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乳内动脉(BIMA)不同的应用方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使用BIMA行CABG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7例;平均(56.9±9.8)岁。按照BIMA作用左、右冠状动脉靶血管不同,分为双侧组(B组,23例)和左侧组(L组,59例);按照右乳内动脉(RIMA)是否离断分为原位组(I组,57例)和游离组(F组,25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各项参数,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1.22%)。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方面,与L组相比,B组中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3);与F组相比,I组中的左乳内动脉(LIMA)搏动指数值更低(P=0.007),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6),BIMA平均流量总和更高(P=0.033),且LIMA出现平均流量<15 ml/min的例数更少(P=0.023)。出院前复查冠状动脉CTA,1例RIMA到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时,尽量使用原位乳内动脉。RIMA用于右冠状动脉比用于左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更佳。BIMA早期通畅性好,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瞬时血流测定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单肺移植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受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随访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肺与冠状动脉状况良好。

  • 标签: 肺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 ,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CE+OPCABG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0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62.6±7.2)岁。根据术后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81例,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73例,替格瑞洛组)。收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无输血、48h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13天出院。启动抗凝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替格瑞洛组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88.3±14.6)g/L和(89.5±11.6)g/L(P>0.05);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分别有8例和5例(P>0.05),给予输血治疗;术后48 h内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850.55(410.63,1 662.63)pg/ml和1 184.60(667.50,3 169.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内心电图证实两组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均为2例(2.5%对2.7%,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凝方案预防CE+OPCABG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效果无明显差异。与替格瑞洛相比,低分子肝素并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水平,这可能与更好的术后远期疗效有关,该结论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抗凝治疗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动脉化(TA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在左心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CABG的72例合并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TAR组,每组36例。常规组采用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CABG,TAR组采用TAR CABG[取双侧乳内动脉、左侧或(和)右侧桡动脉]。比较两组围期情况、术后远期血管通畅率、心肌功能[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24 h CK-MB)、24 h心肌肌钙蛋白T(24 h cTnT)]、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TAR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P<0.05)。术后6个月,TAR组血管通畅率(91.67%,33/36)高于常规组(72.22%,26/36),P<0.05。TAR组24 h CK-MB、24 h cTn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术后6个月,TAR组LVEDD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R组不良预后发生率(8.33%,3/36)低于常规组(27.78%,10/36),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行TAR CABG治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可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功能,并可预防并发症,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室功能低下 全动脉化 血管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心脏康复(C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和医脉通、梅斯医学、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网站等一些其他资源,检索参与CR与常规护理对CABG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共773例患者,其中CR组383例,常规治疗组3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R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在生理功能(MD=11.85,95%CI 5.25~18.45,P=0.000 4)、生理职能(MD=6.96,95%CI 4.94~8.97,P<0.000 01)、躯体疼痛(MD=6.74,95%CI 2.39~11.10,P=0.002)、总体健康(MD=12.22,95%CI 7.35~17.10,P<0.000 01)、活力(MD=14.45,95%CI 6.92~21.79,P=0.000 2)、社会功能(MD=7.11,95%CI 2.83~11.39,P=0.001)、情感职能(MD=9.70,95%CI 2.64~16.76,P=0.007)、精神健康(MD=11.10,95%CI 4.61~17.58,P=0.000 8)方面均有改善,但在生理健康(MD=9.29,95%CI -8.74~27.32,P=0.31)和心理健康(MD=8.51,95%CI -12.26~29.29,P=0.42)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进行CR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无明显改善,考虑本研究纳入的部分文献异质性较大,需通过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予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仍是治疗冠心病(尤其是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狭窄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CABG旁路移植血管选择多样,其中大隐静脉因获取难度低、长度足够、对获取位置肢体血供影响小的特点,成为中最常用的旁路移植血管。然而,相对于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大隐静脉远期通畅率低,存在更多致管腔狭窄因素。内膜损伤、急性血栓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是早期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因素,也为远期狭窄奠定了基础。本文对CABG术后大隐静脉再狭窄早期机制、预测及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55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镜面右位心,胸腹腔脏器全反位;头颈部CT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近闭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2022年2月在全麻下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先患者先垫高右侧肩,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然后取平卧位,更换经口气管插管,正中开胸,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手术共计用时5.5 h,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毕返心外ICU,术后第2天转出ICU,术后9天痊愈出院。