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列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增生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收治200例前列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6例行TURP术(TURP组),74例行PAE术(PAE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体积、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结果PAE组较TURP组术后疼痛症状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TURP组国际前列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优于PAE组(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但各有优缺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栓塞,胆固醇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前列增生症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PAE和TURP对比研究,并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PAE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优劣势。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疗效方面,术后3个月,TURP组优于PAE组,疗效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TURP组改善情况优于PAE组,虽然指标IPSS、PVR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指标QOL、Qmax、PV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PAE组与TURP组治疗效果相近,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E组失败率(4.4%)大于TURP组(0.5%);②安全性方面,PAE组比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MD=-98.25,95%CI:-105.51~-91.00,P<0.00001]、留置导尿时间短[MD=-1.61,95%CI:-2.31~-0.90,P<0.0006]、住院时间短[MD=-3.07,95%CI:-4.40~-1.74,P<0.00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8,95%CI:-15.92~50.48,P=0.31];PAE组并发症(21.6%)少于TURP组(33.7%)。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短期疗效(3个月)不及TURP;但中长期疗效(24个月)与TURP相近。总体来说,PAE较TUPR安全性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不能耐受麻醉及TURP者可选择PAE治疗良性前列增生。但PAE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其疗效的稳健性相对较差,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PAE优于TURP。未来随着更大样本、更多中心以及设计精良的随机对照试验出现,PAE用于治疗前列增生的疗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动脉栓塞(PAE)治疗良性前列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LUTS)、尿潴留及血尿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增生并接受PAE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UTS患者85例(60例单纯LUTS+25例LUTS合并血尿),尿潴留患者52例(50例单纯尿潴留+2例尿潴留合并血尿),单纯肉眼血尿患者3例,随访24个月并评价PAE临床成功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PAE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前列体积(PV)的差异,2个特定时间点各指标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结果85例LUTS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的IPSS、QoL评分及PV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3%(81/85)、91.8%(78/85)、87.1%(74/85)、83.5%(71/85)。52例尿潴留患者术后30 d内尿管拔除率98.1%(51/52),平均拔管时间(6.8±3.7)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4.1%(48/51)、92.2%(47/51)、88.2%(45/51)、84.3%(43/51)。血尿患者术后平均肉眼血尿消失时间(3.4±2.5)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90.0%(27/30)、83.3%(25/30)、80.0%(24/30)。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潴留及血尿中期内均是有效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栓塞 下尿路梗阻症状 尿潴留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增生(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白细胞介素水平和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2014年7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前列炎的情况、前列液白细胞介素水平、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FPSA/TPSA。结果115例BPH患者中有76例并发前列炎,其中I级炎症37例、II级炎症25例、III级炎症13例。III级炎症组的炎症范围、炎症程度均显著高于I级、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炎症组的IL-2、IL-6、IL-8、IL-10均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级炎症组的TPSA、FPSA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FPSA/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IL-2与PSA、FPSA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列液IL-6、IL-8、IL-10与TPSA、FPS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PH并发前列炎是患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前列液的IL-6、IL-8、IL-10水平与PS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临床可据此进行BPH并发前列炎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绿激光前列剜除术与经尿道绿激光前列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61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剜除术(剜除组),83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汽化术(汽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6个的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剜除组的手术时间较汽化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剜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IPSS、QOL评分低于汽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的尿路感染、膀胱颈痉挛、逆行射精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汽化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汽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尿道绿激光前列剜除术的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但是并发症更少,术后效果更优,由于其无需在汽化术设备的基础上更换设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剜除术 绿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去势抵抗前列癌(CRPC)中YES相关蛋白1(YAP1)与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探究YAP1对PSA的调控机制。方法用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LNCaP和C4-2细胞过表达YAP1后PSA基因启动子区活性变化;用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过表达YAP1基因对不同前列癌细胞系内PSA蛋白的影响,并观察沉默YAP1对C4-2细胞内PSA蛋白的影响;使用Q-PCR进一步验证在C4-2细胞内过表达YAP1基因对其PSA mRNA表达量的改变;使用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探究YAP1对C4-2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R)的作用。结果发现在CRPC中过表达YAP1后,luciferase实验发现C4-2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值平均值为3.17815892>2,P<0.001,Q-PCR检测所有过表达YAP1各基因片段后,发现实验组PSA mRNA测定值为2.306667,1.553333333,2.613333333,2.673333333均高于对照组1,且P<0.001,提示PSA表达量显著增高;western blot实验发现C4-2细胞过表达Yap1后,AR条带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增强,提示YAP1过表达组细胞核内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YAP1可能在CRPC中正向调控PSA的表达,且有促进AR入核发挥作用的能力。

