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直肠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奥铂(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1 500 mg口服、2次/d,第2~15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首次静脉滴注奥铂次日,卡培他滨尚未使用时,患者出现乏力、恶心、下肢肌肉酸痛、肌无力和浓茶色尿。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1 453 U/L,肌红蛋白>1 000 μg/L,尿素氮50.0 mmol/L,肌酐192 μmol/L,尿酸1 071 μmol/L,血钠123 mmol/L,血磷4.36 mmol/L,碳酸氢根5.0 mmol/L;血气分析示pH 7.3,二氧化碳分压19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110 mmHg,乳酸1.5 mmol/L,剩余碱-15.5 mmol/L。诊断: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考虑与奥铂有关,给予营养支持、补液、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治疗,第2天患者下肢肌肉酸痛症状缓解;第3天肌肉酸痛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第4天,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7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0 μg/L,肌红蛋白51 μg/L,尿素氮4.8 mmol/L,肌酐66 μmol/L,尿酸179 μmol/L,血钠134 mmol/L,血磷0.43 mmol/L;血气分析示pH 7.4,二氧化碳分压35 mmHg,氧分压100 mmHg,乳酸1.2 mmol/L,剩余碱-1.3 mmol/L。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奥沙利铂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了1个周期奥铂+卡培他滨化疗,7个周期奥铂+雷替曲塞化疗。患者术前胸部CT未见间质性改变。8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改变,考虑与奥铂有关。给予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和其他对症治疗31 d后,胸闷、气促症状缓解,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病变明显减轻。

  • 标签: 奥沙利铂 肺疾病,间质性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班是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主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之一,明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稳定的血浆浓度、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较高的患者依从性是它的优势。但临床上观察到用药个体之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差异,以及药物导致的大出血事件,使班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现简述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着重讨论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为班的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药物代谢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班是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主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之一,明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稳定的血浆浓度、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较高的患者依从性是它的优势。但临床上观察到用药个体之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差异,以及药物导致的大出血事件,使班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现简述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着重讨论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为班的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药物代谢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1例62岁女性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接受奥铂甘露醇注射液(第1天)+替吉奥(第1~14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每次应用奥铂甘露醇注射液前3 h予地塞米松等药物预处理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第1周期化疗期间,患者除恶心、乏力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未予干预。第2周期奥铂甘露醇注射液滴注结束后约2 h,患者四肢肿胀、潮红,皮肤出现红色斑片,之后红斑增多并融合成片,足部皮肤脱屑,经抗过敏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第3周期奥铂甘露醇注射液滴注结束后约3 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抓痕;之后,部分皮肤可见大水疱,关节屈曲处水疱裂开,有渗出液浸渍。给予甲泼尼龙等抗过敏治疗,4 d后患者全身皮肤呈鳞片状脱屑,手足皮肤呈手套状脱落,诊断为剥脱性皮炎;9 d后患者皮肤颜色变浅,无新发皮疹。考虑剥脱性皮炎由奥铂甘露醇注射液所致,将化疗方案更改为多西他赛(第1天)+替吉奥(第1~14天),患者未再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 标签: 奥沙利铂 皮炎,剥脱性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皮肤疾病,丘疹鳞屑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度胺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8月31日),收集度胺及其类似物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相关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用药情况、肝损伤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状况、肝损伤分型等)以及处置和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6~93岁,平均60岁;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者16例,浆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1例;应用度胺者9例,来那度胺6例,泊马度胺3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232 d,≤60 d者15例;肝细胞损伤型9例,胆汁淤积型7例,因缺少数据未判定分型2例。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总胆红素升高(14例)、碱性磷酸酶升高(12例);15例有临床表现记录,主要为黄疸(13例)、乏力(7例)和恶心(4例)。诊断肝损伤后18例患者均停用度胺或其类似物,其中4例予对症支持治疗;13例停药后7~28 d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5例死亡(2例死于肝衰竭,3例死于原发病或其他合并症)。结论度胺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相似;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好转或恢复正常,但少数可进展为肝衰竭致死亡。

