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糖是一个由酮糖连接形成的多聚物质,该物质也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在当前医学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随着中草药的各个成分逐渐走向分离化方向后,其多糖的主要成分开始被有效挖掘,有研究结果提出,中药多糖物质在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该药物能够通过药理因素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该物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疗效,能够为医学临床肿瘤治疗带来有效帮助,这也使得中药多糖在抗肿瘤领域受到了众多关注。对此,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多糖的临床疗效,本文针对中药多糖在抗肿瘤中的治疗机制展开研究与探讨。

  • 标签: 中药多糖 肿瘤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卡介菌多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方法90例扁平疣患者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中药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卡介菌多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 标签: 扁平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新疆母菊多糖含量。方法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母菊中多糖的含量。结果新疆母菊多糖含量为7.92%。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测定母菊多糖含量。

  • 标签: 母菊 多糖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以普通板蓝根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微波法提取板蓝根多糖,并对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微波法和水煮法各自优点与不足,目的是研究板蓝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

  • 标签: 板蓝根多糖正交试验微波法水煮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蜂花粉多糖(PBPC)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观察PBPC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用ELISA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以50,100,150mg?kg-1剂量的PBPC灌胃给药,连续14d,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99%、41.78%与49.32%。PBPC对小鼠的免疫器官具有保护作用,PBPC100,150mg?kg-1的剂量能明显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腺指数。另外,PBPC50,100,150mg?kg-1剂量组均能使荷瘤小鼠血清TNF-α显著升高,TNF-α含量分别为314.62,357.34与363.42pg.L-1。结论PBPC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腺指数及血清TNF-α含量。提示PBPC促进荷瘤小鼠血清TNF-α的分泌从而引起肿瘤的坏死,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途径之一。

  • 标签: 红花蜂花粉多糖(PBPC) S180荷瘤小鼠 抗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薏米多糖在实际提取的过程中,主要与提取的环境因素有关,而环境因素则包含薏米多糖提取的温度、提取的时间以及PH值等因素有关,本文我们主要来分析和探究薏米多糖提取工艺中,通过控制提取的温度以及时间、PH值来达到薏米多糖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下面我们以具体的实验来进行探究和分析。

  • 标签: 薏米多糖 提取工艺 改进和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28天黄芪多糖以4.0,1.0,0.25g/kg浓度给予小鼠灌胃,检测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低浓度组的胸腺指数高于空白组(P=0.017),中浓度组的脾脏指数高于空白组(P=0.002),其他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无显著差别(F=2.088,P=0.140)。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提高胸腺和脾脏的功能从而增强免疫力,但对参与非特异免疫的巨噬细胞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胸腺 脾脏指数 吞噬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飞速进步,中西药结合也在不断的进步,本文主要对临床上常见的中药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可以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中药 西药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香菇为我国传统的著名食用菌,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尤其富含香菇多糖(1entinan,简称LNT)。近些年来研究发现香菇多糖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病毒和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

  • 标签: 香菇多糖 抗肿瘤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竹叶多糖是竹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不仅有抗癌活性,抑菌,还有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竹叶多糖在提取、纯化、分析方法以及活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竹叶多糖的研究方向,可为竹叶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竹叶 多糖 提取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建立当归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加水量和浸提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当归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当归药材经乙醇热处理后,加药材10倍量水,80℃浸提1次,浸提时间2h,提取液经除蛋白,浓缩,乙醇沉淀。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可行,为当归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当归 正交试验 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石斛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为指标,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石斛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石斛总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2h、料液比为54。结论该工艺简单、方便、快捷,可用于不同品种石斛总多糖的提取。

  • 标签: 石斛 总多糖 单因素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枸杞多糖与不同防潮辅料混合后的吸湿性,筛查最优防潮辅料。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枸杞多糖,并采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多糖,将枸杞多糖与不同辅料混合,测定其吸湿性并绘制吸湿曲线。结果由吸湿曲线可知,与其他辅料相比,淀粉与枸杞多糖混合后的吸湿性最大,乳糖与枸杞多糖混合后的吸湿性最小。结论与枸杞多糖的配伍中,乳糖为防潮性较好的辅料,可为枸杞多糖的制剂工艺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枸杞多糖 吸湿性 辅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酶法优化提取黄芪多糖工艺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试验因素,优选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浓度5.5%,酶解时间3.5h,酶解pH6.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芪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8.58%。结论复合酶法提取黄芪多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复合酶法 黄芪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NT)对重症感染患者的免疫增强功能。方法将确诊为重症感染的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6)患者给予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给予脏器替代治疗,如机械通气;香菇多糖组(n=16)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NT1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测定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后香菇多糖组PCT、CRP、WBC计数和SOFA评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NT可显著提高重症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香菇多糖重症感染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枸杞多糖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中后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8例创伤性脊髓损伤中后期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8例使用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枸杞多糖,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1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枸杞多糖是一种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药物,临床上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枸杞多糖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酶法优化提取地黄多糖工艺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地黄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试验因素,优选地黄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浓度4.5%,酶解时间2.0h,酶解pH6.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地黄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7.58%。结论复合酶法提取地黄多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复合酶法 地黄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合剂与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制成中药合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费用成本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的单付用药费用为(221.5±24.8)元,对照组为(178.4±16.9)元,且观察组患者的总用药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颗粒剂与中药合剂的临床治疗应用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中药颗粒剂进行服用治疗方便性更为显著,整体性价比相对较高。

  • 标签: 中药合剂 中药颗粒剂 比较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资源利用率、损耗率、制备方法与性价比的对比,分析比较中药“煮散”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方法(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有效药理成分的变化与临床效价的关系;(2)分析比较;(3)临床观察。结果中药“煮散”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有替代传统中药汤剂的趋势,而且中药“煮散”与中药配方颗粒对比,在成本、价格、制备技术、资源利用率还是临床疗效上都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加强先进制备技术,制定质量标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引导,是未来中药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中药&ldquo 煮散&rdquo 中药配方颗粒 临床应用特点 观察 &ldquo 合煎&rdquo 与&ldquo 分煎&rdquo
  • 简介:摘要对比西药来讲,我国重要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底蕴,近年来虽然我国中药领域的发展并不景气,但是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西化形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多的医生和患者重新认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就中药饮品和中药配方颗粒在制作的理论原则、质量的控制、调配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够对我国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