扎,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治疗后康复。其余患者均效果满意,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效果好无复发。结论:对行无痛下肠息肉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其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出院。

  • 标签: 无痛 内镜 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保胆息肉切除治疗的25例胆囊息肉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单发息肉13例、多发息肉12例,单纯胆囊息肉13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息肉最大径0.2~1.5 cm。1例(4%)经胃开窗进入腹腔后,因腹腔严重黏连,探查未见胆囊,终止操作,手术失败;其余24例(96%)成功接受保胆息肉切除治疗,手术时间(67.1±26.8)min(35~140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2~5 d),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0~23个月),无患者失访,无息肉复发,无金属夹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安全且短期疗效显著,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窥镜 胆囊息肉 保胆 微创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下小切口的颌下腺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 12例。设计下颌下区切口,辅助下行颌下腺切除。先切开颌下腺下缘的包膜,包膜下观察下面动脉、颏动脉颌下腺体分支和面前静脉属支的走行特点,采用高频超声刀凝断血管分支和下颌下神经节的腺体分支,结扎颌下腺导管,完整切除腺体。橡皮胶条负压引流,皮缝合切口。结果:切口长度 2.0~ 2.5 cm,平均( 2.3±0.3) cm;手术时间 41~ 87 min,平均( 64±20) min;中出血 5~ 10 mL;中术后无面瘫、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 4个月~ 4年,无复发。与传统切口相比,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稍长。结论:采取小切口的颌下腺切除损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关键词】 ; 颌下腺疾病; 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ndoscopic assisted small incision submandibular gland resec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9, 12 patients with submandibular gland benign lesions were selected. The incision of submandibular region was designed, and endoscopic assisted submandibular gland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Firstly, the capsule of submandibular gland was opened, and the branches of submandibular gland and anterior vein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capsule. Rubber strip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tradermal suture incision.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was 2.0-2.5cm, with an average of (2.3 ± 0.3) cm; the operation time was 41-87 min, with an average of (64 ± 20) min;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5-10ml; there was no facial paralysis or infection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sion healed in one stage.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after 4 months to 4 years follow-up.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cision, the length of incis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operation time was slightly longer. Conclusion: endoscopic submandibular gland rese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has less damage and good cosmetic effec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下OverStitch缝合治疗经下胃壁全层切除(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后穿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FR,并在术后因穿孔接受下OverStitch缝合创面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总时间、缝合时间、术后(1、2、24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20岁。病灶平均直径1.70 cm,胃底2例、胃体3例,剥离后的创面平均直径4.30 cm;手术总时间平均91.40 min,平均缝合时间11.60 min,每例患者均只使用1根缝合线;术后2 h腹痛评分最高(3.20分),其次为术后1 h(2.20分)和24 h(1.20分);术后平均住院2.40 d;平均随访6.25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9.00分。结论下OverStitch缝合治疗EFR术后黏膜穿孔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 穿孔 OverStitch缝合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下胃息肉切除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治疗的下胃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护理配合方法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内镜 胃息肉切除术 护理配合方法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下黏膜切除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 我院接受下诊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 88 例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随机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4 例。实验组患者 接受下黏膜切除,对照组患者 接受下电凝切除。 比较两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炎症相关分子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 C3bRR 、 ICRRR 以及 CD58 、 CD59 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 IL-1 β 、 IL-6 、 IL-8 、 IL-12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下黏膜切除治疗胃肠道息肉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好、炎症反应较弱,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胃肠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红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肠道息肉患者予以无痛切除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纳入64例肠道息肉患者参与研究,依照入院顺序分组,各32例。参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计算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将实验组数据作比较,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情况为6.25%(2/32),参照组并发症情况为31.25%(10/32),比较卡方值=6.5641,p值=0.0104。结论:对肠道息肉患者予以无痛切除和护理干预,控制并发症发生,使患者病情予以改善,将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肠道息肉 无痛内镜切除术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作者: 于龙刚 王琳 赵丽娟 张胜男 陈敏 蔡亮 李娜 姜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鼻颅底外科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鼻颅底外科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 266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颞下窝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颅底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1例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1~6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颌下疼痛、颌面部麻木和舌麻木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类圆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手术,根据肿瘤所在的区域及其与颈内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其中经口-咽侧径路7例、经口-翼下颌皱襞外侧径路1例、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径路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病理结果、手术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于下彻底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疼痛VAS评分3.1分,平均住院时间5.9 d。术后最终病理结果: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患者术后随访6~39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该区域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供选方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内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黏膜切除(modified-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M-EMR)治疗结肠扁平息肉疗效。方法将276例结肠扁平息肉患者(297枚息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组136例152枚息肉,M-EMR组140例145枚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EMR组一次性切除病灶,M-EMR组在病灶周边用圈套器头端切开周边黏膜后一次性切除病灶,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患者息肉均为一次性切除。EMR组息肉切除时间(5.6±2.0)min,M-EMR组息肉切除时间(5.7±2.1)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91.2%(124/136),M-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100.0%(140/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穿孔,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2.2%(3/136);M-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1.4%(2/140)。术后病理:管状腺瘤135枚,绒毛状腺瘤40枚,绒毛管状腺瘤57枚,增生性息肉29枚,炎性息肉34枚,黏膜癌2枚。腺瘤伴高级别瘤变8例,其中EMR组1例息肉残留,后行肠段切除,6个月后8例复查无复发。M-EMR组2例黏膜癌,完整切除,6个月后复查无复发。EMR组12例术后残留,1例手术,11例行氩离子凝固处理后,1例6个月复发,复发率0.7%(1/136)。结论M-EMR组较EMR组治疗结肠扁平息肉更有效。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术 完整切除率
  • 简介:摘要脉管瘤临床少见,发生于消化道的尤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回盲部脉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脉管瘤 回盲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下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50 例阑尾炎患者, 与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入院, 依据患者病例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 传统阑尾切除 )与观察组( 腹腔下阑尾切除 ),每组 25 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与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腹腔感染、出血、残余脓肿等并发症,仅对照组出现 2 例切口感染差异无特性( P>0.05 );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差异特性( P<0.05 )。 结论: 针对阑尾炎患者治疗,腹腔下 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阑尾切除,且 安全可靠,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传统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为早期胃癌患者实施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和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2017年 11月 -2019年 10月,将我院 164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82例,为参照组行内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指标、大块切除率指标、完全切除率指标、治愈性切除率指标,以及局部复发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指标长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大块切除率指标、完全切除率指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局部复发率指标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为早期胃癌患者实施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 下胃息肉切除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 下胃息肉切除治疗的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手术顺序及编号为参照随机分为研究组( 60 例)及对照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围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联合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护理后各组 SAS 及 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下胃息肉切除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况,效果突出。

