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问责制是美国民主宪政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联邦层面,问责对象涵盖所有联邦行政部门及其所属行政官员。所涉官员承担责任可细分为个人责任和角色责任。人民是理所当然的有权问责主体,但更多地是由垂直和水平关系中的专门性机构和人员代表人民刑事问责权。问责的事由主要包括财政问责、公正问责和绩效问责。问责的程序则主要包括报告和调查、说明理由与批评性争论、以及制裁与救济措施的实施等。

  • 标签: 行政责任 行政问责 问责制 美国行政法
  • 简介:美国组织监察专员制度的本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公法监督制度,而是一种公法与私法交融、纠纷解决与权利救济并行的法律制度,是美国监察专员制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质变”或“飞跃”。美国组织监察专员与申诉人交流的秘密性是美国组织监察专员制度建构的中心,并形成外部多层次治理与内部全过程控制的制度体系。在某些特定事务领域,美国组织监察专员制度既具有在效率上优于诉讼方式和其他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又具有相对于现有纠纷解决机制而言的补缺功能。美国组织监察专员制度为我国社会矛盾的处理提供了可供探索的路径,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大调解”的建设提供了整体性思维,为走出司法中心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制度指引。

  • 标签: 美国组织监察专员制度 组织监察专员 秘密性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 简介:美国学生纪律惩戒制度是以一系列的法律原则为依据来构建的。美国中小学生的纪律惩戒形式有体罚、剥夺参加各种教育相关活动机会、强制学籍异动等,其中最严重的是体罚、停学和开除。美国法院认为学生和成年公民一样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因此,会适当参照保护公民正当程序权利的法律处理有关学生纪律惩戒纠纷。实体性正当程序对纪律惩戒的实施提出了合法性、公正性、教育性以及符合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等要求;程序性正当程序要求至少提供通知、听证和申诉等基本正当程序。这对我国构建学生纪律惩戒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美国 学生 纪律惩戒
  • 简介: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是根据劳动争议的特性而建构的新型ADR,并分为权利仲裁和利益仲裁。权利仲裁属于自愿仲裁,包括怨情申诉程序和仲裁程序。利益争议事项涉及劳资双方的未来利益,仲裁往往是为促成劳资双方的集体协商。为保障仲裁的公正性,美国法院通过多个判例构成了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应正视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建立体现劳动仲裁特性的仲裁体制。

  • 标签: 劳动争议 权利仲裁 利益仲裁 司法审查
  • 简介: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美国法律制度受母国深刻影响,检察权也毫不例外.当然,英国因素并不是影响美国检察权的唯一,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美国自身传统都是其检察权形成的重要因素.经过两百多年发展,美国检察权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因此,对美国检察权内容、属性及配置再次展开分析,对我们借鉴他国理念,悉清错误认识及进行司法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公诉权 大陪审团 检察机关 侦查权 思维认知 检察机构
  • 简介:1972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海岸带综合管理性法规——《海岸带管理法》,该法标志着世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开端。"联邦一致性"原则贯穿了《海岸带管理法》的始终,其中还包括了诸多先进的管理制度,如海岸带规划制度、补助金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上诉制度、许可证制度和业绩评价制度。《海岸带管理法》不仅确立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其健全的管理体制同样值得我国予以借鉴。

  • 标签: 美国 海岸带 海岸带管理法 海岸带综合管理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辛普森(O.J.Simpson)杀妻案"曾轰动全美,当时几乎所有美国白人和过半数美国黑人都认为辛普森是杀妻凶手,但大陪审团裁决却是辛普森无罪,该裁决使关注该案件的所有人久久无法从巨大的震动中恢复常态.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样对该裁决表示忧虑,估计他也认为辛普森是凶手,但他声明美国司法制度并非完美,必须都尊重法治传统.

  • 标签: 刑事诉讼原则 杀妻案解读 美国刑事诉讼
  • 简介:目次引言一、研究背景二、信托管理(一)挥霍条款(二)管理偏离三、信托终止(一)受益人的自愿行为(二)反永久规则四、理论构架五、结论引言在信托法上,赠与人与受益人的权利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一方面,赠与人的地位似乎至高无上。赠与人——信托法上即为委托人〔1〕——制定信托条款〔2〕,因而有权决定受益人衡平权益的范围,并有权对信托管理中受托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确,正如《财产法重述》(第三版)所指出,财产赠与转移法的组织原则即是在法律允许的最大限度上尊重赠与人的意愿。〔3〕另一方面,

  • 标签: 美国信托法 挥霍条款 管理偏离 反永久规则 克拉弗林规则
  • 简介:美国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发生让人们再次将视线聚焦到美国校园安全问题上。20世纪以来,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频频发生,深深震撼了美国社会。美国校园枪击案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也折射出学生权利保护措施的缺失。梳理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历史,探寻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校园安全管理,并对促进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权利保护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校园枪击案 校园安全管理 学生权利 学校管理
  • 简介:美国百年以来的少年司法模式的显著特征表现在福利和惩罚之间进行着钟摆式的往复震荡。以"儿童最大利益"和非正式程序为特征的少年司法福利模式在犯罪率增长的背景下逐步转型,强硬化、正当程序和严罚思想挑战着少年司法存在的正当性。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钟摆式政策调整最终形成了美国少年司法惩罚·福利模式。在这种二元模式下,刑事司法和少年司法相互交错,形成了既认同儿童福利和少年保护、又关注社会危害性和可责性的糅合程序。同时,在福利重构方面体现在少年司法对社会福利机构和父母责任的强调。

