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切口,对照组( n=34 例)与观察组( n=34 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后应用集术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路移植术后给予经络拍背、呼吸功能训练及集术化护理护理干预与血糖监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的情况。同时给予优质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社会归属感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集术化护理 低氧血症 经络拍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对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成像(CTA)的病例。结果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0例,发生率4.0%,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方法评价变异冠状动脉的行径及其与临近大血管的关系。结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0例中右冠RCA开口于左冠窦3例、RCA和LAD开口高位3例、LAD与回旋支LCX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例、LCX开口于右冠窦2例、LCX开口于右冠主干1例。结论CTA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及冠状动脉全貌,在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中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成像 起源变异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CSFP)是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未发现冠状动脉具有明显病变,但却出现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一现象由Tambe等于1972年首次提出。然而CSF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临床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本文仅就CSFP临床药物治疗予以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3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术前、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均治愈。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术前进行精心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3G)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自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使23例患者都顺利地渡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临床护理 术后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长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介入治疗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长病变的PCI成功率95.3%。结论介入技术的提高、器械的合理选择、药物支架的应用等使冠状动脉长病变的PCI效果满意。

  • 标签: 冠状动脉长病变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5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过,并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血肿5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皮下瘀斑、1例穿刺口感染。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其在检查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进行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5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此150例患者图像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进行对比分析图像合格率。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心率过快、呼吸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等,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有不同解决方法,改变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影响因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本院7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资料,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应采用综合护理,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不良心血管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冠心病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临床上,传统医学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一般以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评定之一,基于此,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治疗变得至关重要①。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生存质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阈值下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图像测得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基于CCS方法测量FAI的可行性并探索合适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纳排标准筛选后,非钙化斑块组纳入122例冠状动脉仅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包含144支病变血管;无斑块组纳入97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包含186支正常血管。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勾画CCS和CCTA图像的冠状动脉并设置相应的脂肪组织阈值,软件自动生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的感兴趣区,并计算出FAI。CCS图像设置4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185~-25、-180~-20和-175~-15 HU);CCTA图像设置1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 HU)。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医师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量FAI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CS与CCTA图像测量的血管周围FAI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2名医师基于CCS及CCTA图像测得的FAI具有较好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2)阈值取-185~-2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4.15±5.99)和(-83.83±5.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429);且无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3.41±5.75)和(-83.84±6.25)HU,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0);(3)阈值取-190~-30、-180~-20和-175~-1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基于CCS与CCTA图像测得的FA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不同阈值下基于CCS图像测得的FAI与CCTA图像所测得的FAI均呈中度相关。结论基于CCS图像测量FAI具有可行性,合适阈值为-185~-25 HU。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进行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将这90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给予其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发现,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4.4%。而相对于观察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2%,有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占24.4%,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在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患者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恢复更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发生无复流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对在本院住院的647例ACS患者施行PCI术,术中观察无复流患者发生情况,并与正常复流患者作对比,了解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647例ACS患者中有64例发生无复流(9.9%),共死亡9例(其中8例为无复流患者),56例无复流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康复出院,均于术后1个月后解除无复流。PCI发生无复流患者比正常复流患者住院天数长,死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ACS患者PCI发生无复流较正常复流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方面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静脉通道通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再灌注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监护工作。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无复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应用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进行诊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间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接受护理后显示,研究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诊治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老年患者冠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CABG术后随访的老年患者30例,同期行冠脉造影(CAG)及CTA对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价。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CTA在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意义进行评估。结果选择性CAG观察到桥血管共82支。(1)动脉桥31支,包括:原位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桥27支,原位右乳内动脉(RIMA)→LAD桥1支,主动脉(AO)→LIMA→LAD 1支,以及AO→桡动脉(RA)→右冠状动脉(RCA)桥2支;(2)大隐静脉桥(SVG)51支,包括:AO→SVG→LAD桥9支、AO→SVG→回旋支(LCX)桥20支,以及AO→SVG→RCA桥22支。其中动脉桥通畅28/31支(90.3%),闭塞3支(9.7%)。静脉桥通畅34/51支(66.7%),狭窄11支(21.6%),闭塞6支(11.8%)。CTA观察到桥血管共87支。以选择性CAG结果为标准,CTA评价桥血管的总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95.1%、97.6%、和0.93。通畅血管评价时,CTA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96.8%、95.0%、和0.90,在狭窄病变评价时,分别为81.8%、97.2%、和0.79;闭塞病变评价时为100.0%、98.6%、和0.94。结论256层CTA桥血管检查可准确评价桥血管状况,具备无创、简便易行、低风险等优势,在老年患者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评价中推荐优先选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