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盐酸替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有研究发现,该药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术后的血栓形成、无血流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术中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GPⅡb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喂养不耐受<34孕周新生儿,接受力量支持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34孕周口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力量支持协同护理,对比2组新生儿的吮吸效率及喂养效率。结果:干预1d时,2组新生儿的吮吸效率于喂养效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d及全口喂养后,研究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新生儿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口喂养不耐受

  • 标签: 经口喂养 不耐受 新生儿 力量支持协同护理
  • 简介:近年来,对上消化道狭窄,乳头切开不成功,胆总管巨大结石,胃空肠吻合术后尤其是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有胆道手术史不能再次手术者,国内外学者应用肝胆道镜(PTCS)对其开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我院近4年来开展VIES结合液电碎石(EHL)治疗高龄、术后复发和不愿意手术的巨大胆管结石患者1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 结石患者 胆管 胆总管巨大结石 护理 上消化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与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腹超声诊断,实验组实施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符合率,比较两组胚芽、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假孕囊、原始血管搏动等超声图像检出率等。结果:实验组阴道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腹超声诊断的符合率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胚芽、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假孕囊、原始血管搏动等超声图像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诊断中,阴道超声的诊断价值更高,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可为异位妊娠提供有效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阴道超声诊断 异位妊娠 盆腔积液 经腹超声诊断
  • 简介:每次月经要来之前,难受的肿胀,暴饮暴食,以及起伏的情绪,有时很难用言语去形容那有多糟糕,下腹绞痛和落不掉的经血更是令你苦恼。稍可安慰的是,痛苦的不只有你一人,在排卵期与生理期的第一天,上述这种“前症候群”随时都会发生,症状可能持续一两天或数星期之久。

  • 标签: 失控对抗 对抗到底 经前失控
  • 简介: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股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外周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PICC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 标签: PICC 股静脉 外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妇产科收治98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49例给予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检查后,观察组在确诊时间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急腹症患者治疗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阴道超声检查联合经腹部超声检查 妇产科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 法  选取10例肝脓肿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6月-2022年6月,均实施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护理前,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 肝脓肿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干预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到本科室接受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诊疗的患者共计8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试验组、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试验组刺穿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全面护理干预方式作用在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中,可缩短刺穿时间、曝光时,亦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运用。

  • 标签: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 全面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诊肝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诊肝癌患者。分成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睡眠时间、并发症、满意度。结果:在睡眠时间上,对照组(6.38±0.63)h

  • 标签: 护理干预 首诊肝癌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血液透析病人采取诊全责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0例做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n=15),采取诊全责护理模式的为研究组(n=15),利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岗位质量、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各项护理岗位质量评分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诊全责护理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认可度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首诊全责 护理质量 满意度 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 简介:皮肾活检是应用肾活检针经过皮肤刺入肾下极取出少量肾脏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方法,是目前肾脏疾病诊治中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定位技术的发展,皮肾活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经皮肾活检术 护理进展 病理学检查 诊断方法 疾病诊治 定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 76 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 各 38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曝光时间均较少,且焦虑情绪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 P< 0.05) 。 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可使患者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措施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吸入治疗慢阻肺患者时布地奈德福莫特和沙美特替卡松两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随机划分85例慢阻肺患者为对照组(n=42)与实验组(n=4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7%)较对照组(92.86%)略高,但整体差异性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4.66%)相较于对照组(9.52%)差异也不明显,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和沙美特替卡松吸入治疗慢阻肺患者均具有有效的治疗效果,且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沙美特罗替卡松 慢阻肺 安全性
  • 简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护理服务属于一种特殊的具有活动性的商品,因为它的无形性,在质量的保证中较实物商品更为困难。为了让病人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照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并保持其可持续性,我院推行了接负责制这一护理模式,

  • 标签: 负责制 护理服务质量 临床 健康意识 病人满意度 病人感受
  • 简介:病人在清醒情况下鼻上一根空肠内营养管并不难,但病人若处于气管插管全麻状态,就并非易事。我科采用了将营养管贴附于胃管送到空肠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空肠内营养管 经鼻 全麻状态 气管插管
  • 简介:皮疹是特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本文观察19例口服特凯的肺癌患者,其中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疹,且皮疹的严重程度、部位有较大差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患者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皮疹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皮疹,能避免和减少药物严重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疹/病因学 疹/护理 特罗凯
  • 简介:华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30例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使用美华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详细描述治疗经过,疗效观察以及对出现发热、过敏、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提出护理对策,使3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21年1-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3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优质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具体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SBP、DBP及平均除颤次数比较,其中常规组患者SBP、DBP中试验组整体情况较优,试验组平均除颤次数1.5±0.3次,常规组平均除颤次数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患者情况明显改善,住院后好转。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