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食管癌组织中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的74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食管癌和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RAF6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RAF6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其TRAF6阳性率显著比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要高(P<0.05),阴性率显著比食管癌旁正常组织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在食管癌患者中,其TRAF6水平存在显著地提升,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地相关,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相关因子6 食管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背景: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食管癌.目的:通过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食管癌诊断和监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ELISA)检测56例食管癌患者和10名健康成人的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的血清sTNFR-Ⅰ和CE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sTNFR-Ⅱ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sTNFR-Ⅰ与CEA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sTNFR-Ⅱ(P<0.001).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而CEA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同时检测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有助于诊断食管癌和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 标签: TNFR 食管癌 血清 患者 诊断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确定梗阻对左半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19例(C组)、无梗阻症状左半结肠癌患者19例(B组),另随机选取健康献血员19例(A组),观察每一组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A、B两组内毒素、TNF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内毒素TNF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1)。结论:梗阻可能是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内毒素及TNF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患者 血浆内毒素 TNF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肿瘤坏死因子 外周血
  • 简介: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诱导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明确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探讨TNF-α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和Wistar大鼠行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同基因移植组:SD(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组:Wistar(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Wistar(供体)-SD(受体)+环孢素A每日10mg/kg.术后第1、3、5、7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同基因移植组术后排斥反应轻微,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并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亦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同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凋亡细胞数的增加而增高(P<0.01).移植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移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轻重而变化,两者呈正相关(r=0.837,P<0.01).结论:TNF-α与大鼠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现象有关,并在细胞凋亡的发生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 小肠 脱噬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TNF-α-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TNF-α-238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7%和15.3%,-308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8%、22.7%和0.5%;TNF-α-238G/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G/G基因型(201.2±36.3pg/ml对215.7±34.7pg/ml,x^2=4.355,P=0.037),-308G/A基因型TNF-α水平高于G/G基因型(234.6±37.5pg/ml对207.4±32.3pg/ml,x^2=14.653,P〈0.001)。结论TNF-α-238G/G或-308G/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相对较高。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的少量细胞群体,与干细胞的特性类似。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多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的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与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
  • 简介:已知的3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疔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血管 VEGFR 血管形成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为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控制并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9标准对4875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其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结果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心脏病是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疾病。结论针对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住院治疗有效率的关键。

  • 标签: 住院病人 主要死因 住院治疗 死因分析 有效率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因子变化情况,治疗效果、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IL-2R、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治疗组临床总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疗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利于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金龙胶囊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MCT)术治疗肝癌过程中采用实时灰阶超声判断凝固坏死范围的价值。方法在PMCT术治疗19例HCC患者过程中,采用灰阶超声全程监测治疗灶强回声范围的最大短轴径(SDT)和最大长轴径(LDn在治疗后1小时和1个月后,再次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测量凝固坏死灶对应的SDc和LDc。结果在18例治疗灶明显增强的患者,治疗时病灶表现出椭圆状强回声,其SDT与1小时后超声造影的SDC1的相关系数为0.64,LDT与LDCI的相关系数为0.73;SDT与一月后超声造影SDC2的相关系数为0.79;LDT与LDC2的相关系数为0.76。1例患者术中治疗灶强回声范围表现不明显,超声造影证实为完全坏死。结论在PMCT术中灰阶超声监测的病灶最大强回声范围与术后超声造影所测凝固坏死灶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治疗时凝固坏死范围的参考;但因它们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且有个别病灶强回声表现不明显,故在PMCT术后还应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判断其疗效。

  • 标签: 肝肿瘤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 超声造影
  • 简介:利用细胞因子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以肿瘤抗原冲击DC,将经过抗原冲击的DC和CIK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共培养,得到一种新的免疫效应细胞群,即DC调节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细胞)。DCIK细胞具有识别和特异性杀伤恶性细胞的作用,打破了放化疗“敌我不分”的状况。DCIK细胞不但存活率高,增殖能力强.而且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为肿瘤免疫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 细胞调节 抗肿瘤机制 结直肠癌
  • 简介: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是机体对缺氧适应性调节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4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4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和VEGF的表达较异型增生和正常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MVD值亦显著增高(P<0.01);且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结论:HIF-1α、HIF-2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HIF-1α、HIF-2α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表达 HIF-1Α VEGF 食管鳞癌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VD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及细菌来源。方法实验1:采用P^2标记的大肠杆菌于大鼠肠道中定植,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内注射制成ANP模型.所有大鼠分成正常组、对照组、ANP组,于不同时间取脏器标本做放射活性测定。实验2:将实验六鼠分成假手术组、ANP组、ANP实验组。于10h后收集乳糜液,将收集的乳糜液及脏器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实验1结果表明ANP组中各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实验2表明ANP实验组乳糜液、胰腺、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而ANP组中各脏器细菌培养均阳性。结论ANP感染细菌来源于肠道;淋巴系统、污染胆汁是细菌移位的主要途径。

  • 标签: ANP 脏器 乳糜液 细菌感染 坏死性胰腺炎 动物实验研究
  • 简介: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作用于入胃腺癌细胞(SGC-7901),48小时后收集细胞爬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单抗和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发现TGFβ1作用的胃癌细胞EGFR表达量(107.943±0.202)低于对照细胞(114.298±0.47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EGFR表达数量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癌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1病例介绍病人男,3l岁。因腹痛、腹泻、发热20d,先后2次院外治疗不见好转,于2004—07—06收住我院内科治疗。1周后病情加重,出现“全腹膜炎、肠梗阻”于2004—07—15转入外科。查体:T39.3℃,P138次/min,BP110/70mmHg。病人呈急性痛苦面容,神差,消瘦,贫血貌。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无移动浊音,肠鸣音弱。血象WBC13.2×10^9/L,N0.832,Hb50g/L,

  • 标签: 急性出血坏死性 小肠炎 腹痛 腹泻
  • 简介:炎症部位白细胞聚集和活化是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特征,趋化因子受体是趋化白细胞的重要调节因子。在IBD中,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触发多种炎症反应。本文就CC趋化因子受体(CCR)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作为IBD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CC 受体 CCR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我们对肿瘤坏死因子(rTNFα)、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内皮素-(Endothelin-1、ET-1)在肝坏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雄性SpalgueDawleg大鼠,体重140~200g,由上海西普尔地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供给。

  • 标签: 肝坏死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RIL-6 实验动物 细胞因子
  • 简介: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与手术、放疗的综合应用。使治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晚期广泛性转移的病人。化疗可抑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我科近两年来共收治各种肿瘤化疗病人39例。其中,乳腺癌9例,直肠癌4例,胃癌5例。肺癌18例,肝癌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0岁,男性28例,女性11例。以上化疗病人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化疗病人 肿瘤化疗 护理 治疗手段 肝癌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