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检查广泛应用和治疗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按卫生部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年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内镜和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内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191名内镜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三级甲等医院内镜室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内镜诊疗室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内镜室使用槽式法洗消内镜,90%以上内镜清洗消毒室是独立,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内镜室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内镜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比较规范,内镜室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有了较大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镜室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管理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四种肝细胞系Huh7、HepG2、HepG2.2.15和L02天然免疫相关分子表达情况及HBV对表达影响。方法提取Huh7、HepG2、HepG2.2.15和L02四种肝细胞及转染后Huh7、HepG2和HepG2.2.15细胞m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PCR法检测天然免疫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四种细胞均能表达TLRs家族TLR1、TLR3、TLR4、TLR9,NLRs家族NOD1和RLRs家族RIG1等天然免疫相关分子;HepG2和Huh7转染HBV可复制性克隆后出现MDA5和A20表达下调。结论四种肝细胞系均能表达一系列天然免疫相关分子,不同肝细胞系间表达存在一定差异。HBV瞬时转染和稳定表达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天然免疫相关分子表达水平。

  • 标签: 肝细胞系 天然免疫相关分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根除Hp及治疗消化性溃疡高效、副作用小、依从性好、费用低方案。方法对90例经胃镜、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组织学染色确诊为Hp(+)及初发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2组,用H2RA为基础组和以PPI为基础组联合根除方案进行对照研究。疗程结束4周后,以胃镜、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比较Hp根除率及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结果H2RA组Hp根除率为88、9%,溃疡愈合率为91.1%。PPI组Hp根除率为93、3%,溃疡愈合率为93.3%。H2RA组与PPI组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H2RA为基础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Hp及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根除率高、疗效好、疗程短、依从性好、费用低特点。

  • 标签: HP 治疗 消化性溃疡 致病因子 根除率
  • 简介:1.1一般资料我们2003—05/2004—05收治择期腹股沟疝25例,均为男性,其中斜疝22例(1例为双侧疝),直疝3例。在25例手术中,Ⅰ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4例,Ⅱ组行其它传统方式11例(Bassini8例、Ferguson3例)。无张力组年龄为59.5±12.5岁(32~80岁),传统手术组年龄为52.5±22.0岁(18~76岁)。两组之间显著性差异(P=0.296)。

  • 标签: 传统手术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年龄 双侧 择期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窥镜消毒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及,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开展临床内窥镜检查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适用本规范.

  • 标签: 广东 医疗机构 内窥镜 消毒 管理 规范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PLC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评价两者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和增强CT发现动脉期高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分别为[103例(93.6%)、7例(6.4%)、0例(O.0%)和86例(78.2%)、24例(21.8%)、0例(0.0%),P〈0.01];门脉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16例(14.5)、94例(85.5)和0例(O.0%)、27例(24.5)、83例(75.5),P〉0.05];延迟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4例(3.6)、106例(96.4)和0例(0.0%)、15例(13.6)、95例(86.4),P〈0.01];超声造影诊断灵敏性(97.3%)显著高于增强CT(75.5%,P〈0.01),特异性为91.8%,显著高于增强CT52.7%(P〈0.01),准确性为95.5%,也显著高于增强CT67.3%(P〈0.01)。结论与增强CT比,超声造影诊断PLC具有更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于原发性肝癌临床影像学诊断可能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超声造影 增强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像学在急腹症病人中听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400例住院急腹病人842例影像检查结果分析,比较了B超、X线及CT检查在不同急腹症中诊断价值。结果胃肠急症(如穿孔、梗阻等)首选X线检查,次选B超检查,一般不必做CT检查;肝、胆、脾、胰、肾、输尿管急症(如破裂、结石、炎症等)、妇产科急症(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及阑尾炎首选B超检查,次选CT检查,除输尿管结石可用静脉肾盂造影外,一般不必做X线检查。结论按上述优选线路原则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且能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师掌握比较影像学在急腹症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人 急腹症 人中 比较影像学 急症 CT检查
  • 简介:热烈祝贺本刊执行总编辑范建高教授和名誉总编辑魏教授2016年12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双双喜获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王志珍院士和张怀西等参加颁奖大会。

