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贝复新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肛瘘术后创面血管生成恢复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肛瘘挂线术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以贝复新凝胶进行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治疗后7d和14d检测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和VEGF、VEGFR-2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7d、14d的创面毛细血管数量、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创面毛细血管数量与VEGF、VEGFR-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4,P〈0.05;r=0.652,P〈0.05)。结论贝复新凝胶能促进肛瘘术后创面血管恢复,提高创面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

  • 标签: 肛瘘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与数种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标本及5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以及血管形成有关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D。结果:在血管瘤增生期。ER、VEGF、MMP-2及组织蛋白酶D均有较高表达;在血管瘤退化期,仅ER和组织蛋白酶D有较高表达: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对照中,ER、VEGF求和MMP-2表达极弱,组织蛋白酶D有少许表达。结论:雌激素与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可通过不同途径对血管瘤的病理发生过程发挥作用,对血管畸形则无作用。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血管形成因子 血管瘤 血管畸形 病理变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有0.51%左右,由于发病原因很多,病理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漏诊或是误诊,延误患者的病情。如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威胁生命安全甚至致死。在我国医疗影像学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治疗方法也开始改进,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已经降低到5%到10%左右,当前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抗凝方式与溶栓方式,并且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采用介入治疗方式的病例很少,尚未完全掌握具体的适应症,针对于此,下文旨在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内 介入治疗
  • 简介:<正>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各种原因造成动脉狭窄或闭塞使远端组织循环灌注量减少的一系列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改变,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何重建患者肢体循环,降低截肢率,是血管外科医生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一般病因治疗、药物治

  • 标签: 形成过程 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性疾病 内皮细胞增殖 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 标签: 烧伤 糖尿病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内皮细胞 难愈创面
  • 简介:目的观察左旋(L)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没烫伤对照(A)组、糖尿病烫伤(B)组、甘氨酸对照(C)组和L-精氨酸干预(D)组,每组各25只.B、C、D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C、D组分别管饲甘氨酸和L-精氨酸200mg·kg-1·d-1.8周后取各组大鼠(每组5只)背部皮肤组织测定糖含量.之后各组大鼠给予20%TBSA深Ⅱ度烫伤,于伤后3、7、14、21d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创面组织释放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结果与B组相比,D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从伤后第7天起显著增加为[(44.10±3.50)%,P<0.05],创面MVD值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P<0.05),创面组织中释放NO、VEGF和TGF-β1量增加,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为(1.380±0.120)mg/g.结论L-精氨酸可通过增加NO、VEGF和TGF-β1的合成与释放,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增加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的血管形成,并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左旋精氨酸 糖尿病 大鼠 烧伤 血管形成
  • 简介:患者,男,51岁。因规律透析9年,发现右前臂人工血管震颤消失3小时于2016年2月19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07年慢性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入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2015年6月在外院行右前臂人工血管成形术,2015年9月开始使用。本次发现右前臂人工血管震颤消失。查体:血压135/90mmHg(1mmHg=0.133kPa),右前臂人工血管震颤及杂音消失,右侧肱动脉搏动尚可,右上肢皮温不高,局部无肿胀。

  • 标签: 人工血管 瑞替普酶 慢性梗阻性肾病 右前臂 规律血液透析 血栓形成
  • 简介: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我们发现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的患者其梗死相关血管并未出现再通。有效的侧支循环形成是造成梗死后溶栓再通假象的原因之一。而血管成形术可显著改善梗死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末梢冠状动脉的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4年2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血管成形术 溶栓疗法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与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经肾脏活检病理检测证实的IgAN患者45例,ELISA检测尿AGT水平,计算新月体指数,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IgAN患者尿AG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12.3±276.1μg/g比6.6±4.9μg/g,P(0.05),有新月体患者显著高于无新月体患者(272.3±329.71/g/g比143.6±187.2μg/g,P(0.05),新月体指数〉110%的患者显著高于新月体指数〈10%的患者(375.8±391.9μg/g比201.3±186.3μg/g,P〈0.05),尿AGT与新月体指数(r=0.483,P=0.001)、24h尿蛋白(r=0.618,P=0.000)水平正相关,与血白蛋白(r=-0.535,P=0.000)水平负相关,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无关。结论IgAN患者尿液AGT水平可能反映肾组织新月体形成

  • 标签: IGA肾病 新月体 蛋白尿 尿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心血管疾病新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挑战。文章首先概述了基因和蛋白标志物的最新发现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强调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贡献。接着,文章分析了这些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障碍,包括数据解释的复杂性、实验室标准化的必要性和临床试验设计的挑战。最后,提出了通过多学科合作和技术创新来克服这些难题的策略。文章旨在展示新型标志物在改善心血管疾病管理方面的潜力,并强调实现其临床应用所需的综合努力。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新型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形成因子-2(angiopoietin-2)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获取结直肠癌标本60例,分别用S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血管形成因子-2、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血管形成因子-2和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和/或肝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血管形成因子-2则仅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FN在细胞外基质(ECM)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在基底膜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均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基底膜中FN的缺失同时与肝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产生的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血行转移和转移灶的形成,血管形成因子-2与VEGF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而FN在肿瘤组织基底膜中的缺失是肝转移的重要起始因素.

  • 标签: 血管形成因子 结直肠癌 FN 肝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间78例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各39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对脑血管介入术后DVT形成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降低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 DVT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白塞病(B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静脉血栓形成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1950年1月至2014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上所有关于BD合并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更普遍(比值比2.61,95%置信区间1.46~4.67,P=0.001),血栓组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无血栓组(均数差=2.99,95%置信区间1.81~4.16,P<0.00001]。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增加BD患者的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白塞病 血栓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中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GIST中p53基因表达,同时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Ki-67)反映细胞的增殖,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I)反映细胞的凋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映血管形成。结果p53基因阳性表达47例(p53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39例(p53阴性表达组)。p53阳性表达组的AgNORs、PCNA、Ki-67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p53阳性表达组的API明显低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p53阳性表达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突变型p53基因能够促进GIST增殖、抑制凋亡、增加血管形成,与肿瘤的形成、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 莱迪希细胞瘤 基因 P53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出现长足进步,高血压治疗取得较为显著成就和临床治疗效果,但即使经过几十年的抗高血压研究和治疗,高血压仍然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疾病种类,不仅是国内,就是国外的许多医疗学者也将抗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视为一个医学目标,或者说是自身医学成就的追求。如何在当代社会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有效降低血压,进而使得心血管获得有效保护成为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肾素抑制剂、肾安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抗高血压疫苗等。

  • 标签: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抗高血压 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