  • 标签: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泊马度胺
  • 简介:摘要奥铂(OXA)为第3代铂类抗癌药,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OXA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门静脉高压等。其发生机制与OXA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造成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肝窦内血小板聚集和血管阻塞等密切相关。SOS的发生与OXA累积剂量和治疗周期有关,脾肿大是OXA相关SO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小板减少、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升高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升高也可预测SOS的发生。既往有慢性肝病尤其是存在门静脉高压者须慎用OXA。OXA治疗期间应警惕SOS的发生,出现可疑SOS的症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停药有利于肝纤维化逆转,严重肝纤维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奥沙利铂 抗肿瘤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班因口服方便、起效迅速、与药物相互作用少、不受食物影响、无需监测以及固定剂量使用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成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然而在儿童患者中使用仍存在争议。班EINSTEIN-Jr临床试验及国内外临床案例数据证实了其用于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有效性。因此,班可考虑替代标准抗凝方案治疗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现就班在儿童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利伐沙班 直接口服抗凝剂 血栓栓塞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术(RFA)后奥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8年阜阳市人民医院和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编号1~43号,其中奇数为A组(22例)采用RFA+奥铂方案治疗,偶数为B组(21例)采用RFA+奥铂+胸腺法新方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肝功能(AST、ALT、TBIL)、白蛋白、血清指标(CEA、AFP)、近期疗效、1年总生存率、不良反应进行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CD3(+)、CD4(+)、CD4(+)/CD8(+)、AST、ALT、TBIL、白蛋白、CEA、AFP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RFA后奥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方案可改善晚期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近期疗效和1年总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肝肿瘤/射频消融术 肝肿瘤/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anti-FⅩa)监测班血药浓度,研究该实验评估出血风险的临界值及其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于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患者368例,男201例,女167例,年龄(62.8±15.7)岁,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105例,61~70岁组135例,≥71岁组128例。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发色底物法检测anti-FⅩa,定量测定班血浆浓度。anti-FⅩa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用χ2检验进行阳性率比较;用ROC曲线分析anti-FⅩa评估出血风险的诊断性能;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61~70岁患者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0岁组(U值分别为5 618和5 725,P值分别为0.006和0.011);≥71岁患者组的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1~70岁组(U值分别为6 438和6 317,P值均<0.001)。61~70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60岁组(χ2=3.06,P<0.05),≥71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χ2=0.35,P>0.05)。出血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U值分别为1 429和2 185,P值分别为<0.001和0.001)。ROC显示,血药浓度峰值评价总体人群和≥61岁人群出血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0.8 ng/ml和209.9 ng/ml时,敏感度为90.9%和95.0%;谷值临界值分别为35.1 ng/ml和39.1 ng/ml时,敏感度为72.7%和70.0%,但上述临界值的诊断特异度较低。生存分析显示,以35.1 ng/ml作为谷值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的患者的出血风险累计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 χ2=4.513,P=0.034)。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预测出血风险的HR分别为1.023(95%CI:0.834~1.256)和0.948(95%CI:0.773~1.164)。结论出血患者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其中血药浓度峰值对出血风险的敏感性高,血药浓度谷值水平的增高提示短期内的出血风险概率增加,但无论峰值和谷值,其评估出血风险的特异性均较低,单独应用时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不具备直接的指导意义,建议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

  • 标签: 因子Ⅹa 利伐沙班 血药浓度 血液凝固试验 出血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耐奥铂(L-OHP)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L-OHP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T-29、耐药细胞株HT-29/L-OHP。噻唑蓝(MTT)法检测0~72 h细胞活性。以5 μmol/L的薯蓣皂苷处理细胞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薯蓣皂苷干预48 h对HT-29/L-OH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肺耐药蛋白(LRP)、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Livin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活性的影响。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ANOVA分析和t检验。结果MTT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对HT-29、HT-29/L-OHP细胞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特征(P<0.05)。5 μmol/L的薯蓣皂苷处理后HT-29/L-OHP细胞凋亡率处理组为(19.05±2.99)%,对照组为(9.07±2.84)%(t=5.928,P<0.01);处理组HT-29/L-OHP细胞迁移率为(50.45±10.77)%,对照组(78.25±10.16)%(t=-4.599,P<0.01);处理组HT-29/L-OHP细胞穿膜数[(93.50±16.12)个],对照组[(150.67±20.85)个,t=-5.313,P<0.01]。薯蓣皂苷处理后HT-29/L-OHP细胞中MDR1、bcl-2、CXCR7、MMP-2明显降低,bax增高(RT-qPCR结果:t=6.052、4.699、6.082、2.882、-5.215,P<0.05;Western blot结果:t=5.569、4.162、5.284、3.438、-4.299,P<0.05);LRP、Livin无明显变化(RT-qPCR结果:t=0.188、0.706,P>0.05;Western blot结果:t=0.184、0.188,P>0.05);HT-29/L-OHP细胞Caspase-3活性在处理组(1.63±0.33),对照组(0.77±0.13)(t=5.939,P<0.01)。薯蓣皂苷与L-OHP联合应用对HT-29/L-OHP的抑制率为(71.42±7.83)%,L-OHP组为(35.90±7.51)%,薯蓣皂苷组为(44.03±6.37)%(F=39.361,P<0.01)。结论薯蓣皂苷可能通过调节多种基因表达而减轻结肠癌细胞对L-OHP的耐药性。

