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的古代汉语里,不存在具有今天现代意义的“美术”一词。“美术”这个词汇最初是由日本人将英语Art一词首先译为汉字的。而Art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语,自文艺复兴以来,泛指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在内的艺术门类。19世纪末,“美术”一词由日文转译到中国,植入中文语言系统之后,也成了一个学术界和思想界被频繁使用的词汇,但每个使用者又往往理所当然地赋予它各自的含义。

  • 标签: 陈树人 北京美术学校 古代汉语 “洋为中用” 时事画报 岭南画派
  • 简介:公共性问题的一部分是事实性问题:哪些广义物品的排他性使用的成本很高?哪些行为方式或措施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公共性影响?广泛传播的信息和人们普遍拥有的信念的作用如何?另一部分则是价值理念和这样的理念该如何实现的问题。什么算是公共利益?公共物品、公共利益和公共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而一个跟正义视野有关的严肃问题是,须如何界定公共机构的恰当作为和此类机构中的成员的恰当行为?

  • 标签: 共性问题 视野 古代 中国 行为方式 公共利益
  • 简介: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自19世纪形成以来,其研究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次转型,即影响研究、去政治化的审美研究和跨学科比较,以及后殖民研究(巴斯奈特37-47)。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每一次转型都回应了特定的历史脉络。影响研究回应了民族国家(在欧洲)确立的问题。在"二战"之后的反民族主义思潮(张隆溪12)中,美国学派的学者倡导一种"去政治化"(巴斯奈特39)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其哲学背景是形式主义对实证主义的取代。

  • 标签: 去政治化 主体性 后殖民研究 巴斯奈特 中国学术 美国学派
  • 简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书写的历史,哈萨克族女性作为哈萨克族社会的半边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原始社会关于哈萨克族族源和族名“白天鹅”的神话传说,

  • 标签: 哈萨克族 形象研究 女性 民歌 人类社会 神话传说
  • 简介:本文通过对王船山"合知能而载之一心"观念的解读,分析"己""物""能""所"等认知概念,阐述学思与格致的认知方法,探讨船山关于认知来源于实践思想的深层原因,从多个层面对王船山的认知思想进行了研究研究船山的认知思想,不仅能管窥中国传统的认识论,还能够通过船山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流、基础与未来有更准确的认识。

  • 标签: 王船山 认知 毛泽东 《实践论》
  • 简介:黔中王门李渭的思想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在心性论上,他固然对阳明心性思想也有所认识,但更重"仁"的讨论,直接以仁为体。这既表现一种回归先秦孔孟之根本精神的倾向,更是为了对治有些阳明后学理论的流弊。如此,他在功夫上选择和发展上,从"毋意"说转向了"先行"论,这是他对心性本体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李渭首先以"毋意"为学说主旨,把源于孔子的"毋意"与孟子、程颢的观点结合起来,对"毋意"做了心学的诠释、发挥。而"先行"说是把阳明学"知行合一"论与孔子以来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其说剑走偏锋只重"行"的目的,是为反对"良知现成"论带来的空疏流弊。

  • 标签: 李渭 王阳明 仁体 毋意 先行
  • 简介:近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成为众多学科门类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以“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俱在”(郑樵1894)而蔚成风气。严复的《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先河。此后,不同学科门类的学术史研究各领风骚.欣欣向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再次形成热潮,外国文学学术史、学科史研究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 标签: 学术史研究 近代中国 英国文学研究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国别文学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 简介:一我同意这样的看法:近几十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相当活跃,相当多元,亦相当混乱,它一直处在各种“转型”中,至今也没有停歇。但是,这种“转型”存在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逐步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靠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转型” 误区 反思 当代形态 中国化
  • 简介:众所周知,“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一种新兴的“反学科知识实践”,或者说是一种新兴的学术探求范式或学术思潮。“文化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左翼思想界,1960年代中期逐渐进人高等教育体制,随后又扩散到世界各地,

