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以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了解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22年8月,回顾性研究选取在我院34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基础护理+针对性护理方案)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了解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性,改善心理状态,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基础护理方案 针对性护理方案 牙体牙髓病患者 心理特点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探讨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特点,通过分析骨折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原因,归纳整理有关骨折患者的一些护理策略,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病人的依从性更高。基于此,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更加完整的治疗方案,进而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所缓解,对于疾病有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更加满意。

  • 标签: 骨折 心理护理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50例,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1.04±0.21)h]、症状缓解时间[(1.44±0.69)h]症状消失时间[(3.57±1.23)h]短于对照组[(2.22±0.58)h、(3.34±1.08)h、(5.35±1.87)h](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量表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社会心理因素特征,根据其社会心理因素特征行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取较好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社会心理因素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的3月的妇科门诊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名,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外,还要了解妇科病人的心理特征、注意事项,并进行强化的心理干预。观察指标为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并进行t和x2检验。结果:在治疗之前,SCL-90的各项因素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SCL-90的各项因素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SF-36的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妇产科 住院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其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和作用影响。方法:将就诊的符合精神病确诊标准的200例患者抽签法随机分组:常规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100例)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观察分析两组的心理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SDS、SAS评分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精神状态评分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50;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干预组(90.00%)高于常规组(78.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用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改善显著,满意度较高。

  • 标签: 精神病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护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经历了四个过程: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教育、研究,得到积极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着眼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是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很多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长期遭受病魔的折磨,病程长,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等。因慢性病患者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就了多种心理特点。护士要针对慢性病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转归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慢性病患者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增强患者对治疗与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心情愉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急诊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患者均在急诊科紧急处理后需院内转运。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科转运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诊转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转运 心理健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心理测验能够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诊断数据支持,为制定科学的临床心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鉴于此,本文对心理测验的应用、临床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测验应用进行阐述,并从智力测验、发展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适应行为测验来对心理测验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知在临床应用中,心理测验具有筛选功能,还具有诊断作用,筛选功能是进行初步的患者检验,诊断能够确定患者存在的心理疾病问题,期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心理测验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水平有所帮助。

  • 标签: 心理测验 临床心理治疗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共情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共情护理干预。对比心境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TA、AH、CB、DD和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对比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共情护理干预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提供了有效路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境状态,缓解焦虑,从而提高其对治疗方案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 标签: 共情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探究组(n=45例)和参照组(n=48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实施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理前,探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探究组的SDS、SA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来说优势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在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 SAS SDS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的54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指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更低,住院时间显著较短,生活质量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各项指标的评分显著更高。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骨科术后护理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降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不良情绪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护理 认知及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入的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综合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31例(96.88%),对照组综合满意26例(81.25%),(p<0.05);观察组不满意1例(3.13%),对照组不满意6例(18.75%),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骨折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临床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将我科室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40位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干预,精细化护理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发现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下降幅度远高于常规护理方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对宫颈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心理护理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全程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4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全程心理护理措施。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值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组内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II-III级疼痛率为6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产妇的心理状态会对其分娩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质量。

  • 标签: 心理状态 分娩质量 全程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