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修复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术切除瘢痕的同时制作条状瘢痕组织瓣旋转填补于下睑组织并向内眦或外眦处骨膜固定悬吊下睑。术后随访测量下睑缘位置,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26例(26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5~67岁,平均38岁,下睑退缩合并颧颊部瘢痕13例、下睑退缩合并上睑瘢痕9例、下睑退缩合并颞部瘢痕4例。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26例患者下睑退缩均获显著改善,功能正常,下睑无外翻和内翻。术后除1例眼睑轻度闭合不全,3例早期眼干不适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带蒂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修复外伤性下睑退缩,既可松解瘢痕挛缩,也可利用多余的瘢痕组织悬吊支持退缩下睑,不增加额外的切口,治疗效果确切,实用性强,对于轻、中程度的外伤性下睑退缩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眼睑 眼睑外翻 外科皮瓣 瘢痕 眼外科手术 修复重建 下睑退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悬吊牵引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Cobb角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反悬吊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反悬吊牵引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治疗,均训练12周。对比两组训练后的总有效率、椎弓根对称度,训练前后的躯干位移距离、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脊柱侧屈肌力。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9)高于对照组(70.00%,28/40),P<0.05;观察组躯干位移距离、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度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左侧屈肌力和右侧屈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训练后,观察组椎弓根对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反悬吊牵引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治疗青少年AI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Cobb角、躯干位移距离顶椎椎体旋转度和疼痛感,提升其脊柱侧屈肌力,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脊柱侧弯 青少年 反悬吊牵引 渐进性抗阻训练 Cobb角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无注气悬吊腔镜技术在治疗肋骨分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探讨该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行无注气悬吊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单纯肋骨分叉畸形患儿,排除合并漏斗胸、鸡胸、Poland综合征等其他胸壁畸形和采取观察或支具保守治疗的病例。最终入组278例,男183例,女95例;年龄(5.7±2.5)岁。入组病例中单根叉状肋242例,多根叉状肋36例;右侧184例,左侧68例,双侧26例。总结分析叉状肋患儿的性别、年龄、畸形位置与分型、围手术期及随访等情况。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肋骨分叉畸形按照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第5、第4、第3、第6。手术(64.5±16.1)min,术中出血(4.8±2.1)ml。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7~12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无注气悬吊腔镜技术在肋骨分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相较于开放手术,该手术损伤小、切口小而隐蔽,前胸无手术瘢痕。无注气悬吊腔镜辅助技术可以作为治疗肋骨分叉畸形手术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叉状肋 悬吊技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后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搜集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后疗效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用RevMan 5.3软件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制定合适的效果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661例患者,其中研究组312例,对照组3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OR值为4.88,95% CI:2.69,8.85,手术治疗失败率OR值为0.20,95% CI:0.11,0.37,并发症OR值为0.22,95% CI:0.14,0.34,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时,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均能获得较满意疗效,但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并发症更低,满意度较高。