目前随访5个月,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一般体力活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与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模式状态的关系,探讨FF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8±12)岁。术前评估左前降支动脉的FFR值,根据术前FFR值将患者分为重度缺血组(FFR<0.75)、临界组(0.75≤FFR<0.80)和轻度缺血组(FFR≥0.80)。中使用瞬时流量测定仪评估胸廓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状态。结果重度缺血组、临界组和轻度缺血组患者的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1.24±5.71)ml/min、(18.25±7.72)ml/min和(16.47±7.83)ml/min,搏动指数分别为2.58±0.96、3.14±1.19和3.53±1.34,舒张期充盈比例分别为0.63±0.10、0.55±0.11和0.53±0.11,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分别为2例(3.6%)、3例(18.8%)、3例(20.0%)。三组间的移植血管流量(P=0.027)、搏动指数(P=0.007)、舒张期充盈比例(P=0.001)和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比例(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旁路移植血管流量增加,搏动指数减少,舒张期充盈比例有所上升,收缩期逆流的患者比例有减少趋势。对于轻中度功能性冠状动脉狭窄(FFR≥0.75)的患者,近中期及血管闭塞机会可能增加;对于重度狭窄(FFR<0.75)患者而言,能获得较满意流量参数及可能的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流量测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CS 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47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69例采用MICS CABG方式治疗(微创组)、78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微创组和传统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6.9±5.8)岁和(68.2±7.0)岁,男性比例分别为60.9%(42例)和51.3%(40例)(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无患者发生中转开胸手术。术前,微创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再次复查,微创组的血清cTnI为(3.109±0.664)μg/L,CK-MB为(18.03±3.27)U/L,均低于传统组的(3.438±0.715)μg/L、(20.63±4.28)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随访中,微创组和传统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微创组与传统组患者累积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26.92%(P=0.171)。结论MICS 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较好,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心肌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微创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病变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血管和介入学会在冠状动脉心肌血运重建指南2021版中,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从原先的Ⅰ类推荐降为Ⅱb类推荐,并将桡动脉作为旁路材料从原先的Ⅱa类推荐提升为Ⅰ类推荐,上述变化受到各国心脏外科医师和多个心脏外科协会及学会的关注和质疑,集中在作为证据的ISCHEMIA研究存在明显的选择偏倚,未考虑CABG在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中的长期通畅率优势,以及未强调桡动脉旁路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广泛收集、谨慎遴选证据,与多学科团队中的心脏外科医师紧密合作,才能形成更合理更全面的指南建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桡动脉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观察组则同期完成心脏版魔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心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术后6个月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瓣周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期进行心脏瓣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有效减少瓣周漏发生,与多期手术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恢复,更好地改善心功能,且更少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并发症 心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例数不断增长,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引起关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自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其复杂程度也高于未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具有挑战性,需要心脏团队共同制定,而且缺乏循证依据。因此本共识编写专家组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供临床参考,推动冠心病治疗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再次血管重建 策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急诊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影响整体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方法:研究确认在院急诊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需要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具体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50例,在治疗期间共有15(10.00)例患者出现死亡,以生存组和死亡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作出统计,并分析其中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相关统计后,共有15(10.00)例患者出现死亡,分别在术前、中及术后对相关资料予以检查,将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归纳于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30%、近期心肌梗死以及手术时间,且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治疗期间存在一定死亡风险,其中以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30%、近期心肌梗死以及手术时间为主要引发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前体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为心脏Ⅰ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9月—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的219例CABG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评估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分以及简易体能测试进行评估。通过简易体能测试将患者分为体能较差组(<10分)和体能良好组(≥10分)。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体能对CABG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219例患者中,52例(23.7%)患者术前体能较差,49例(22.4%)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显示,与体能良好组患者相比,体能较差组患者伴随高龄、男性比例高,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最大通气量、高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分、长时间ICU机械通气和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发生率,且体能较差组患者的术前体能各项评分均低于体能良好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分、高血压和ICU机械通气时间外,术前体能始终是CABG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15,95%CI:3.732~27.419,P<0.001)。结论简易体能测试可有效评估CABG患者术前体能状况,术前体能较差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应对体能较差的CABG患者进行预康复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简易体能测试 体能状况 肺部并发症 预康复
