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柯萨奇病毒为一种肠道病毒,属RNA病毒,虽其属肠道病毒,但可在呼吸道复制传播,引起小儿肺炎.本研究通过检测柯萨奇病毒肺炎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探索其在判断柯萨奇病毒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柯萨奇病毒肺炎 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寻常型银屑病和氧化應激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TNF-&alpha;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对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重度组17例,轻中度组29例,并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alpha;、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度组合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对照组低,血清CAT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轻中度组低,CAT水平比轻中度组高(P<0.01,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T-AOC、SOD、CAT、GSH-Px、TNF-&alpha;、OPN水平是对患者病情程度诊断的检测指标,临床中可以积极的预防。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疾病活动指数
  • 简介: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TRAIL)在肺动脉高压(PAH)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2年间就诊于瑞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82例,分为2组,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PAH的患者27例作为PAH组,非PAH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RAIL水平,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WHO-FC)和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AH患者的血清TRAIL水平显著增高[(131.20±60.44)pg/mL比(77.28±26.84)pg/mL,P〈0.001]。在PAH组中,血清TRAIL水平,①WHO-FC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明显高于WHO-FCⅠ级和Ⅱ级者[(155.25±49.93)pg/mL比(74.08±43.12)pg/mL,P〈0.001)];②与6MWD呈线性相关(r=-0.544,P=0.044),而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间无相关性。结论:PAH患者血清TRAIL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基 WHO功能分级 六分钟步行距离 肺动脉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用药方式不同,随机将入选的108例患者均分为基础组与研究组作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BsAb水平与基础组比较p<0.02;AST水平与基础组比较p>0.02。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加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CHB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TNF-&alpha;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拉米夫定 胸腺肽 乙肝疫苗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RIA)测定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lpha;水平在颈源性视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地方人员和在中心进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以有无颈椎病为标准分为颈椎异常组和颈椎健康组。随机选取颈椎健康人员30人,颈椎异常组30人,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海马匀浆TNF-&alpha;含量并进行对比,比较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颈椎异常组均进行手法颈椎整复治疗后视物模糊减轻,清晰度增加,颈椎正常组血浆TNF-&alpha;含量为34.25±2.19ng/l,而与颈椎异常组血浆TNF一&alpha;含量为56.79±3.17ng/l,颈椎正常者血浆TNF-&alpha;含量明显低于颈椎异常者(P<0.05)。结论基于本课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血浆TNF-&alpha;增高是造成颈椎源性椎动脉持续缺血因素,是引起颈源性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颈椎疾病 视力障碍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良性病以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1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组(78例)和良性病组(56例),对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组的CEA、CA153、CA125、TSGF进行检测以及观察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恶性肿瘤因子TSGF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P<0.05);联合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标志物或恶性肿瘤因子的单项检测中,但特异性略低(P<0.05),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以及敏感性。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因子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类型有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和外阴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妇科恶性肿瘤与多种因子表达的关系也逐渐明确,不仅能够为基础研究提供条件,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全新的靶点。热休克因子1(HSF1)具有蛋白翻译,激活肿瘤发生的信号通路,促进转移的作用,是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综述HSF1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对恶性肿瘤的影响,并重点探讨HSF1对此类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介绍现阶段HSF1分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热休克因子1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腹腔镜术中使用CO2制造气腹能为操作提供空间.但同时也对腹腔局部环境产生影响.导致与腹膜免疫因子、腹膜活性细胞相关的免疫功能损伤。这可能是促进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主要原因,其机制涉及多方面.而气腹对腹膜免疫因子的影响是关键因素之一。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腹膜免疫抗肿瘤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在腹膜众多免疫因子中具代表性,能反映腹腔镜手术环境下腹膜防御系统的变化。本文就CO2气腹对IL-1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二氧化碳 免疫因子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细胞因子及其相应核受体应用于肿瘤临床检验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68例肿瘤患者,将其纳入试验组,同时选择本院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联合细胞因子及其相应核受体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IL2、IL27、IL29、以及IFN-?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细胞因子检测能够为肿瘤检测提供一定的辅助参考。

