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脑血管造影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查之中,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但是,患者穿刺处需要以沙袋压迫6-8个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加,故而需要对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现阶段,包括要进行预防性抗凝、康复锻炼及饮食、饮水指导、使用弹力绷带及体位放置等。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脑血管介入手术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科接诊脑血管介入手术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1人,前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满意度: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手术用护理干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手术 价值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青光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43例晚期青光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采用虹膜热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与并发症。结果40眼出院时眼压低于21mmHg,3眼出院时眼压在25~30mmHg之间。成功率为93%。总有效率为100%。视力不变的有2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7眼。35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8眼虹膜表面仍有少量新生血管。术后3~7天前房少量积血者吸收干净。2眼术中出血较多超过瞳孔中线者,术后2周前房积血全部吸收。全部病例眼痛等症状消失。角膜透明,滤过泡偏平,无Ⅱ度以上浅前房。无一例瞳孔区纤维素性渗出。结论晚期青光眼新生血管形成实施局部虹膜热凝联合小粱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眼压,也可以消退虹膜面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消除患者痛苦,还能恢复部分视力。

  • 标签: 晚期青光眼 虹膜新生血管 虹膜热凝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例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病例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在产前诊断该类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9408例胎儿资料进行分析,所有胎儿均采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对疑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走形异常的的病例,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声像图表现,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类,分析其三血管气管切面的特征表现。结果共发现18例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走形异常的胎儿,其中15例为右位主动脉弓,3例为左位主动脉弓。9例为右位主动脉弓伴随左位动脉导管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形成完全型“U”型血管环,1例右位主动脉弓并双侧动脉导管开放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形成完全型“O”型血管环,5例形成“C”型血管环其中3例左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形成不完全型“C”型血管环,2例绕食道后方右位主动脉弓形成不完全型“C”型血管环,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未形成血管环,即15例形成血管环,3例未形成血管环。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是诊断主动脉弓畸形的敏感且有效切面,其他切面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切面。可以有效提高该类异常的检出率。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主动脉弓畸形 血管环
  • 简介:[摘要 ] 目的 总结冠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管理策略,为综合医院病房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物资管理。结果 病房诊疗护理工作合理有序开展,实现了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病区工作人员冠肺炎零感染目标。结论 我科在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病房管理策略合理有效,能为综合医院病房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 ]新冠肺炎 病房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对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大白鼠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迁延期模型组、迁延期康脉Ⅱ号胶囊组、迁延期通塞脉片组,于造模后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迁延期康脉Ⅱ号胶囊组给予康脉Ⅱ号胶囊、迁延期通塞脉片组给予通塞脉片,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结果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凋亡,通塞脉片组凋亡细胞数量减少,而康脉胶囊组凋亡细胞数量减少较通塞脉片组更为明显。结论康脉Ⅱ号胶囊能明显减少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迁延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脉Ⅱ号胶囊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