  • 标签: 原癌基因蛋白质c-yes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耻骨上经膀胱前列摘除术(SPP)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大体积前列增生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式,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60例体积≥80 ml的前列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UPP组和SPP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QOL)和国际前列症状量表(IPSS)评分。结果SP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TURP组患者(P<0.05);随访6个月后,TURP组患者的Qmax大于SPP组(P<0.05),IPSS评分和QOL评分低于SPP组(P<0.05)。结论TU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绿激光前列汽化切除术(PVRP)和选择性绿激光前列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7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2例实施PVRP治疗(纳入PVRP组),105例实施PVP治疗(纳入PV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量(Qmax)、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PVRP组手术时间为(49.35±16.07)min,少于PVP组的(75.58±18.21)min(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VR、IPSS评分、QOL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Qmax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PVRP组患者尿路刺激症发生率为5.74%(7/122),低于PVP组的14.29%(15/105),P<0.05;PVRP组急性尿潴留、膀胱颈口挛缩、尿道狭窄、压力性尿失禁、继发出血的发生率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RP、PV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均有理想效果,PVRP安全性相对更高,且手术更为快捷。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 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中央腺体占总腺体体积比(PVc/PV)联合前列特异抗原(PSA)在前列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PSA水平在4~20 μg/L且行前列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核磁共振测量前列中央腺体及前列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计算出前列中央腺体及前列体积,得出PVc/PV。通过穿刺病理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癌组(n=38)及非前列癌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游离PSA/总PSA(f/tPSA)、PSA密度(PSAD)、总PSA(tPSA)及PVc/PV值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灵敏度、准确度等。结果本组患者100例,通过病理检查检出前列恶性肿瘤38例,活检阳性率为38%。前列癌组的f/tPSA、PVc/PV水平低于非前列癌组,PSAD水平高于非前列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PSA的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48.39%;f/tPSA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43.55%;PSAD的灵敏度为78.95%,特异度为62.90%;PVc/PV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75.81%;PVc/PV联合tPSA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7.10%。PVc/PV联合tPS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最大(0.921),tPSA曲线AUC值为0.731,f/tPSA曲线AUC值为0.725;PSAD曲线AUC值为0.832;PVc/PV曲线AUC值为0.856。结论PVc/PV联合PSA能作为临床上PSA 4~20 μg/L前列癌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体积比 腺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TUEP)和经尿道前列大功率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老年男性前列增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50例前列增生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其中等离子组156例,钬激光组9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等离子组与钬激光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变化[(1.2±0.5)g/L vs (2.3±0.8)g/L]和术后血生化血钠降低指数[(1.9±0.5)mmol/Lvs(3.1±1.5)mmol/L]变化较等离子组患者小,术后置尿管时间[(3.4±0.8)d vs (5.3±1.4)d]和住院时间[(4.5±1.9)d vs (6.7±2.5)d]比等离子组患者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离子组与钬激光组患者术后3个月IPSS、RUV、Qmax和QOL均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期间无尿失禁发生,远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56 vs 4/94,P>0.05)。结论TUEP与HoLEP治疗前列增生均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等离子 钬激光 前列腺剜除术
  • 简介:摘要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虽然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金标准,但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内镜微创手术不断涌现,经尿道钬激光前列剜除术(HoLEP)是其中的一种。许多医疗中心的泌尿外科已经开展了这项手术方式,其中大多数取得了比TURP更好的治疗效果。与TURP相比,HoLEP具有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等优点。本文将从HoLEP的临床应用特征、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手术有效性、术后偶发前列癌的治疗及与TURP的相互比较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钬激光 剜除 前列腺增生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前列尖部对绿激光前列汽化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98例入组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行绿激光治疗,保留超过精阜的前列尖部;B组在A组基础上继续行等离子电切除尖部前列组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高于A组(P<0.05),留置尿管和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而两组在术后8周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PV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经尿道前列绿激光汽化术时可以以精阜水平为界,超过精阜水平的远端腺体组织保留,而不影响术后早期排尿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激光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内前列突出度(IPP)在基层医院前列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5例前列增生并行经尿道前列等离子电切术(TUR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IPP<5 mm组及IPP≥5 m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指标的差异。结果IPP≥5 mm组患者术前平均Qmax较IPP<5 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P≥5 mm组患者术前平均IPSS评分及平均RUV均较IPP<5 mm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以及RUV、Qmax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IPP≥5 mm组患者,术后Qmax提升幅度、RUV减少量、IPSS评分下降范围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PH患者的临床症状、RUV与IPP长度呈正相关,Qmax则与IPP长度呈负相关,IPP≥5 mm的BPH患者手术疗效更显著。