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高血脂的药物。近年来他汀类药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洛伐他汀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培养并建立了鸡胚尿囊膜(CAM)模型,建立内皮祖细胞(EPCs)的体外培养体系,考察洛伐他汀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10,20mg·kg^-1洛伐他汀灌胃给药可抑制荷瘤小鼠体内高转移Lewis肺癌肿瘤的生长及转移(P〈0.05,

  • 标签: 抗新生血管形成 抗肿瘤作用 洛伐他汀 机制研究 他汀类药物 生长和转移
  • 简介:2006年4月28日至30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了以“心血管保护曙光”(ANewDawninCardiovascularProtection)为主题的一次国际学术论坛会议。本次会议得到欧洲高血压学会(EHS)及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认可,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独家举办。意大利米兰的GuiseppeMancia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球的1700位医生参会。心血管、肾脏以及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分别在会上作了有关替米沙坦在控制高血眶、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最新进展的报告。现整理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 防治 心血管保护 意大利米兰 学术论坛
  • 简介: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DN的形成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其中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疾病潜在的治疗方向。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血栓素A2 尿压素Ⅱ 加压素 糖尿病肾病
  • 作者: 何渝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何渝肺部的作用是用来交换气体,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氧气。在我们的日常生中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肺部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冬天因为天气寒冷也是肺炎的高发期,随着现在汽车各种尾气排放、燃烧秸秆和加工厂的排放不合格等问题,空气污染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治理污染这件事情是刻不容缓的。那么肺炎究竟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当感染肺炎后,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彻底治愈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为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做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9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两小组,并对比不同护理措施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凝血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预防效果,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邀请88名AMI患者参与对照实验,分别对两组进行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后凝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体现较低的DVT率及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以上指标均达到了P小于0.05标准。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当中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邀请88名AMI患者参与对照实验,分别对两组进行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后凝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体现较低的DVT率及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以上指标均达到了P小于0.05标准。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当中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目的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药物 病灶 动脉造影 肿瘤 放射介入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危险组52例与正常组48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所有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屏气指数(BIH)及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危险组5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有38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18例。危险组患者BIH指数为(0.57±0.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9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BIH指数,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经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与BIH指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会降低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针对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管储备功能 血管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烟会引起哪些血管的损害呢?吸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国内有资料表明,烟瘾大、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的人,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5倍。为什么吸烟容易患心脑血管病呢?因为烟草中含有一种叫做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烟将尼古丁吸入人体内后,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吸烟量 心脑血管病 尼古丁吸入 不吸烟者 毒害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血栓形成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的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康复期 护理 动脉粥样硬化 脑缺血发作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