  • 标签: 化学研究 生命 总编辑 韩启德 院士
  • 简介:目的探讨饭后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icphosphoruspoisoning,A0PP)适宜洗胃方法.方法42例饭后口服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立即给予剖腹洗胃,对照组立即给予插管洗胃.结果观察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600mg,对照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893.6mg,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愈率:观察组86.4%,对照组6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8.8%,对照组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饭后口服AOPP患者剖腹洗有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饭后 口服 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对病人预后影响,寻求不同长度食管癌放射治疗方法。方法234例食管鳞癌病人,均采用上下各廷长3~5cm,宽在肿瘤外1cm以上设野方法,给予DT60~70Gy/30~35次/6~7周单纯放射治疗。结果3年内照射野内总局部复发、未控率53.4%与食管病变厚度呈正相关性,与其病变长度在10cm内基本上是正相关(P<0.005)超长者呈负相关(P<0.005),但长度与野外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05)。结论食管鳞癌放射治疗病变长度较短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超长食管癌放射治疗应根据肿瘤转移特点,放射野应适当地放大。

  • 标签: 食管鳞癌病变 长度 厚度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BC)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BC治疗疣状胃炎及息肉疗效观察。结果ABC治疗息肉150例计212枚息肉均予以切除。其中直径>1cm者50枚用高频脉冲圈套+ABC法治疗,而另100枚较小息肉(直径<1cm)仅使用ABC直接灼除。结果证实,ABC治疗息肉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AB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0例,病灶数共计422枚。3月后随访,70例(87.5%)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发现,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10例(12.5%)病人仍见少许疣状灶及糜烂残留,再次行ABC术治疗。结论ABC为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控制内镜下治疗胃肠疾病新方法。

  • 标签: 治疗 息肉 临床应用 病灶 疣状胃炎 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对提高诊断阳性率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行结肠镜检查120例成年患者,其中,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清洁满意度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患者肠道清洁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肠镜检查成功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是提高诊断阳性率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漏诊、误诊几率。

  • 标签: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 肠镜检查 清洁度
  • 简介:目的:应用压力传感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囊压力变化规律,为临床更好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气管导管外露指示气囊通过三通、延长管与压力传感相连,压力传感压力信号输出端与PHILIPS床旁监护仪压力导联线相连,压力校正完成后,通过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一次气囊压力。结果:各时间点气囊压力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8.367,P=0.001,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至少有两个时间点气囊压力存在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小时、7小时、8小时气囊压低于起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压力与监测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气囊压力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气囊存在微漏气,气囊压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使用压力传感可以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及时发现压力不足,保证气囊压力处于控制范围。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压力传感器
  • 简介:肿瘤免疫治疗虽然早已提出,但作为战胜癌症必不可少途径是近几年才有的共识。肿瘤免疫治疗可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但要真正战胜癌症,还是需要安全、有效主动免疫治疗途径。树突细胞(DC)是衔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桥梁,也是决定适应性免疫性质,即免疫或耐受关键细胞。因此,以DC为载体安全、高效、特异和广谱肿瘤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重要地位。由于DC高度异质性,基于DC肿瘤疫苗研究遇到了瓶颈。本文结合笔者研究经历,综述DC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及其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 标签: 树突细胞 癌症疫苗 抗原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运行中应用效果及对成本和效率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手术治疗患者624例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312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末)和观察组(n=312例,2021年6月-2022年5月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联合精细化管理,两组均完成3个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成本与运行效率、手术间利用倍数、合格率、非计划手术再返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理3个月后管理方法、手术流程、无菌操作、管理效果、服务态度及手术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3个月后手术费用(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准时开台数及手术时间利用倍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3个月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医疗文书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手术再返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运行中,能提升管理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有助于提高手术间利用倍数和合格率,降低非计划手术再返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手术室 成本 运行效率 手术间利用倍数 医疗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切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疗效和各项因子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胃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血清胃泌素-17(G-17)等因子水平,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半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8.9%(P〈0.05);观察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5)。术后,两组PGⅠ、PGR及G-17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PGR及G-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31.8%(P〈0.05)。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息肉 氩离子凝固术 高频电切术 临川疗效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 简介: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至2012年12月最新数据,收集所有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与单纯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13个RCT共962例患者,显示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均较单纯TACE更优,OR值分别为3.78(95%CI为2.79-5.12)、3.07(95%CI为2.27-4.17)和5.84(95%CI为2.86-11.93);在其中6个RCT共294例患者,联合治疗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下降至正常者显著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OR=4.0,95%CI为2.24-7.15),但两组间AFP下降(≥25%)而未达正常者无明显差异(OR=1.24,95%CI为0.68-2.27);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患者生存率及AFP下降至正常均优于单纯TACE治疗,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无水乙醇注射 META分析 疗效
  • 简介:背景: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认识。目的:比较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学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和肛门直肠症状)和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学(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和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学、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和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诊治原则和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原因之一。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