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下浅谈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策略

/ 2

地域文化下浅谈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策略

田丹昌 阎海霞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龙泉中学

研学旅行课程是龙泉中学一以贯之的特色德育课程,是落实、落细、落小“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工作目标的有效措施。学校从探索突破发展的路径开始,立足实际,围绕锤炼学生品性,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集体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从最初的励志远足,到当前的研学旅行实践课程的开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开设,基于传统课堂,更注重实践体验,它以学校为起点,以龙泉地域狭为半径,辐射淄川大地,突出淄川聊斋文化、红色文化和龙泉陶瓷琉璃、富硒产业研学等,地域特色异常鲜明,旨在真正落实爱家、爱校、爱故乡的德育实践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中充盈着“爱与责任”“知行合一”的种子,因此,龙泉中学研学旅行课程近年来一直遵循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原则开展。

敬业向上、积极探索钻研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先,学校层面在探寻落实学生德育工作路径时,就确定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开设,务必把师资队伍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思想。先是成立了研学旅行课程推进小组,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细则,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级部主任具体负责实施。这样,研学旅行从一开始,就保证了学校对师资力量的重视。相继,学校层面选拔出责任心强、有思想和能实干的4名教师,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于有经验的学校进行有效对接,典型培养带动,使其真正清楚开设研学旅行的目的、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奠定研学旅行开设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期间,研学旅行课程的课题实验申报和积极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外出学习取经,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实际情况,即基于农村学校,面向初中学生,立足龙泉陶瓷琉璃特色和蒲文化研学这一特征,这样的思路措施让教师确立了边实践、边研究的工作路径。做到分工具体,明确研究实验的责任,确定研讨的具体时间和内容,一点点实验,一点点推进,一点点进步。课题组教师在学校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身份,融合渗透研学课程的实施开发,经过研究的困惑,专题的聚焦,基于研学旅行问题开展研究实验,等等,这一项项的工作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大增强,印证实验课题的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一真理。

设若课题研究实验是教师成长的左翼,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则是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右翼。实验课题更多的是探索实验、与梳理,课程开发注重的是应用与实践。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学校提供的培训学习的平台,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在课程开发中注重整体设计,基于龙泉甚或淄川的地域文化特色,向农村初中学生,宏观设计,细处入手,做到既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又有细致入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全、课程评价的有效开发,探讨、学习、小结、整理,二次修改完善,直至学校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成功,教师在实践层面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同时,其自身的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升华,这为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开发以学生为本,却始终是教师第一,务必给教师研究课题明确的责任和实实在在的担子,给以教师以切实的任务,让其分工却不分家,做到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具体各自的工作,课题总体设计以谁为主?研学具体内容谁来具体负责?务必做到清楚明确。因给了教师成长和挑战的平台,教师基于研学课程的实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也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课题有效推进的双赢局面。

系统、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使用是保证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学校注重整体设计,围绕“行前”(研学旅行前)、“行中”(研学旅行中)和“行后”(研学旅行后)三个方面系统设计,包括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安全和二次研学等等方面。

目标是方向和指引,因此研学旅行目标的设计务必基于龙泉中学实际,围绕学生基本特点思考。比如,在设计“探秘聊斋文化”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目标时,首要明确的是,要在传统文化下这一大背景下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思考。其次要从细、从小考虑聊斋文化所体现的传统价值和当代意义,考虑蒲松龄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苦心人,天不负”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等等,这些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务必重视,这是从具体的目标进行的考虑。

研学什么?这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核心。淄川区龙泉中学因其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龙泉的实际,重点围绕陶瓷琉璃研学、富硒产业研学、红色革命研学和聊斋文化研学,研学有统一的时间安排,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陶瓷琉璃研学,以领尚陶瓷琉璃研学基地为依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了解琉璃的发展历史,琉璃的制作过程,琉璃的基本分类,感悟传统琉璃蕴含的重大价值,所有这些对厚植爱乡情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意义重大。

二次研学是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的策略之一。在推进研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是面向龙泉、面对家乡开展一次研学旅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初中的学生更注重感性的认识,龙泉地域下,学生对形式多样、色彩多一的陶瓷琉璃、对有关蒲松龄茶水换故事感兴趣,却对琉璃的历史与发展,对聊斋文化蕴含的价值关注不多,理解不深。由于这些研学基地又距学校不远,开展二次研学、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很有必要。于是重新规划线路,由远及近,从传统文化到现代农业,由工业研学到瞻仰淄川红色革命纪念馆,给学生提出更高更深的要求,进一步加深理解。以学校初一、初二年级每年开展1次,而同一研学基地进行二次研学实践,这对对磨炼学生意志,增强爱乡情感,提升学生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积极有效的评价推动着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实施。在研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多元评价,二次研学的开展又有了不同梯度的二次课程评价。多元评价根据不同年级开展,首先是学生自评,围绕整个研学过程,重点在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提升及学科融合的深度上进行。小组互评突出团队凝聚力等共同合作的任务,教师评价注重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重点指出的是,二次研学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前后感悟的不同,关注学生对不同深度知识的评价。这种多维和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大大提升了研学的实际效果。

研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家校的密切联系。龙泉地处城郊,其基本情况和龙泉家长的整体状况决定着家校联系中有自身的特点。先是统一思想,家长全员参加,探讨专题开展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继而通过微信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等其它方式,让家长知晓其中的内容和道理,切实家校密切联系,家长积极的参与其中。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研学旅行之初,学校注重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研学内容课程的开发,研学旅行较为顺利,但由于跟家长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少家长认识较为偏颇,认为孩子只要文化课学的好,只要有了好的学习成绩,其它的不重要。这一认识阻碍了研学旅行课程价值有效发挥,因为研学旅行开展前的安全承诺需家长签字,研学途中需要家长保驾护航保证出行安全,研学归来的评价需要家长的积极填写等等。因此,家长必须参与,家校合一共同参加研学旅行相关活动。实际上,龙泉中学家长参与其中,甚或有家长直接参与的课程开发的举动,进一步促进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