  • 标签: 联合细胞因子 肿瘤 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曲霉菌感染参与器官移植患者致死因素分析。方法分离培养鉴定曲霉菌,并检测曲霉菌18SrRNA基因;检测患者肝,心,肾功能指标;观察动物模型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4例器官移植患者痰液中均培养出曲霉菌,2例血液中培养出曲霉菌;痰液,血培养物及动物模型血液18SrRNA均为阳性;4例器官移植患者,肝功能指标增高不明显;1心,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高;病理组织染色肾皮质查见曲霉菌菌丝,心肌及肝组织灶性坏死,肺形成多发性肺脓肿。结论器官移植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当曲霉菌感染后,使多脏器功能发生改变,特别是肺功能和肾功能,导致肺,肾功能衰竭,可能是器官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曲霉菌感染是目前临床器官移植术值得警惕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动物模型 曲霉菌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 致死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音乐、认知和心算三个实验的脑电图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左右脑皮层在每个实验不同状态下的情绪反应。方法由于在不同状态或不同条件下人脑的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获得不同状态下人脑的不同特征。结果本文因子分析是针对不同因子产生的信号进行分离的,所以比其它方法更能反映这种复杂的高级脑活动的过程。通过三个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左脑皮层在心算状态、听中文和听喜欢的音乐时起主要作用,而右脑皮层在实验前后闭眼放松、听日文和听不喜欢的音乐时起主要作用。结论左脑皮层和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关,右脑皮层和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关。左脑皮层和闭眼心算状态有关,右脑皮层和闭眼放松状态有关。

  • 标签: 脑电图 因子分析 皮层
  • 简介:目的:评估细胞核因子κB配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κBligand,RANKL)在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本研究涉及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实验以48例PH患者和50例无肺高压(non-PH)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RANKL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心功能。对于PH组中8例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观察2年随访期内其RANKL的变化。动物实验采用低氧(10%O2)诱导的PH小鼠模型,检测其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大情况,以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等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肺组织中RANKL水平。结果:临床研究结果示,PH患者的血清RANK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4.00±0.30)pmol/L比(2.23±0.14)pmol/L],且RANKL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H患者治疗后测得的血清RANK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动物实验中,低氧诱导的PH模型小鼠的血清、肺组织及肺动脉中的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结论:RANKL在PH中升高,不仅可作为提示PH诊断的指标,且在随访及疗效评估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核因子KB配体活化因子 低氧 肺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营养风险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并讨论对临床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其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等情况,同时根据基线资料、临床结局和炎症因子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①基线资料显示化疗患者较多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P<0.05),女性较多存在营养不良(P<0.05);②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都与白细胞介素-6呈相关性;③营养不良可引起体重下降率增高,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都会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应及时对其作出风险评估、营养监测和炎症因子测定,积极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风险 炎症因子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同病因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及构成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分为激素组、酒精组、创伤组、特发组、激素+酒精组,总结各组患者构成比及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创伤组和特发组患者多单侧发病,上述两组与酒精组、激素组和酒精+激素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酒精组(P<0.05);酒精+激素组男性发病显著多于激素组、创伤组和特发组(P<0.05);激素组患者患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组患者(P<0.05);酒精组患者潜伏期显著长于激素组和创伤组;酒精组和特发组患者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激素组患者和创伤组患者;创伤组患者疾病分期显著高于激素组、酒精组和特发组,酒精组ARCO分期高于激素组和特发组。结论导致股骨头坏死最主要的原因是激素的使用,多发生于年轻患者,因创伤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确诊时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多较晚,由于饮酒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以男性为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病因 构成比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疾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特征,总结外伤性睾丸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3至56岁。睾丸血管损伤、睾丸缺血坏死1例;睾丸白膜破裂、睾丸破溃坏死1例;阴囊外伤继发精索扭转4例。本组中6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行患侧睾丸切除及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发热1例,最高体温38.3℃,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睾丸外伤后应严密监测睾丸血流情况,适当放宽手术探查指征,避免误诊漏诊,最大限度保护对侧睾丸功能。

  • 标签: 睾丸外伤 缺血坏死 精索扭转
  • 简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的并发症多较严重,常见的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征(ARDS)、出血、肾衰、肠瘘、胰瘘、胰周脓肿等。我院2002-02-2009-08共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7例,其中10例发生一种或数种并发症,发生率59%(10/17)。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中医分型治疗法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以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通过中医分型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77%,治疗后疼痛低于治疗前,髋关节灵活度高于治疗前,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医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疼痛,提高髋关节灵活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分型 股骨头坏死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患者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普通组49例实施常规护理;全面组49例实施全面护理。就两组患者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时间、恢复肠功能天数、住院天数和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面组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全面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全面组患者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时间、恢复肠功能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给予全面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加速肠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肠炎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方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