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3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80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文版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为(28.72±9.36)分,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2.08±0.85)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学历、心功能分级以及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及各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尤其是批判性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加强社会支持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年龄较大、农村、学历较低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重点关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素养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失眠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施治。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心力衰竭加重等较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施治,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最大程度降低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保护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慢性心力衰竭 失眠 疗效
  • 简介:《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是以护理专家为主,依据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制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急性心力衰竭(AHF)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该指南从筛查分诊、程度识别、治疗监测、患者教育、出院随访等方面入手,系统地阐述了AHF的护理管理规范,并以推荐意见、流程表等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该指南将为AHF临床护理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意见。本文对其编制过程及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推动我国AHF护理实践的进步。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实践指南
  • 简介:护理实践指南是缩小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差距的临床决策工具,指南的制订需要采用国际认可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而明确指南拟解决临床问题的优先主题是科学制定临床指南的首要步骤。本研究依据WHO指南范围确定的程序,通过四个步骤:开展需求评估、检索循证资源、构建循证问题、组织专家评审,最终明确了《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9个亟须解决的临床问题,引导了后续的证据检索和推荐意见形成。

  • 标签: 护理实践指南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究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 心力衰竭 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心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由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主办,天津市医学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老年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协会、中国心电信息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医学综述杂志、心电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单位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十余所医院共同协办的2011’第七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定于2011年7月7—10日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召开,同时召开第九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病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会议 征文通知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院1990年10月~99年6月对1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CT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观察心理因素封慢性乙肝患者的作用。方法封慢性乙肝患者进行SCL-90及EPQ测试。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外,SCL-90其余因子分明D9Q高于对照组,尤其是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自费组患者除强迫、敌意外,其余7个因子分明顾高于公费组,EPQ测试中,慢性乙肝患者的神经质分明D9Q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一系列心理问题.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心理状况 心理卫生 神经质
  • 简介:目的对829例急性脑梗死中并发的337例MOFE病例的预后进行研究,以寻找治疗对策。方法337例脑梗死并MOFE的分布特点和梗死面积相关因素.探讨MOFE治疗效果。结果MOFE器官衰竭3个个次者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MOFE个次少和无器官衰竭组(P<0.01),脑损伤面积在5~10cmMOFE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在5cm以下的各组(P<0.01);痊愈率和死亡率也显着低于和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MOFE个次越多.预后越差,脑损伤面积越大,MOFE得分越高,且死亡率越高。提示:MOFE器官衰竭是影响脑梗死直接原因.在脑梗死早期有效的防治MOFE.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多器官衰竭 脑损伤面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心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对2组睡眠改善效果、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慢性失眠症 经验
  • 简介: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很多慢性疾病多与睡眠障碍伴发,互为因果。常见的慢性病伴发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除了慢性病的病因病机影响睡眠以外,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同样也影响患者的睡眠健康。因此慢性病伴随睡眠障碍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慢性病与睡眠障碍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期控制病情,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病 睡眠障碍 失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慢性脑低灌注与正常老龄化和Alzheimer病(A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VO)大鼠慢性期的神经病理改变与人类老龄化和AD时慢性脑低灌注很相似,被广泛用来研究慢性脑低灌注对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变性疾病的影响。对近年来有关2VO模型研究成果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脑低灌注是神经变性疾病的原因"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何以2VO模型为神经变性疾病以及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合适的实验对象。

  • 标签: 慢性脑低灌注 实验研究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
  • 简介: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和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的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并介绍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的检测方法,探讨了各模型在临床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病,近几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虽经多年临床实验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释清楚。在解释CSDH不断扩大原因的学说中,血肿外膜血管形成、出血理论正被普遍接受。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慢性失眠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长期严重失眠会给患者的身体、生活、人际关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慢性失眠通常都是和一些内科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另外一些睡眠疾病同时出现的,会增加物质滥用风险。目前对于慢性失眠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苯二氮艹卓类、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有些难治性患者临床常见合并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治疗,但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问题,且镇静催眠药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产生耐药性,甚至导致药物依赖。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绿色、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

  • 标签: 慢性失眠 病因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