  • 标签: 福利 惩罚 少年司法 模式
  • 简介:美国近日修改《1930年关税法》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是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WTO规则并未禁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因此美国此次修法并不违反其在WTO项下的义务,但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按照“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替代国方法进行“双反”救济,依据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报告,将很可能违反WTO协定的“适当金额”要求,构成双重救济。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现实的“双反”调查,而长远的目标则是争取美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 标签: 关税法修订案 非市场经济国家 WTO“双反” 双重救济
  • 简介:美国专利制度演化历史的回顾或可有助于认识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再度强盛的理由,因为由经济学主要关注的经济政策并不能概括全部。联邦最高法院对Diamondv.Chakrabarty案的判决打开了可专利主题大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构建并继而成为美国专利制度的实施中枢,国会通过《拜杜法》以激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联邦政府在涉外贸易事务中积极维护美国的产业利益等,皆为美国专利制度演化中的浓墨重彩事件。持久的科技创新能力、合理的专利制度和完善的法治社会环境,构成支撑美国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美国 专利制度 联邦最高法院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拜杜法》
  • 简介: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的宏观战略、法律制度、组织体系和审查原则四个方面。其中,战略政策体现的是美国政府治理网络信息的宏观构想;法律制度和组织体系分别是网络信息治理的中观"软环境"和"硬基础";审查原则则是限缩网络信息内容的具体操作准则。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在于:应在权衡本国国情基础上认真反思构建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应建立"权责统一、层级分明、分工协作"的行政组织体系来规制网络信息,应构建一套完整、系统涵盖网络规制模式、规制范围、组织体系、操作程序、审查原则等的法律制度,限制网络信息的行为应当接受严格的法律原则与标准的制约。

  • 标签: 美国网络信息安全 治理机制 战略政策 审查原则
  • 简介:2012年是美国联邦政府打击华尔街内幕交易的第四个年头。继2011年广为关注的对冲基金帆船集团(GalleonGroup)经理,/5万富翁拉贾·那纳姆(RajRajaratnam)因内幕交易被判入狱11年后.美国政府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仍在不断加强。

  • 标签: 内幕交易犯罪 美国联邦政府 司法实践 惩治 对冲基金 美国政府
  • 简介:本文分析了美国副总统职位的宪政身份问题以及权力扩张问题。副总统职位在过去的二百年间逐渐从以立法角色为主演变为以行政角色为主,并且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实现了权力扩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世纪以来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变化使得总统权力扩张,吸引副总统向总统靠拢,另一方面是政治实践中的个人重塑了这个职位。在进行宪法和法理研究时,有必要同时看到法律、社会、人在究政问题上的作用,有必要在规范宪法学和政治宪法学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

  • 标签: 副总统 宪法 立法 行政 继承 政治实践
  • 简介:马萨诸塞州诉美国联邦环保局案是美国第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公益诉讼案件,该案体现了美国各州和民间力量通过公民诉讼方式促进政府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艰巨努力。该案从联邦上诉法院一审到联邦最高法院再审,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关于原告诉讼资格的争议更是人声鼎沸。在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中,原告仅以微弱优势胜诉。尽管关于原告胜诉的理由仍有颇多争议,但该案在明确温室气体属于《清洁空气法》的调整范围、拓展气候变化公民诉讼原告的诉讼资格以及确立公民诉讼可以促进政府采取减排行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公民诉讼 气候变化 政府减排 马萨诸塞州诉联邦环保局案
  • 简介:终局判决规则是美国联邦上诉程序中颇为重要的一项诉讼规则。终局判决规则的确立,主要是出于司法经济价值和司法效益的考虑,但州法院对此提出了异议。部分的终局判决和集团诉讼中判决的"终局性"的界定对于终局判决规则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防止终局判决规则在适用中所产生的偏颇,其例外开始出现,包括司法例外和制定法上的例外。1958年制定的《中间上诉法》对联邦民事案件中间上诉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了联邦上诉程序终局判决规则。

  • 标签: 上诉程序 终局判决规则 中间上诉 例外
  • 简介:<正>引言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是古典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就业权学说也独具特色,即便对于现代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政治和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政府论》(1690年)这一著作中。洛克认为,某些基本权利在任何民主社会都必须得到保护或提升。这一主张被一种观念所支持,这种观念认为,就业是财产的一种新形式,因此具有某种权利或准权利属性。

  • 标签: 就业权 权利属性 宪政民主 《政府论》 古典自由主义 人的生命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促进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及其协调议题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美国从投资条约入手,通过《2004年双边投资条约范本》确立了较为成熟的投资条约环境规则立法模式和较为完善的投资条约环境规则。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关注、美国国内环境立法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以及对国际社会履行多边环境公约义务的逐渐认同,美国通过《2012年双边投资条约范本》对投资条约中的环境保护义务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对于投资领域中的环境问题,我国投资条约虽有关注,但与我国日益承担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义务不相符合,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的实现。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投资条约环境规则确立我国投资条约中的环境政策和立场。

  • 标签: 投资条约 环境规则 环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