  • 简介:摘要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身体机能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影响疾病的预后。预康复是指在患者术前,甚至尚未入院时所采取的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营养、心理等方面,目前已在国外及国内的部分地区开展。本文综述了基于力量训练的预康复策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的实施方法、效果及应用,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开展预康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综述 术前康复 预康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力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女164例;年龄28~85岁,平均(60.88±9.36)岁。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CS CABG)379例(微创组),正中开胸组381例(常规组)。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进行SS评分分组,进而分别对比高、中、低分值区间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初步分析SS各分值段患者接受两种式的围手术期比较。结果SS低积分组包括微创组96例,常规组11例;SS中积分组微创组98例,常规组54例;SS高积分组微创组185例,常规组316例。3个区间中SS值微创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资料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CT异常病史、肺疾病、烟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数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SS低积分组微创和常规手术时长接近,SS中、高积分组微创手术时长均大于常规组。术后资料中微创组术后第1天引流在SS中、高积分组少于常规手术,在SS低、中积分组住院天数少于常规组。围手术期30天MACCE及辅助设备置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等级SS积分对常规CABG或MICS CABG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并非选择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决定性依据。

  • 标签: 微创 SYNTAX积分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3.36±3.11)岁,病程(3.15±0.87)年;对照组43例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3.71±3.28)岁,病程(3.32±0.90)年。两组患者均采用CABG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DT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出院准备度水平[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出院前心肺功能恢复情况[2 min踏步试验、6 min步行试验(6MWT)],及两组干预前、出院前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22.63±2.35)h、进食时间(24.58±2.11)h、下床活动时间(81.28±4.82)h、住院时间(6.82±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0.17±2.84)h、(32.48±2.65)h、(98.32±5.22)h、(8.27±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13、15.293、15.727、4.889,均P<0.001);观察组疾病知识评分(65.32±5.62)分、自身状况评分(58.42±5.39)分、出院后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30.36±4.69)分、出院后应对方式评分(19.52±3.65)分及RHDS总分(173.62±21.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48±5.47)分、(46.98±5.15)分、(26.38±4.12)分、(13.64±3.08)分、(138.48±2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72、10.063、4.181、8.074、7.792,均P<0.001);观察组2 min踏步试验步数多于对照组[(82.62±8.82)次比(73.54±7.59)次],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278.32±35.14)m比(243.19±32.0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7、4.842,均P<0.001);两组出院前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5.62±3.12)分比(42.05±3.87)分、(37.51±3.54)分比(43.11±3.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2、7.378,均P<0.001)。结论MDT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出院准备度。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多学科协作 术后康复效果 出院准备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米力农和罂粟碱解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乳内动脉痉挛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00例患者,其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46~74岁,平均(59.12±0.49)岁。全部患者存在明显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显示三支病变,均使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依据解除乳内动脉痉挛方式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分别为罂粟碱表面浸润组(Ⅰ组)、罂粟碱腔内注射组(Ⅱ组)、米力农表面浸润组(Ⅲ组)和米力农腔内注射组(Ⅳ组)。比较各组中离断LIMA流量、旁路移植后LIMA-LAD旁路血管流量、大隐静脉-钝缘支吻合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中离断LIMA流量和LIMA-LAD旁路血管流量组间比较,Ⅲ组和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0±1.43)ml/min对(47.42±1.61)ml/min、(28.60±0.89)ml/min对(28.40±0.96)ml/min,均P>0.05];Ⅱ组明显高于Ⅰ组[(60.36±1.28)ml/min对(47.42±1.61)ml/min、(42.40±1.25)ml/min对(28.40±0.96)ml/min],Ⅳ组明显高于Ⅲ组[(70.86±2.00)ml/min对(45.50±1.43)ml/min、(59.46±1.25)ml/min对(28.60±0.89)ml/min],Ⅳ组明显高于Ⅱ组[(70.86±2.00)ml/min对(60.36±1.28)ml/min、(59.46±1.25)ml/min对(42.40±1.2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组钝缘支吻合时间[(7.14±0.72)min对(8.30±0.93)min、(8.10±0.89)min、(8.14±0.90)min]、使用多巴胺剂量[(3.76±0.40)μg·kg-1·min-1对(5.02±0.52)μg·kg-1·min-1、(4.84±0.48)μg·kg-1·min-1、(4.90±0.49)μg·kg-1·min-1]和艾司洛尔使用率(32%对60%、58%、58%)较其余三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组术后第1天V3导联ST压低水平[(0.34±0.18)mv对(0.71±0.22)mv、(0.68±0.20)mv、(0.69±0.22)mv]和术后第3天肌钙蛋白I[(0.24±0.08)ng/ml对(0.56±0.15)ng/ml、(0.54±0.11)ng/ml、(0.53±0.12)ng/ml]较其余三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1年乳内动脉旁路血管通畅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力农腔内注射解除乳内动脉痉挛效果优于罂粟碱。米力农腔内注射解除乳内动脉痉挛可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钝缘支吻合时间更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肌损伤更轻。

  • 标签: 米力农 罂粟碱 腔内注射 表面浸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乳内动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