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诊断弱视儿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53家幼儿园1256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4年3月21日至2015年3月21日期间,使用美国WelchAllyn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对视力低常者进行斜视检查、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并对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探讨。结果12567名学龄前儿童中,共有1382例儿童存在弱视情况,弱视发生率为11.00%;1382例弱视儿童中,共包括806例屈光不正、36例斜视、15例形觉剥夺及525例屈光参差,分别占总比的58.50%、2.50%、1.00%和38.00%。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概率较高,常见的弱视类型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屈光参差,故应对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加以重视,定期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

  • 标签: 学龄前 弱视 程度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儿童弱视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基础之上进行综合弱视治疗仪治疗,临床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弱视治疗方法基础之上,采用复合弱视治疗仪方法治疗患者弱视起效快,能够明显增加治愈率,减少无效率,并且疗程缩短,所以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儿童 复合弱视治疗仪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家长弱视认知水平对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弱视治疗的患儿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告知对照组患儿家长配合治疗、按时复查;观察组患儿家长在常规告知的基础上,给予弱视相关知识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家长不同认知水平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组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不及格组的患儿(76.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升家长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儿童弱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弱视治疗 认知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儿童近视性弱视远期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收集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10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散瞳检影验光的方式,为近视性弱视儿童选择适合度数的眼镜,并采用了遮盖治疗联合海丁格刷、闪烁红光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了精细目力训练,对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近视性轻度弱视患儿在9岁之前接受治疗可以保证良好疗效,近视与弱视程度较轻患儿戴镜矫正时间越长,远期疗效越好。结论儿童近视性弱视远期疗效与戴镜年龄、戴镜时间、近视程度、弱视程度有着较大关系,这类疾病应及早治疗,这样可以保证疗效。

  • 标签: 近视 弱视 远期疗效
  • 简介: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的生命线,学生能否有效就业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中职生在第一次就业时无论多么优越单位总是不愿去或干一段时间后就辞职,调换工作的频率很高,严重影响了就业的巩固率。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本文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中职生 就业 巩固率 责任 转换角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复合弱视治疗仪对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患有弱视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起效时间(25.35±8.5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35±15.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弱视治疗仪对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治疗起效时间短,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弱视 复合弱视治疗仪 起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弱视情况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手术年龄患儿弱视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理想,其中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患儿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重视屈光矫正,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囊外摘除 弱视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时期对识字的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识字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在小学低年级让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是必须的。但遗忘规律也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在学生经过强刺激并正确识字后,还要进行间隔性的再现,否则,认识的汉字必然会被遗忘。

  • 标签: 语文课程巩固识字
  • 简介:自2010年张店区粮食局被评为全国首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已有5年,回顾这5年来的执法工作,努力与成长并行,辛劳与收获同在。多年来,我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变荣誉为动力,高点定位求发展,始终把巩固、提升、创新贯穿于整个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

  • 标签: 创新管理 巩固成果 促发展 监督检查工作 粮食流通 2010年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疗法治疗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176眼)弱视患儿,综合应用遮盖治疗法、目力训练、仪器治疗、压抑治疗法,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基本治愈121眼(68.75%),进步52眼(29.55%),无效3眼(1.70%)。其中不同年龄、不同弱视程度、不同注视性质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疗法能够帮助弱视患儿恢复视力,在年龄较小、弱视程度较轻、中心注视的患儿中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综合性疗法 弱视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光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的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的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新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做好复习巩固的工作。只有抓好复习巩固这一环节,才能适应实际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 标签: 高中历史 复习教学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予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2.4±20.4)um,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80.3±14.2)um,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比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要厚,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测量,对各类弱视的外周机制研究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远视性单眼弱视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