  • 标签: Meta分析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额肌瓣悬吊术 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已成为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治疗的一线术式,但吊带所特有的并发症,如暴露、疼痛、异物感、排尿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等也呈增多趋势,甚至需要吊带植入后再部分或完全取出才能解除患者的症状及心理负担,但目前对于吊带的部分或完全取出尚无指南级别的证据及足够的临床经验。本文对1例因压力性尿失禁行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后因阴道局部不适而要求取出吊带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耻骨后吊带的完整取出。经过术前的充分评估,分阴道部分、耻骨后及皮下部位分次完整取出吊带是可以完成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袢钢板弹性悬吊下尺桡关节(DRUJ)治疗DRUJ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DRUJ脱位的患者15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对比其术前术后腕关节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术后患侧及健侧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两侧关节功能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期间所选患者无切口感染、脱位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X线片示关节脱位得到有效复位且合并患侧尺桡骨远端骨折者骨折均已良好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10分,良4分,可1分。术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健侧与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伸活动度为,(109.33±15.91)°比(106.40±16.20)°,t=1.596,P>0.05;尺桡偏活动度为,(61.33±6.67)°比(59.87±7.69)°,t=1.703,P>0.05;旋前旋后活动度为,(111.67±11.44)°比(109.13±13.64)°,t=1.557,P>0.05]。结论带袢钢板弹性悬吊治疗DRUJ脱位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下尺桡关节 脱位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微创悬吊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人工晶状体脱位31例(31只眼),均采用以8-0聚丙烯缝线行"单向四环"技术联合无线结巩膜间"Z"字缝合的改良微创悬吊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BCVA, logMAR)为0.48±0.31,优于术前的0.74±0.46(P=0.001);眼压为(17.65±1.85)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17.77±3.92)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76.87±437.95)个/mm2,低于术前(2 601.39±470.61)个/mm2(P<0.001);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微创悬吊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早期效果良好,可改善视力,无并发症。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晶状体,人工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LUS)联合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效果及对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PF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LUS+TVT组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组,每组34例。LUS+TVT组采用LUS联合TVT治疗,TVH组采用TVH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盆底障碍功能量表(PFDI-20)评分、性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简表( PISQ-12)评分]、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VH组比较,LUS+TVT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短,术中失血量少(P<0.05);术后2、6、12个月,LUS+TVT组PFDI-20评分低于TVH组(P<0.05);术后6、12个月,LUS+TVT组PISQ-12评分高于TVH组(P<0.05)。术后12个月,LUS+TVT组POP复发率为2.94%(1/34),SUI复发率为5.88%(2/34),均低于TVH组的23.53%(8/34)、44.12%(15/34),P均<0.05。LUS+TVT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34)低于TVH组(23.53%,8/34),P<0.05。结论LUS联合TVT治疗PFD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和盆底功能,并发症少,并能减少复发,提升其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 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疾病,发病率高,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提出的新分级方法,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内界膜剥除方式的改良、黄斑扣带材料的革新等在传统内外路手术的基础上为MT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治疗方式如激光后玻璃体牵引松解、酶促玻璃体溶解、后巩膜交联等也开始受到关注,通过联合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玻璃体切除设备的改良,未来有望为MTM患者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综述 近视,退行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后发生吊带膀胱侵蚀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例TVT术后发生吊带膀胱侵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膀胱镜检查明确有吊带膀胱侵蚀的发生。5例患者均为单侧吊带膀胱侵蚀,其中膀胱左侧壁侵蚀3例,右侧壁侵蚀2例。分析发生吊带膀胱侵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5例患者均通过膀胱切开手术切除了暴露于膀胱内的吊带,并通过吊带松解手术调整了吊带的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无继发出血、感染和尿瘘的发生。至随访结束,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发生。结论膀胱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膀胱、吊带悬吊"宁松勿紧"、选用大孔径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轻质吊带,均可降低吊带膀胱侵蚀的发生。对于发生吊带膀胱侵蚀的患者,一期行开放手术下吊带的切除和松解手术安全、可靠,术后并未导致尿失禁的复发。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膀胱 侵蚀 经耻骨无张力尿道悬吊术
  • 简介:摘要选取20例进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胃悬吊组10例)和对照组(肝悬吊组10例),结果表明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拔除引流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悬吊术相较于传统的肝悬吊术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中更灵活多变,易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21年2月本院94例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2组均治疗6周,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下肢功能,Berg平衡功能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浆TC、TG、LDL-C水平;随访3个月,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5、4.54,P值均<0.01),FMA、BB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0、3.10、7.57,P值均<0.01);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4、3.81、4.23,P<0.05或P<0.01),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0、4.27、3.61,P值均<0.01)。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4.47%(35/47)、对照组为51.06%(2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19)。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下肢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中风后遗症 下肢 偏瘫 补阳还五汤 悬吊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悬吊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干预8周后,对比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ASIA评分[(37.55±5.04)分]、BBS评分[(42.03±5.68)分]及TCT评分[(49.43±8.10)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以3~4级为主,对照组FAC分级以1~3级为主,干预后观察组FAC分级≥3级占比(54.76%)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悬吊运动训练 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器与牵引床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7例;年龄30~64岁,平均47.1岁。骨折根据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17例。根据辅助复位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4例(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对照组22例(采用牵引床复位),两组均采用FNS固定。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股骨颈短缩程度、术后3、6、12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手术时间[57.5(54.0, 64.5) min]、复位时间[(16.3±3.0)min]和透视次数[(20.5±4.6)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5.0(71.3, 92.0)min]、复位时间[(21.0±6.0) min]和透视次数[(29.7±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患者股骨颈短缩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2.5%,3/24)显著低于对照组(40.9%, 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牵引床,双反牵引器辅助FNS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更简单、花费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和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牵引术 双反牵引 牵引床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额肌瓣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上睑下垂术后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3篇文献共1 308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研究组用额肌瓣悬吊术,对照组用提上睑肌缩短术。两组术后疗效比较,OR=2.91,95% CI:1.57~5.39,P<0.01。两组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程度MD=-1.05,95% CI:-1.43~-0.68,P<0.01。两组术后上睑下垂欠矫发生率比较,OR=0.24,95% CI:0.16~0.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术后疗效优于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并发症更少。

  • 标签: 专题Meta分析 治疗结果 额肌瓣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 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尾部悬吊(简称尾悬)组(45只)。尾悬组采用-30°尾部悬吊建立模拟失重效应动物模型。分别在尾悬前及尾悬4、8周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度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两组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分别在尾悬前及尾悬4、8、10、12周后采用EDI-OCT测量两组大鼠脉络膜厚度。结果尾悬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9,P<0.001),且随着尾悬时间延长,其厚度呈下降趋势。尾悬8周后,尾悬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01)。尾悬组大鼠在尾悬4、8、10、12周后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12.78、9.69、6.39,P值均<0.001);不同时间点尾悬组大鼠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08,P<0.001);随着尾悬时间延长,脉络膜厚度及其与尾悬前的差值均呈上升趋势,8周后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结论随着尾悬时间延长,尾悬组大鼠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脉络膜厚度变化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

  • 标签: 大鼠 失重模拟 视网膜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在医源性下睑异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外路法眼袋整复术后所致下睑退缩或外翻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利用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进行下睑眼轮匝肌肌皮瓣的眶骨内骨锚定矫治下睑异位。术后对矫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64只眼),年龄27~61岁,平均43岁;包括下睑退缩11例(12只眼),下睑外翻36例(52只眼);其中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37例,多次治疗患者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4个月,其中46例(63只眼,98.4%)术后下睑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明显异位、外翻畸形及眼睑闭合不全,手术效果满意;1例(1只眼,1.6%)术后锚定区域感染,经处理后感染被控制,伤口愈合,下睑异位得到改善,形态满意,未见复发。结论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技术是矫正医源性下睑异位的良好方法,该微创、安全且效果显著,提供美观和稳定的长期效果。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下睑异位 下睑退缩 下睑外翻 带线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单切口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191例(223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9例,女62例,年龄3~15岁。术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前弱视49眼,术后11眼弱视治愈。201眼(90.13%)效果良好,8眼(3.59%)过矫,14眼(6.28%)欠矫。上睑内翻6眼,结膜脱垂者3眼,暴露性角膜炎12眼,眉眶部血肿4眼。结论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 标签: 悬吊术,额肌瓣,扇形,单切口 上睑下垂,先天性,中重度,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