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氧化损伤介导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氧化损伤作为神经退行疾病中不可忽视的诱因,使铁死亡与神经退行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就铁代谢和铁死亡在神经退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铁死亡抑制剂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旨在更进一步理解神经退行疾病的病理特点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铁代谢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补体3(C3)-补体3a受体(C3aR)通路是经典补体激活的重要通路之一。大量研究显示C3-C3aR通路可以介导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轴相互作用于神经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C3-C3aR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癫痫等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围绕C3-C3aR通路在几种重要的神经退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讨论C3-C3aR通路在相关神经退行疾病中的作用,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补体3-补体3a受体通路 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轴
  • 作者: 倪婕 王俊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78;神经退行性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疾病为一组不明原因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损害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等,其发病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线粒体基因的点变异、插入缺失变异以及拷贝数变异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线粒体基因变异与神经退行疾病发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这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线粒体基因变异 阿尔兹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神经细胞衰老参与了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过程,但既往研究多集中于神经元衰老方面,而近年来的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衰老的星型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了更大的转变,提示其在神经退行疾病中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围绕星形胶质细胞衰老以及其对神经退行疾病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细胞衰老与神经退行疾病发病机制间的关联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将来的药物开发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 衰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疾病是以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水通道蛋白4(AQP4)是水通道蛋白家族的成员,对维持脑内水稳态起到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AQP4具有通过类淋巴系统引流脑组织代谢废物、参与物质交换等功能。文中总结了目前AQP4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水通道蛋白质4 类淋巴系统
  • 简介:摘要钙稳态失衡和自噬异常是PD、AD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退行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显示,细胞不同储钙区室可经钙通道或钙离子(Ca2+)相关信号蛋白影响自噬,例如细胞膜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内质网钙通道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途径、线粒体Ca2+摄取相关的钙单向转运体(MCU)、溶酶体钙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粘蛋白1(TRPML1)和两孔通道、胞浆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激酶β(CaMKKβ)/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等。本文现围绕神经退行疾病中细胞内不同储钙区室和胞浆Ca2+调控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同道对其的认识。

  • 标签: Ca2+ 储钙区室 钙通道 自噬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通过序列特异地与疾病相关靶基因信使RNA结合,改变或减少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ASO药物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罕见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类疾病等的治疗领域。基于ASO的序列和化学修饰的改进,近年来在治疗神经退行疾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神经退行性疾病 化学修饰 治疗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是许多神经退行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噬神经组织病毒感染、中风等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神经元和轴突功能失调或丧失。慢性免疫活化是目前已知的众多触发因素中最常见因素。CNS属于免疫豁免环境,但其中仍存在免疫反应。CNS免疫反应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与CNS渗透性T细胞等其他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介导。现就参与CNS中免疫反应的相关细胞、分子及其在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进行综述,进而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退行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反应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以神经元渐进性退变死亡,进而导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近年来,神经退行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较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内源性的游离蛋白质及多肽分子,间接反映活体细胞内部的代谢变化和生理病理信息。笔者旨在阐述APT的技术原理,并综述其在神经退行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酰胺质子转移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创伤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标志物能够在重度神经元丢失出现之前检测到疾病的病理变化,以促进疾病的早期干预。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是一种新型的扩散MRI多室生物物理模型,能够量化神经突的密度与纤维分散程度,特异性地反映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目前,该技术已用于多种神经退行疾病的研究。本文就NODD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神经退行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亨廷顿病 神经突密度 方向离散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成像是基于化学交换及磁化转移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方法,可以选择性饱和特定代谢物中的可交换质子并向自由水进行磁化转移,从而通过检测自由水的信号强度间接反映特定代谢物的信号强度。基于此,CEST可以无需对比剂或放射性示踪剂的参与即可实现在体低浓度代谢物的无创检测,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神经退行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阐述CEST成像在神经退行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 简介:摘要为了限制腰椎活动度、缓解疼痛或促进腰椎融合,很多腰椎退行疾病患者术后会选择佩戴矫形器。然而,多数研究发现腰椎退行疾病术后使用矫形器并不能缓解疼痛或改善生活质量,而腰椎退行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残疾率、融合率和生物力学机制方面也未发现有力证据证实矫形器的作用,但在部分特殊情况,矫形器可能拥有潜在治疗价值。本文从矫形器的种类、临床应用效果、生物力学机制等角度进行相关文献回顾,以期为优化腰椎退行疾病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矫形器 腰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等退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对于小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的外泌体参与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外泌体的作用并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对于小胶质细胞的特点、功能、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特点和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退行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外泌体 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s)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可增殖、迁移、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Ls)。OLs的核心功能是产生髓磷脂,形成髓鞘包裹轴突,提高神经传导速率。近年来研究显示,在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疾病的病灶处存在大量OPCs,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髓鞘再生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OPCs未能分化为成熟的OLs或者形成的OLs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笔者现围绕OPCs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 髓鞘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导致大脑功能退化甚至丧失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围手术期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cognitive disorder, PCD)与神经退行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神经损伤后不易再生和修复,故迄今仍无有效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严重且持久的伤害。文章通过介绍端粒酶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分析其对神经退行疾病病理进程的影响,总结其在该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探讨其与PCD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端粒酶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退行性疾病 围手术期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棒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技术普及度有限,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采用改良Delphi法,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两轮问卷沟通和一轮圆桌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了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疾病专家共识。共识从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对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规范和推进其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一种参与细胞活化、增殖和迁移的多效性蛋白,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研究表明,Gal3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围绕Gal3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中作用机制及表达水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Gal3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新治疗靶点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半乳糖凝集素-3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疾病患者243例,随访时间平均5.6年(范围48~148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52例,腰椎管狭窄症91例。单节段167例,双节段71例,三节段5例。所有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和(或)间歇性跛行。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3个月以内)和术后并发症(3个月以后)发生情况。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Grading Scale,UCLA)评价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ODI由术前55.1%±16.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1)。VAS评分由术前(6.4±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 0.01)。术后共25例(10.29%)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1.23%)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5.35%),包括脑脊液漏和切口愈合不良各5例(2.06%),切口深部感染3例(1.23%);术后并发症12例(4.94%),包括6例(2.47%)螺钉松动、3例(1.23%)螺钉断裂、3例(1.23%)症状性ASD(2例行再次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手术节段复发。末次随访时41例(16.87%)患者出现影像学ASD,UCLA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1)。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结合减压治疗腰椎退行疾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ASD发生率。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腰腿痛正成为当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每年因腰腿痛所带来的社会损失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生物医学界对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炎症因子是由组织细胞分泌的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大量实验研究均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与髓核突出后刺激机体产生的炎症因子、退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下游表达产物有关。IL-1、IL-6、TNF-α、MMPs、TGF-β等作为主要的炎症因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炎症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主要途径,炎症因子通过与不同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调控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诱导免疫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功能。对各炎症因子在机体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信号通路转导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LDH的发生机制,也将为临床腰椎退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大多只关注某一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但不同炎症因子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之间往往通过特殊的途径相互影响、相互串扰,形成一张复杂而精密的信号转导调控网络,共同调节机体中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且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作用,研究单一信号网络对疾病的影响无法全面解释疾病的成因和相关临床表现。因此,阐明各炎症因子在腰椎退行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索分析各因子间通过何种方式相互调节将为了解腰椎退变的机制及今后探索防治LDH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