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Frimberger(1983)报告采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获得成功以来,食管支架应用极大改善晚期食管癌所致食管狭窄食管气管严重并发治疗现状[1].但对并发预防和有效地处理也值得重视.我院从1997年7月以来置入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患者42例,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及置入后有不同情况并发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恶性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预防 晚期食管癌 支架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食管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共29例恶性肿瘤食管患者,包括食管癌并穿孔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8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食管12例,根据不同选择不同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结果21例食管支气管患者中,14例行食管支架置入,2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因口较小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胃肠减压.5例食管纵膈患者行内镜下口置管引流及肠内营养管置放.3例食管胸腔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发生.27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死亡.结论内镜下治疗恶性食管具有技术可行、创伤小、疗效好特点.对不同恶性食管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内镜治疗
  • 简介:不久前,巧遇一位多年未见老朋友,谈话间老友知道我患了癌症,大吃一晾,过了半晌才心情沉重地说:“真没想到你竟然会是癌症患者!”

  • 标签: 癌症患者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生活习惯
  • 简介: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递增,肿瘤患者整体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临床关注热点,但他们(尤其接受姑息性手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看护心理问题往往被临床忽视。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看护心理问题常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对未来不确定性、恐惧以及失落感。他们目睹亲人罹患癌症并接受包括手术在内各种治疗与护理全过程,经历像钟摆一样反复大悲大喜复杂情感。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也要重视对主要家庭看护者评估,给予同样支持和帮助,以提高看护者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对患者家庭护理质量。作者借助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隆巴迪癌症中心姑息治疗部TamiBorneman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姑息性手术家庭看护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来诠释上述论点。

  • 标签: 家庭看护 姑息性手术 晚期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盆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探讨其合理手术指征、切除重建方式、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8例骨盆原发恶性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6例行肿瘤整块切除及重建手术,2例行半骨盆截肢。平均36(27~58)岁。男5例,女3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0—8.5)h,中平均出血2300(1100~7500)ml。4例为Ⅰ+Ⅳ型切除,1例为Ⅱ+Ⅳ+H型切除,1例为Ⅱ型切除,2例半骨盆截肢,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平均随访12(8~23)个月,围手术期并发:2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清创后二期愈合,坐骨神经损伤1例,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脱位1例,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骨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再次手术难度大,须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降低再手术并发证,良好切除范围和手术风险控制可获得较好肿瘤学及功能预后。