  • 标签: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综合护理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0岁,BMI36.6,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卧"大"字位,头高左侧高30°,主刀右侧站位。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壁游离胃大弯,充分游离胃底,显露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减重胃管,沿胃管距幽门4 cm开始进行袖状胃裁剪,根据胃壁厚度应用不同钉脚高度的切割闭合钉,连续全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并将胃切缘复位固定于大网膜及胰腺背膜,经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清理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戳卡孔。

  • 标签: 腹腔镜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腹腔胰腺中段切除(LCP)被认为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胰腺组织和术后内外分泌功能。相对于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了胃肠道、胆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相对于远端胰腺切除保留了更多胰岛细胞、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保存了脾脏的免疫、抗感染和凝血功能。手术要点是要准确把握手术指征、精细的胰腺断端处理及规范的胰腺重建方式,手术盲点是注意胰漏发生率及出血风险增加。但LCP是安全可行的,既满足了微创的需要,又保留了术后胰腺功能,手术疗效确切,制定并推广标准手术程序可使这些患者受益更大。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 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黏膜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20年9月进行内黏膜切除治疗大肠息肉的6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常规围期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黏膜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围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神经与显微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的有效性。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75例患者接受显微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治疗,治疗组28例患者接受神经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垂体瘤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垂体瘤患者实施神经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且安全,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下黏膜切除(EMR)与下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EMR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行内下高频电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切口过深为2、1、1、1例,对照组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切口过深为8、2、3、6例。两组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血、切口过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结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脾脏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第九四〇医院65例行微创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手术组。结果机器人脾切除组与腹腔切除组的手术时间(167±34) min比(123±24) min,(t=8.554,P=0.00)和住院总费用(73 002±21 009)元比(42 095±9 99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P=0.00),腹腔组有3例中转开腹。在脾门厚度≥5 cm的分层分析中,机器人组与腹腔组在中出血量(145±67) ml比(263±180) ml,(t=-2.195,P=0.04)、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3±1)分比(4±1)分,(t=-2.175,P=0.04)。结论机器人脾切除安全可行,对于脾脏肿大的患者,机器人较腹腔的微创优势更为突出,但其费用高且耗时长。

  • 标签: 脾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