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结果良性30例,交界性8例,恶性8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O.8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形态学分析,其中交界性叶状肿瘤及恶性叶状肿瘤由于其突出的间质成分容易确诊,良性叶状肿瘤除了间质细胞较丰富和叶状突起外,整个肿瘤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和特化性间质与非特化性间质的关系也是重要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病理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3例有随访(6-372个月)资料的叶状肿瘤作了详细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和分类研究,统计学聚类判别分析(SPSS软件10.0版)。结果良性133例(复发28例),交界性42例(复发19例,死亡2例),恶性28例(复发18例,死亡15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计数和肿瘤性坏死所组成的变量子集分类错判率为零。以此4项为主,完善了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间复发率、转移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复发随术式的扩大而减少,2次以上复发占53.85%(35/65)。结论此瘤可分为良性、低度恶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种类别。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肿瘤性坏死是诊断此瘤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依据。提示首次术式的选择的重要性,良性叶状肿瘤应选择肿物扩大切除术,对于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应作乳房切除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组织学 比较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位年龄43岁。根据肿瘤间质细胞密度、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坏死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6例。免疫组化示间质细胞Vim均阳性,p53及Ki67阳性表达于恶性叶状肿瘤,良性叶状肿瘤CD34阳性,交界性叶状肿瘤CD34灶性阳性,恶性叶状肿瘤CD34阴性。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形态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免疫组化对恶性叶状肿瘤有一定表达。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最佳切口选择。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4例,患者的年龄16-5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7例。观察组187例患者,根据患者的肿物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87例患者,采取传统切口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包括乳晕旁弧形切口、肿物表面沿皮纹弧形切口和乳房下皱襞切口。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和乳房美观保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都在15-4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均为30min,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2年不等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美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手术方式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仔细分析患者的肿物情况,根据肿物情况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手术切口,减少手术中的创伤,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组织的破坏能够减少术后切口瘢痕,帮助女性患者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乳房外观的美观性

  • 标签: 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 最佳切口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性改变,提高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毛刺状、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灶内微小钙化点与穿支血管等所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肿块中探查到微小钙化点/穿支血管,常提示乳腺癌。

  • 标签: 乳腺肿瘤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乳腺癌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的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38例病例,对导管的护理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护理进行观察。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期间发生静脉炎并发症1例,静脉炎2例,无出血、血栓栓塞、气胸、动脉损伤及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护理方便且并发症少,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少痛苦。

  • 标签: 化疗 PICC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下入路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通过本组62例患者采取经腋下入路,通过皮下隧道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结果经腋下入路术后美容效果理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优势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磁共振乳腺检查的新进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乳腺磁共振灌注成像、乳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乳腺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在一些方面磁共振检查拥有明显优势,如可有效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无放射损伤,可进行三维成象,对于钼靶X线摄片无法检查的患者,如乳房根部病变,腋窝部病变,尤其是病变接近乳房深部胸壁时,磁共振均可显示。结论近几年,磁共振成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能够显示较小的损害,并能显示乳腺的细微结构,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晕环形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病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放射切口术,治疗组患者实施乳晕环切口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对所有患者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检验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没有出现一例病情复发情况。结论使用乳晕环形切口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清除患者的肿瘤组织,而且切口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得到患者的满意。

  • 标签: 乳晕环形切口手术 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 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75例疑有乳腺肿瘤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皆为女性,均从乳腺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分析。结果结合病变的强化形态及时间-信号强化曲线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诊断正确者为64个,准确率为87.18%。结论根据乳腺病变的强化形态及强化曲线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有较高价值。

  • 标签: 乳腺病变 MRI动态增强 T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2例,全部给予二维超声筛查和病理检查,回顾性比较分析二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二维超声诊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40例;病理检查诊断良性肿瘤66例(纤维腺瘤23例,乳腺腺瘤32例,导管乳头状瘤11例),恶性肿瘤36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髓样癌11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淋巴癌2例)。二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是90.91%,特异性是94.44%、准确性是92.16%。结论二维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二维超声 乳腺良恶性肿瘤 筛查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T细胞亚群,其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肿瘤免疫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在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局部微环境中Treg数目增多,且Treg数目与患者肿瘤进展程度和预后、生存率呈负相关。去除Treg、促进Treg凋亡或封闭其抑制功能,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有效控制肿瘤的作用。因此,控制Treg细胞的数量与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肿瘤的进程,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就调节性T细胞与乳腺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乳腺癌 肿瘤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对肿瘤患者影响。方法将80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乳腺癌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模式,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家庭支持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家庭支持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家属的支持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肿瘤患者 家属 共同参与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与红外线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对照效果。方法100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良性患者64例和恶性病变36例)分别进行实时组织弹性与红外线扫描。结果实时组织弹性诊断良性为60例,恶性为40例,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85.0%。红外线扫描诊断良性为56例,恶性为44例,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83.3%。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和红外线扫描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 标签: 实时组织弹性 红外线扫描 乳腺良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放疗乳腺托架的正确摆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进口乳腺托架在患者放疗时进行体位固定。观察乳腺托架使用方法,摆放位置,并进行记录。结果通过乳腺托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身体移动,提高摆位正确率。通过对128例患者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患者的人体纵向、横向误差均小于2mm。结论使用乳腺托架可以有效有固定患者身体,提高摆位精确度,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放疗体位的正确性。

  • 标签: 乳腺癌 放疗 乳腺托架 使用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小乳腺癌和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病灶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小乳腺癌患者的病灶轮廓、边缘、内部回声、后部回声以及钙化、组织浸润等特征与乳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小乳腺癌患者的SPVmax和RI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患者,血流分级主要为Ⅱ、Ⅲ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小乳腺癌和乳腺增生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乳腺癌 乳腺增生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