  • 标签: 结肠癌 薯蓣皂苷 奥沙利铂 药物抵抗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胃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接受SOX方案化疗:奥铂注射液20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 h(第1天),替吉奥60 mg口服、2次/d(第1~14 d);每3周为1个周期。在第3周期治疗期间,输注奥铂1周后,患者突然出现耳聋及视物模糊症状。经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急性视神经炎。考虑患者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急性视神经炎与奥铂相关。停止化疗,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改善微循环治疗,1周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正常,但是耳聋症状持续存在。

  • 标签: 奥沙利铂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视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口服华法林,观察组口服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45/46)高于对照组(80.4%,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均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FEV1、FEV1%、FEV1/FVC、MVV%治疗前分别为(1.20±0.19)L、(54.66±9.39)%、(59.04±8.55)%、(54.54±9.33)%;治疗后分别为(1.82±0.29)L、(70.12±12.49)%、(78.7±10.42)%、(76.55±11.25)%,t=-11.262、-7.090、-8.165、-14.803,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FEV1、FEV1%、FEV1/FVC、MVV%分别为(1.22±0.15)L、(52.98±8.77)%、(61.17±9.44)%、(53.36±9.45)%;治疗后分别为(1.45±0.36)L、(60.05±10.38)%、(72.11±8.52)%、(64.11±10.46)%,t=4.518、-3.153、-6.440、-5.157,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t=-5.395、-4.205、-3.406、-5.822,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78.37±8.55)mmHg、(7.28±9.06)mmHg,治疗后分别为(91.61± 8.13)mmHg、(87.6±13.62)mmHg,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76.65±7.06)mmHg、(68.01±9.72)mmHg,治疗后(85.91±8.22)mmHg、(2.38±9.65)mmHg],而PaCO2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2.30±6.23)mmHg比(51.8±8.33)mmHg,t=-9.03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3.11±7.90)mmHg比(63.09±6.49)mmHg,t=11.450,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342、-8.549、5.848,均P<0.05);两组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49±0.44)mg/L,(1.62±0.33)mg/L,t=10.23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48±0.43)mg/L,(1.96±0.38)mg/L,t=5.264,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t=4.538,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11/46)、19.6%(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安全可靠。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功能试验 血气分析 利伐沙班 华法林
  • 简介:摘要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皮肤浅层血管丛微血管血栓导致的慢性皮肤缺血坏死性疾病,该病少见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抗凝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得到公认,但广泛应用受到用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Xa因子抑制剂班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血栓及因此造成的溃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少,口服方便。我们联合或单独使用班治疗3例青斑样血管病,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皮肤疾病,血管性 抗凝药 治疗结果 青斑样血管病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班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活性差异及其与凝血因子的关联。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8例,按照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按照临床给予的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6例,A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治疗,B组单用班(2.5 mg/次,2次/d)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班治疗,阿司匹林和班用法同A、B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凝血酶诱导的最大振幅(M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等血小板活性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经阿司匹林和班治疗后的药物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凝血酶诱导的MA值、CD62P和PAC-1和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PT和APT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率C组>A组>B组,即阿司匹林联合班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单用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和班组治疗后总有效比较,阿司匹林优于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班可影响血小板活性,阿司匹林联合班能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栓形成,较单用班或者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好。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性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胺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度胺治疗。3周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8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精氨酸酶1(Ar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伤、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皮疹)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rg-1、VEGF、iNOS水平[(12.38±2.50)ng/ml、(20.11±10.02)pg/ml、(14.96±3.72)U/ml]低于对照组[(14.29±2.40)ng/ml、(32.72±10.43)pg/ml、(16.77±3.80)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Arg-1、VEGF、iNOS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外周T细胞淋巴癌 CHOP方案 沙利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防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相关并发症应用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关节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抽取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栓塞性病史或出血性病史,共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班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依诺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切口瘀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液学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输血量等相关指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实验组早期出血并发症事件多于对照组(χ2=6.574,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基本相同,两组的输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班作为抗凝药物,提供了抗凝治疗的便捷性,但其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略高于依诺肝素,临床工作中可考虑分阶段使用以使得患者的受益最大化。

  • 标签: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曲辛联合莫、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n=45)行氟哌噻吨美曲辛、莫、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n=45)行莫、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氟哌噻吨美曲辛、雷贝拉唑、莫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莫沙必利 雷贝拉唑
  • 简介:摘要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为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诸多城市交通呈拥挤态。地铁能够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缓解与改善地面交通情况,切实满足社会公众出行需求。地铁的运输能力非常强,并且时间准确性高,同高效的运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地铁运营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把地铁的效用与价值充分的发挥出。地铁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效率的基础,也是推动城市稳定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城市地铁 安全信息化 管理 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