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放活土地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经营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见》指出,"抓紧研究探索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土地经营土地流转中相互权利关系和具体实现形式"。农村土地分离改革核心是如何从土地承包经营中分离出土地经营,对土地经营进行准确定位。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采纳了德国

  • 标签: 土地经营权 物权法定原则 农村土地 承包权 集体所有权 有序流转
  • 简介:债权代位权为债一般担保方式之一.代位制度突破了传统相对性原则,突破了传统代位制度"入库规则",对保障交易安全及债权权利实现有重要意义.代位成立应具备一定条件.债权人行使代位应以诉讼方式进行.代位客体应是合法具有金钱给付内容非专属于债务人到期债权.代位范围应当以债务人债权为限.

  • 标签: 债权人 构成要件 诉讼地位 担保方式 代位权制度 诉讼地位
  • 简介:我国《合同法》规定确立了债权人撤销制度,它是我国合同保全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保障债权债权实现,维护正常交易秩序。但是,在附担保债权债权人撤销行使问题我国《合同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对于附担保债权债权人撤销行使相关问题探讨有着重大理论和司法实践价值。

  • 标签: 附担保债权 撤销权债权人
  • 简介:<正>债权人代位(以下简称代位)制度之设立源于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西班牙民法》(第1111条)及《意大利民法》(第1234条)从之,称为代位诉权或间接诉权。《日本民法典》(第432条)及我国台湾地区现行民法均将代位规定为债权人一项权利。作为债保全制度重要内容,代位在保障债权人利益方面发挥了相当大作用。1999年10

  • 标签: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次债务人 行使代位权 代位权诉讼 合同法 制度研究
  • 简介:着眼于农地“三分置”改革政策目标,以既有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所有权-用益物”之他物生成逻辑拓展,土地经营得以建立源自“用益物一次级用益物权利架构.土地经营土地承包经营人设定次级用益物,其生成是土地承包经营人行使其用益物结果,分置出土地经营土地承包经营即为土地承包.通过扩大解释《物权法》第117条中“动产”含义以及登记技术信息化对物类型和内容扩容,物权法完全可以容纳土地经营这一新型物.“成员说”对土地承包性质阐释,“总括权利说”“两说”“债权说”对土地经营性质阐释都有偏颇之处,并可能引发实践中现实问题.

  • 标签: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权利用益物权
  • 简介: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下代位制度与传统债权人代位制度无论在制度功能、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方面,均已大异其趣。本文立足于功能分析视角,主要采用比较方法对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下代位制度,作一较为详尽分析,以期加深对债权人代位制度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我国刚刚起步债权人代位制度,充分地实现代位制度价值功能。

  • 标签: 债权人利益 债务人财产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代位权人 行使代位权 次债务人
  • 简介:<正>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教育法制建设以来,时至今日,已经逐步实现了教育管理模式由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过渡。然而,对比宏观层面教育立法日趋完善,微观层面的学校立法却还显得尤为欠缺。在权利意识日益凸显今天,训诫、叱责、罚站、警告、停学、开除等,这些备受争议、甚至可能带来危害性后果,却又是教育实践中避无可避、司空见惯教育惩戒行为,在当今教育立法中却仍然困滞于灰色领域,得不到明确规范。无论是为实现学生权利保护诉求抑或是服务于学校正常教学活动

  • 标签: 教师惩戒权 教育立法 教育法制建设 学生权利 复合性 权利性质
  • 简介:一、物概念与债权概念形成据考察,近代大陆法之物概念由中世纪(11世纪至13世纪)欧洲前期注释法学派正式提出。立法上,物概念使用第一次为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第307条)所为。而物之系统理论提出及物制度在立法上定型这一任务,则是由1900年《德国民法典》完成。物“概念”与物“观念”是不同。物“观念”,是指特定的人对特定财产之排他性控制和支配意识。物观念其实就是法律上“财产”最初观念,而人类历

  • 标签: 价值批判 债权区分 区分价值
  • 简介:债权期限届满债务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取走债务人财产行为,属权利行使行为,无论德日刑法还是英美法系,一般都不认为构成财产犯罪。在债权实现过程中,只要其取得财产数额在债权标的额之内且手段行为符合社会相当性,就排除财产犯罪成立。我国物权变动采交付主义,当债权期限届满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债务时,债权请求足以对抗债务人对标的物非法占有;在债权人取得标的物以外债务人财产时,应从整体财产损失角度衡量债务人财产是否受到损失,同时应从社会相当性角度判断债权人行为是否具备刑事违法性,共同认定财产犯罪是否成立。

  • 标签: 债权请求权 自力救济 非法占有目的 法益侵害
  • 简介:商标商品权利穷竭是解决贸易过程中商标与物冲突利益平衡机制,它与平行进口问题相伴而生,成为知识产权中最有争议问题之一.本文从商品商标权利穷竭可行性、究竟穷竭了什么权利、空间效力范围以及对其进一步延伸思考等方面,对商品商标权利穷竭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和解读.