  • 标签: “文化研究” 学术思想界 英国 实践 传统 大陆
  • 简介:20世纪20年末期代至80年代末期,中国文学理论和写作模式,主要有两个外来的路向选择和经验资源:一个是苏俄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一个是英美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经过苏联的对抗和改造(外国的古典文学,也经过同样严格的意识形态化过滤(1)),已变成结构单一的“苏维埃文学”。

  • 标签: 路向 莎学研究 梁实秋 中国文学理论 意义 人性
  • 简介:2016年6月6日,由吉林省文艺理论研究室、《文艺争鸣》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松苑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强化史料意识,助推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问题展开了研讨。《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主持了开幕式,

  • 标签: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历史化 文艺争鸣 史料研究
  • 简介: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对当代文学的史料问题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我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对于史料的想法,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我做的基础工作在座的学者都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发起者和践行者,我从各位的著述中受益良多,

  • 标签: 《废都》 当代文学 批评指正 文学史料 孙见喜 践行者
  • 简介:在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中,杨周翰堪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早年领衔主编《欧洲文学史》,对现代主义以前的欧洲文学有着总体的把握和精当的描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他步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并开始发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的论文。但他的研究并没有受到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而是强调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一定要有中国人的灵魂,也即从中国学者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文学;此外,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学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他也能自觉地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研究。即使在对国别文学——英国文学的研究中,他也始终贯穿着一种比较的视野和中国的理论视角。这些都是他能够赢得国际学界尊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并继承他留给我们的遗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杨周翰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的视野 中国的视角
  • 简介:引言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著位置。丁玲的女性作家身份,以及她与政党政治之间的曲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她生活和写作带来的影响,使她与众不同,

  • 标签: 丁玲 文本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英译 选本 白露
  • 简介: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必然要以某种身份(i—dentity)示人,进而对自己及他人进行定位,这样才能促使交往行为继续进行下去,从这个角度讲,思考身份问题也是思考“我是谁”以及自己在社会或群体中的角色与归属的问题。①同时,身份还是一个跨越社会学、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的学科,

  • 标签: 话语 现状 维度 交往行为 身份问题 社会学
  • 简介:继闻一多(1899—1946)的学术兴趣转向对中国文学史与上古文化研究①之后,对于神话研究的倡导,在闻一多的学术研究中是极具特色的一个领域。1935年,闻一多开始在清华大学指导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此后则长期着力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之起源及其演变”。

  • 标签: 神话研究 学术成就 闻一多 中国古代神话 诗学 范式
  • 简介:一、中国人文学术的使命多年来,我有一个观点,我们所经历的现代,即与西方相遇的时代,相当于历史上五胡乱华的时代。这是一个黑暗、混乱和苦难的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我们不仅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而且面对文明的失败,即顾炎武所谓的"亡天下"。我们对自己的种族与自己的文化彻底丧失了信心。这是古人所没有面对过的巨大的黑暗深渊。

  • 标签: 现代文学研究 仰望星空 人文学术 亡国灭种 五胡乱华 现代性
  • 简介: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与遥远的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 标签: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
  • 简介: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管理机制和作家管理方式,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作家的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和稿酬两大部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上曾有"三名三高"(即名作家、名记者、名演员和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一说,作家位列其中,可见当时作家的收入水平与社会整体水平相较而言属于较高的群体。中心作家不仅能获得极高的荣誉,同时在收入方面也甚为丰厚。

  • 标签: 刘绍棠 傅雷 文艺管理 汤原农场 生活水平 五十年代
  • 简介:中亚东干文学是国际汉学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中亚东干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它在阅读时具有中国汉语的语音特征,但不用中文书写。常文昌主编的《世界华语文学的“新大陆”:东干文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对这一特殊的分支给予了关注。

  • 标签: 东干文学 文学论 新大陆 语文学 文学研究 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