IPP操作简便且廉价,患者接受程度高,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 膀胱出口梗阻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摩西钬激光前列剜除术在良性前列增生(BP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BPH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经尿道100 W钬激光前列剜除术,研究组(40例)采用经尿道摩西钬激光前列剜除术,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式为改良钬激光前列剜除术(三叶十七步法);比较两组的前列剜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h血清钠下降程度、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观察学习曲线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前列剜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Qmax、PVR、IPS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膀胱损伤及TUR综合征患者,无输血患者,无术后尿道外口狭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学习曲线方面,经尿道摩西钬激光前列剜除术的学习曲线较短。结论经尿道摩西钬激光前列剜除术安全性高、风险较小、疗效良好、术后康复快,且学习曲线较短,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切除术 激光,固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功率钬激光前列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BPH)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接受65 W小功率钬激光TURP治疗,B组50例接受100 W大功率钬激光TURP治疗。记录两组切除样本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最大尿流量(Qmax)、残尿量(PVR)、国际前列症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Qmax及PV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Qmax高于术前,而PVR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IP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PSS、QoL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2.00 %比14.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功率钬激光TURP术应用于良性前列增生的治疗中,与大功率的效果相近,均能够提高Qmax,降低PVR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良性 钬激光 小功率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切除术后影响前列尖端、基底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前列切除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7±5.8)岁。前列体积(38.7±25.21)ml。术前tPSA(35.39±51.69)ng/ml,f/tPSA 0.11±0.08。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共穿刺13针,前列穿刺阳性针数(BPC)比率(45.07±25.21)%。D’Amico前列癌危险度分级低危10例(5.6%),中危9例(5.0%),高危161例(89.4%)。180例均行根治性前列切除术,其中178例行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手术,2例行开放手术,均采用筋膜外切除,并行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切缘情况将患者分为切缘阳性、切缘阴性、尖端阳性、基底阳性4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患者年龄、前列体积、tPSA、f/tPSA、BPC比率、D’Amico危险度分级、pT分期、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切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80例术后病理分期pT1期4例(2.2%),pT2期76例(42.3%),pT3a期52例(28.9%),pT3b期(24.4%),pT4期4例(2.2%);盆腔淋巴结转移17例(9.4%),无转移163例(90.6%)。Gleason评分6分23例(12.8%),3+4=7分54例(30.0%),4+3=7分36例(20.0%),≥8分67例(37.2%)。切缘阳性97例(53.9%),其中尖端阳性78例,基底阳性51例,切缘阴性8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3b期(OR=6.871,P=0.010)、pT4期(OR=12.130,P<0.05)、Gleason评分≥8分(OR=4.989,P=0.005)、盆腔淋巴结转移(OR=9.516,P=0.043)与切缘阳性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3b期(OR=5.782,P=0.030)、pT4期(OR=10.150,P<0.05)、Gleason评分≥8分(OR=11.130,P=0.012)是影响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3b期(OR=4.040,P=0.026)、Gleason评分≥8分(OR=2.390,P=0.010)与尖端阳性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8分(OR=1.980,P=0.030)是影响尖端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Amico高危(OR=1.847,P=0.035)、pT4期(OR=1.780,P=0.001)与基底阳性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Amico高危(OR=1.540,P=0.041)是影响基底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根治性前列切除术患者的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与切缘阳性密切相关;Gleason评分与尖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D’Amico危险度分级与基底切缘阳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切缘阳性 尖端阳性 基底阳性 Gleason评分
  • 作者: 冯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3
  • 简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疾病对人们造成困扰,不仅给身体带来了疼痛,更对患者身心健康和正常社交造成影响,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疾病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治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通过尸检发现的前列癌也被称为前列潜伏癌。了解前列潜伏癌有助于全面认识前列癌,指导临床工作。现有的尸检研究提供了前列潜伏癌的患病率、Gleason评分、肿瘤体积、前列包膜外侵犯以及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然而,不同的研究在研究时间、人群、研究方法以及结果呈现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整合这些结果较为困难。本文综述了目前前列潜伏癌的尸检研究结果,分析了尸检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潜伏癌 尸检
  • 简介:摘要前列穿刺存在漏诊前列癌的可能,重复穿刺有其必要性。本文对前列重复穿刺独立危险因素、穿刺途径选择和穿刺新技术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前列重复穿刺适应证的认识。对符合前列重复穿刺的患者,推荐使用mpMRI靶向穿刺,以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癌的检出率,减少无临床意义前列癌的检出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重复穿刺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前列癌是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前列特异抗原(PSA)作为前列癌筛查中应用最广泛的血清学指标,在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PSA灵敏度较高,使很多非前列癌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穿刺活组织检查或过度治疗。与PSA相比,新血清学指标前列健康指数(PHI)具有更高的诊疗价值。PHI能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组织检查,还可对根治性前列切除术(RP)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提高患者主动监测的积极性,为临床医师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PHI对前列癌的诊断价值、PHI与肿瘤体积的关系、PHI与其他影像学联合诊断及对行RP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健康状况指标 前列腺特异抗原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