  • 标签: 商品 商标权 利益平衡机制 知识产权 空间效力范围
  • 简介:留置物权属性较弱,其欠缺物追及力并且没有能足以产生公信力公示方法;作为一项担保物,其又不具备典型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其法定性是在物权法定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法定,但当事人约定又可以排除留置适用。留置具有留置和优先受偿双重效力,不可等同于"留置权利"。

  • 标签: 留置权 担保物权 留置的权利
  • 简介:救济是基本法律术语,但是与人们对救济这一名词高度熟悉和救济在法律中基础性地位形成对照是,对救济专门研究很少,甚至迄今为止,关于救济为数不多概念界定仍然是模糊不清或带有浓重部门法色彩。基于救济是人权重要内容,有必要对其依基本法理作出阐释,以明晰其确切所指和作为一种人权基本属性,从而为救济保护理论模式和制度设计给出基本理论前提。

  • 标签: 救济权 权利救济权 获得救济权
  • 简介:直至《物权法》颁布,有关物债权基本理论仍没有形成共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物债权都没有十分清楚认识,其根源在于民法理论发展史上《法国民法典》“同一主义原则”立法模式和《德国民法典》“区分原则”立法模式对此持有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债权与物在概念、性质、法律根据等方面的区别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对债权与物进行区分法理及实践价值。

  • 标签: 《德国民法典》 《物权法》 实践价值 债权 《法国民法典》 立法模式
  • 简介:物权法在权利部分对担保法规定作了大幅修改,增加了基金份额、应收账款等几种新型权利质押,确立了以登记为主公示方式,但是无论从物权法上还是实际登记实践中,现行权利公示制度都存在着较大问题,登记成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手段,而不是表彰物权变动一种公示方式,如何使这种异化登记恢复其本来面目,真正发挥作为权利公示方式功能,是我们下一步修法和改革重点。

  • 标签: 权利质权 登记 公示
  • 简介:灾民是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中,受到伤害而处于困难之中社会弱势群体。灾民权利作为人道,属于人权范畴,其根植于人道主义,依托于人权思想,不仅有其法律依据,也有其深厚道德伦理基础,更是人类保护弱势群体需要。灾民权利内容广泛,宏观上表现为以生命和生存保障为核心的人权,微观上有用水、卫生、营养、食品、居住条件和医疗服务需要等方面的特殊保护要求。作为人道灾民权利实现需要国家、国际组织及个人共同努力,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方面不同机制保障。

  • 标签: 灾民权利 人道权 人权
  • 简介:我国现行法之所以未遵循法律逻辑将土地承包包含于土地承包经营之中,既导源于特定制度基础,也受制于薄弱理论研究。法学界对“三分置”中土地承包“三种”不同解读,均存在一定程度问题;其应为一种兼具身份性和财产性成员。“三分置”中土地承包权利构造,要明确其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土地承包“配置主体”是个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体现公平价值取向;土地承包“行使主体”是团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承载效率目标定位。土地承包内容由其权利性质和制度功能决定,故应包含承包请求、承包收益和承包监管等权能。

  • 标签: 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权利构造
  • 简介:<正>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文简称《合同法》)第73条确立了债权人代位制度。该条文实施和适用,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使合同之债效力扩张及于第三人。它不仅在实体法上丰富了我国债权法律制度内容,增加了偾权实现保障;而且在程序法上产

  • 标签: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次债务人 诉讼标的 既判力 合同法
  • 简介:从历史角度看,民法隐私较早出现,而宪法隐私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相继为各国所确认。这样发展顺序是否意味着宪法隐私是由民法隐私发展而来呢?通过对两项权利先起与后起原因历史分析可知,两者并无直接渊源关系,并且在事实上也表现出极大差异。但是,两者在价值上又是同源,两者差异不过是隐私价值在不同领域体现。民法隐私和宪法隐私权实际上是既相互独立,又在价值上相互关联两种权利。民法隐私和宪法隐私之间关系解读,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实例。

  • 标签: 宪法隐私权 民法隐私权 民事权利 宪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