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将礼仪服务与优质护理融为一体,树立全新的护理理念和服务品牌,让优质的护理给予患者全身心的满足。方法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对医院将来的发展、患者的需求、护理工作的更新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达99%。结论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改革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塑造了良好的护士形象,使其成为体现医院文化的一个侧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护理程序 指导 礼仪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使临床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方法将护理程序的方法运用到骨科临床带教管理中,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结果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学工作。教学双方均有明确目标,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双方积极性,对带教工作起推动作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骨科 教学
  • 简介: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对182例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监护,总结临床经验,运用护理程序,提出现存和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护理程序 急诊科 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
  • 简介:护理程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科学方法,是用于解决所有问题的一种框架。作者把护理程序应用于PICU安全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1年多来安全护理管理的实践,认为只有采用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管理的最佳目标。

  • 标签: 护理程序 安全护理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失眠率的影响。方法:研究以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60例入组,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分组,一组实行程序化护理管理(观察组,n=3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30),总结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优劣势。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GCQ舒适状况量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失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中引入程序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管理 风湿免疫科 住院患者 失眠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方是免疫科住院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程序化护理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化护理对子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对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失眠率的影响。方法:研究以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60例入组,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分组,一组实行程序化护理管理(观察组,n=3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30),总结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优劣势。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GCQ舒适状况量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失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中引入程序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管理 风湿免疫科 住院患者 失眠率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功能恢复评分以及优良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相比(P

  • 标签: 护理程序 脑卒中偏瘫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胆外科压疮程序化护理的运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肝胆外科手术并发压疮,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程序化护理,n=2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2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护理总满意度指标相比,观察组100.00%(25/25)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21/25),(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肝胆外科压疮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肝胆外科 压疮 程序化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 要] 护理程序属于现代护理中的重要部分,是引导护理人员符合患者身心需要的对象,以促进和恢复患者健康为整体目标,通过比较系统的手段实行全方面、连续性、计划性整体护理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该文通过分析护理程序的教学内容,对基础护理课程进行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语言表达以及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的进行护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护理程序教学法的实行使护理专业的带教老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带教老师在判断、归纳总结、教学管理等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确保基础护理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质量.

  • 标签: [] 基础护理教学 护理程序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乳口腔免疫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80例新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早产儿接受初乳口腔免疫进行护理。两组早产儿完成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初乳口腔免疫法 早产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信在特勤疗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 7-8月来我中心疗养的特勤疗养人员 44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疗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疗养护理的基础上成立微信,对两组疗养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疗养护理满意度为 92.24%,观察组疗养护理满意度为 98.58%,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特勤疗养护理中运用微信传递、收集信息,明显改善了特勤疗养员的疗养体验,提升了特勤疗养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微信群 特勤疗养护理 运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评估在护理实训的教学当中开展程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护理实训教学中未开展程序教学法之前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实习护生40名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护理实训教学中开展程序教学法之后的实习护生40名作为试验组,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总体考核分数以及2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7.50%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2.50%,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实训 程序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探究 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 32 例。急救护理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程序,研究组应用优化护理程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中,应用优化护理程序的作用更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全民健康体检中心的运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28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体检者分为常规组和程序组两组,每组140人。常规组体检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组体检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观察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间、等待时间和体检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 程序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间为(37.48±1.41)min,等待时间为(12.56±0.74)min,体检者对护理质量评分为(92.43±1.24)分;常规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间为(49.26±2.34)min,等待时间为(18.61±0.98)min,体检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为(89.12±0.79)分,两组体检者的数据可以构成统计学分析(P

  • 标签: 程序化和谐护理 全民健康体检中心 体检时间 等待时间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MPDS)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接诊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急救效率、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耗时、护理耗时、诊断至专科治疗耗时、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DTMW)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后续神经损伤、后遗症及其严重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神经损伤 肢体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问卷,对北京市6所医院的272名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护士对护理程序理论知识欠缺;②护理程序在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不理想;③多数护士赞成运用护理程序.同时,作者对改变目前状况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护理程序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