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中按照髁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手术治疗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中的74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3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37例,髁置换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骨坏死进行微创髁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及骨坏死患者中分别抽取42例和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微创髁置换术治疗,对于两组手术前后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以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OM)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手术前后OKS、HSS评分及ROM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HSS评分及ROM均高于本组术前,OK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骨坏死的治疗中应用微创髁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保证治疗安全性,因此在临床中可推广。

  • 标签: 微创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关节置换术,B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胫骨角矫形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屈伸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7 d及1个月,A组VAS评分、HSS膝关节评分低于B组(P<0.05),屈伸活动度评分高于B组(P<0.05),胫骨角度小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1/20)与B组(15.00%,3/2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降低胫骨角度数,缓解疼痛感,提高屈伸活动度,并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手术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使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髁置换术。方法将80例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则使用髁置换术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和生命体征指标。结果在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髁置换术对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效果,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预后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关节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方法将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分成两组膝组(25例)采取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侧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本研究对因膝关节前内侧关节炎进行Oxford髁置换的中国患者前瞻性收集数据和术中观察髌股关节情况,并探讨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方法研究包括本单位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连续进行的50例(45例患者)髁置换病例。术前记录膝关节疼痛的部位,放射学检查发现的髌股关节退变用Ahlback系统分级。对于术中观察到的股骨滑车软骨磨损情况用Weidow5级分级系统记录,其将软骨状况从无磨损到全层磨损分为0至Ⅳ级。在术后1年随访是用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自我满意度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前放射学检查发现17膝(34%)存在髌股关节退变。术中观察发现27膝(54%)存在股骨滑车软骨面磨损,其中19例(38%)位于滑车沟偏内侧,6例(12%)位于滑车沟中央,1例(2%)位于滑车沟偏外侧,共有3例(6%)全层软骨磨损,2例(4%)位于滑车沟偏内侧,1例(2%)位于滑车沟偏外侧。不论是放射学发现的髌股关节退变还是术中发现软骨磨损病例与髌股关节相对正常病例相比,临床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放射学发现的髌股关节退变和术中发现髌股关节软骨磨损均不能作为Oxford内侧髁置换的反指征。因外侧髌股关节退变的相关数据较少,对这类患者选择髁置换时应慎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间室 髌股关节 疗效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可以为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数年后步态是否能达到正常化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侧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患者平地步行中下肢的时空参数特征,探讨患者步行能力。方法:根据运动重建实验室检测病例数据库资料分析的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14例为实验组,14例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ViconNexus采集患者平地步行时下肢的步态参数,应用Polygon分析步态周期中下肢时空参数特征。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侧和健侧步速减慢,步频减小,步幅、跨步长变短,双支撑相延长,对侧足离地比增大(P0.05)。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步态对称性较好,但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步行能力差于正常人,需要系统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步行能力。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时空参数 步行能力 步态分析
  • 简介:关节问室骨性关节炎(isolatedfemorotibialosteoarthritis)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退变性疾病,其中内侧问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外侧间室,后者占所有室胫股关节炎的1/8。在开展的所有髁置换术(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中,外侧UKA仅占5%-10%。

  • 标签: 置换术 膝关节 临床应用 外侧 单髁 退变性疾病
  • 简介:1目的探讨膝关节髁置换术(UKA)早中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本组行UKA共217膝的临床结果,对早中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男46膝,女171膝,平均年龄65.3岁。术前诊断为膝关节关节炎201膝,骨坏死16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8年,患者满意率87%,疼痛缓解率93%,膝活动度123°,HSS评分92分。所有病例无临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3例: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对侧间室骨关节炎。Oxford半月板衬垫脱位2例,手术更换大号半月板衬垫。另有对侧间室骨关节炎1例未进行翻修。结论膝关节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中短期疗效满意,但存在特有并发症,应严格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原则及技术,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骨关节炎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骨髓水肿(BME)程度下膝髁置换术(UKA)的临床效果,探讨BME在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科收治并符合纳排标准的UKA术29例(31膝)患者资料,按照术前内侧间室BME程度进行分组,收集并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一般资料无差异;疼痛缓解受水肿程度影响且轻度组缓解效果较好(4.10±0.71vs3.27±0.64),功能改善不受影响,术后满意度受水肿程度影响且重度组明显较低。结论:综合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分析,骨髓水肿会对髁置换产生影响;在选择UKA手术时应考虑核磁下BME程度。

  • 标签: 骨髓水肿,单髁置换术,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固定平台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采用固定平台髁置换术治疗3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65~83岁;病程6~95个月。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并采用 VAS 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3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术后输血,住院时间8~14 d 。术后未发生脱位、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胫后静脉血栓。 VAS 评分由术前的6.8±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2。结论:固定平台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术中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关节活动度大、本体感觉好等优势,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固定平台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采用固定平台髁置换术治疗3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65~83岁;病程6~95个月。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并采用 VAS 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3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术后输血,住院时间8~14 d 。术后未发生脱位、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胫后静脉血栓。 VAS 评分由术前的6.8±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2。结论:固定平台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术中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关节活动度大、本体感觉好等优势,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
  • 简介:摘要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于手术末期关节腔闭合后,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40ml中注射入关节腔内。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40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及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能减少术后24h内出血量、输血量,对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凝酶 凝血功能 人工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髁置换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5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二分之一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将其纳入到对照组。余下二分之一患者采取髁置换术治疗,将其纳入到实验组。对两组患者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股胫角数据表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较优(P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安全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行膝关节髁置换术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选取60例行膝关节髁置换术患者,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为持续护理组,对护理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NR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持续护理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更高,NR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髁置换术患者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持续性护理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常规护理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全膝关节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80例,运用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将纳入的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行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直腿抬高与主动屈曲至90°用时明显缩短,术后方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运用髁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安全性更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髁置换术(U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本院6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KA治疗)与观察组(UK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内侧牛津活动平台髁置换术(O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采用OUKA治疗的73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55例,年龄(68.6±7.5)岁(范围:53~89岁)。根据Ahlback分级系统对患者外侧髌股关节情况进行评估,Ahlback 0、Ⅰ级患者为未退变组(37例),Ⅱ级及以上患者为退变组(36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以及蹲起、坐起和上下楼等动作完成情况。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Ahlback评分和HSS差值、WOMAC骨关节炎指数差值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1±6.6)个月(范围:25~47个月)。HSS由术前的(57.7±11.8)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81.8±7.8)分(t=-16.64,P=0.00),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的(48.9±13.4)分降至(15.6±8.8)分(t=20.48,P=0.00)。退变组与未退变组手术前后HSS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2.2)分比(22.5±12.3)分,t=-1.65,P=0.10];WOMAC骨关节炎指数差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8±14.0)分比(36.4±13.4)分,t=-1.35,P=0.18],但外侧髌股关节退变与无法完成蹲起(χ2=5.17,P=0.04)、坐起(χ2=7.22,P=0.01)等动作相关。结论外侧髌股关节退变并未影响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侧OUKA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治疗结果 单髁关节置换术 髌股关节 疗效 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关节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膝组(25例)采取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侧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双侧膝关节置换 单侧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