  • 标签: 骨肿瘤 骶骨 肿瘤复发 局部 手术并发症 骨盆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合并疾病、临床病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37例患者,其中年龄≥75岁患者40例,占11.87%,其余小于75岁患者29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合并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并发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心脏、肺部疾病及低蛋白血比例分别为37.5%、12.5%、30.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5.5%、5.8%、12.8%(P<0.05).老年组患者分化型胃癌、ASAⅢ级、UICC分期Ⅲ+Ⅳ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7例、心率失常6例.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5%(9/40)、7.5%(3/4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9.4%(28/297)、1.0%(3/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患者术后心肺并发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心肺疾病患者(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肿瘤分化较好、临床分期较早,但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易导致术后并发心肺并发,应在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减少并发,尽量根治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癌 根治手术 老年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联合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联合淋巴结清扫(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临床效果 淋巴结清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食管患者术后并发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食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在术前3天至术后3天,每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观察术后并发发生率、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指标。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肺部并发最有意义(P〈0.05),且ICU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患者应用乌斯他丁,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而且缩短ICU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食管癌 术后并发症 预防
  • 简介:自1993年8月以来,我科共收治了101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年龄在60~84岁者537例,占52.75%。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50天左右,加之疾病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较大。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在放疗中出现各种心理反应,采取了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较满意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患者恶性肿瘤存在不同程度恐惧心理,而医护人员又顾虑对患者告知真实病情后患者会产生或加重不良精神心理反应或行为,害怕承担医疗风险,使得告知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在中国很困难。现存告知模式包括仅告知家属模式、SPIKES模式和SHARE模式。在SPIKES模式中,恶性肿瘤告知模式由以前隐瞒转变为直接告知,即此模式认为只有患者本人才是最终医疗决策决定者;日本心理肿瘤医学学会设计出SHARE模式委婉、分步骤地告知患者真实病情,此种模式更符合东方文化。当患者高度怀疑自己患有恶性肿瘤,但是又得不到证实时,其焦虑情绪会更高;反而当患者知晓其真实病情后,会产生从恐惧与否认期变为过渡与接受期心理变化,精神和心理极度不适表现也会自然消退,精神压力会转换为治疗动力,从而机体免疫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患者才有可能充分地利用其剩余时间,维持较好生命质量。告知肿瘤关键掌握对肿瘤患者综合评估技能和告知沟通技能。本文对国内外告知恶性肿瘤患者模式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探讨更好告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恶性肿瘤 告知模式 影响因素 医学告知
  • 简介: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由Buzby[1]最早提出,日本学者Onodera进行修正后,建立起来一个营养评估和手术风险预测指标[2],最初旨在进行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评估和手术风险预测,因其简单、方便、有效,而在日本胃肠外科、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风险预测 心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尤为明显[1]。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结局,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相关并发增多,并降低患者手术、放疗、化疗治疗耐受性,最终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因此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应得到充分重视[2]。最新ESPEN指南也指出,所有营养不良癌症患者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胃肠道 临床应用 营养补充 营养不良 口服
  • 简介:基于心理社会肿瘤理论构架,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反应与心理、行为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作用。提出应构建家庭支持、专业支持及志愿者支持多维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心理学 社会支持 家庭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化疗期间护理。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5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血糖监测和控制,饮食指导与锻炼,并注意感染和并发预防与处理。结果除18例化疗前即为糖尿病患者外,36例于化疗第1疗程即出现高血糖,4例于化疗第2疗程出现高血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既定化疗疗程,无1例因高血糖原因中途停止化疗。患者空腹血糖5.3-8.1mmol/L,平均6.8mmol/L,餐后2h血糖9.7-14.9mmol/L,平均12.3mmol/L。13例糖尿病患者化疗第1天餐后血糖即升高,其中2例餐后2h血糖达27.4mmol/L和26.8mmol/L,5例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静脉炎,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酮症酸中毒和严重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护理,可使其安全有效地完成化疗。

  •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高血糖症 护理 化疗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鼻胃管经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患者护理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将鼻胃管经置入能充分吸去脓液最佳位置,持续负压引流;DSA下置鼻肠管用于鼻饲营养液;胸腔引流管按常规方法放置.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经口内引流管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4例痊愈出院.结论采用鼻胃管经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与传统三管治疗相比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食管癌术后护理 吻合口瘘 传统胸腔引流 经鼻-瘘口胸腔引流 疗效比较
  • 简介:多年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过年后肿瘤患者有一个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小高峰。因此,肿瘤患者患者家属究竟应该怎么过年.不是一个小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 标签: 肿瘤患者 病情反复 临床工作 患者家属
  • 简介:目的;讨论脊柱恶性肿瘤治疗经验。方法:对79例脊柱恶性肿瘤分组分别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手术缓解脊柱恶性肿瘤疼痛和脊髓压迫症状最好治疗方法,总有效率达l00%,其次放射治疗、化疗,中医治疗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疗效.免疫治疗未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手术和放疗能控制病灶发展,脊柱恶性肿瘤预后差。

  • 标签: 脊柱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手术 疼痛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并发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60岁以上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水平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和并发。结果136例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中,39例发生并发:呼吸系统并发20例,心血管系统并发7例,消化系统并发6例,泌尿系统并发5例,褥疮5例,感染1例,双下肢痉挛1例,其中8例发生2种以上并发。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手术与否与并发相关(P<0.05)。运动评分和手术与否老年脊髓损伤并发独立危险因素,运动评分与并发呈负相关(P<0.05),手术与否与并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呼吸系统并发老年脊髓损伤最常见并发,易发生多系统并发。脊损损伤越严重并发发生率越大,手术会增加早期并发发生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老年人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急诊恶性肿瘤早期感染患者6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恶性肿瘤未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单项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恶性肿瘤 早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